APP下载

小学班级管理需要仪式感

2019-12-30孙利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仪式感仪式班级管理

孙利

摘要 仪式是人类社会为了表达内心某种深沉的情感而外化的一种行为模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仪式感”至关重要。学习本身也是一种仪式,小学班级管理尤其需要仪式感。怎样才能从仪式中捕捉仪式感,这对仪式的创设提出了要求:仪式应具有一定的内涵;仪式需要具有体验价值;仪式应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关键词 仪式 仪式感 班级管理

仪式是人类社会为了表达内心某种深沉的情感而外化为一定程序的一种行为模式,人们通过某种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展现出來,而后在内心产生更多的共鸣,让旁观者在其中也能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学校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仪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比如每天的上课和下课,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些固定的语言和动作,老师点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的起立和坐下是一种规矩,也是一种仪式。仪式并不一定会产生仪式感,但是仪式却是仪式感产生的前提。

一、小学班级管理为什么要有仪式感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决定着其有一些独立的特点和需求,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进行班级管理会更加科学有效。

1.小学生善于模仿他人的行为

由于小学生具备的知识储备不够,他们需要通过模仿他人,习得某些经验,从而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书本知识可以通过讲授,或者学生的探究完成,而社会知识则需要从社会生活中习得,小学生通过模仿某些程序、活动,尤其是受到赞美的榜样行为,可以获得社会阅历。某些社会规则或者社会契约还必须要在实践中获取。仪式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生活经历,其程序性和秩序性很强,也易于被小学生习得,不管他们是否了解仪式背后的内涵,学习行为却是便捷、快速的。

2.仪式中的程序和活动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都注定他们会在乎仪式感,而且对有仪式感的活动念念不忘。

在生理上,小学生生长得快,神经系统不断完善,而且他们有足够充沛的精力,也有非常强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容易兴奋。在心理上,小学生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形象思维,只有与具体的形象性相结合才能帮助其理解,有动作伴随的思维更方便他们学习。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始终以不随意记忆为主。不随意记忆是一种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知识是否能够被记住,主要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能够被人不随意记忆记住的都是一些不平常的事情或者是一些特殊的事件。

3.仪式感代表情感的高度认同感和参与感

仪式感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其中糅杂了紧张、庄重、认真、认同等。多种情绪的产生调动了身体的多个感官的参与,最终形成的情绪感受深刻,唤起人崇高神圣的情感。人在这个状态下更愿意和他人进行心灵沟通,更容易被陶冶情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和改变直接而深远[1]。

成功的仪式可以让人更加专注。学生在参与仪式的过程中受到很大的暗示,其暗示的效果有点类似于催眠状态,可以影响人的潜意识系统。潜意识的力量比较强烈,而且对人的影响是不着痕迹的。因此,受到仪式感的影响之后行为上做出改变的可能性很大[2]。

4.仪式感代表着归属与爱

仪式是一种外化的语言,小学生对于内在的不表达的爱的体会能力不够,直接的仪式感更能让他们接受。因此,小学生的生日、奖励用物质的或者外化的程序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也更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他们受到的激励也更大[3]。这些简单的仪式,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温暖、有爱的人[4]。

5.仪式感是一种文化的承栽

在仪式中传递着某种文化的密码。比如现在的春节,人们可以从各种仪式感中感受到节日的氛围。这种仪式感来源包括吃饺子、回家团聚、贴春联、看春节晚会、摆满屋子喜庆的中国红、中国特色的新年祝福、一家人挤在一起唠嗑……学生在这种大范围的仪式中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了解并熟悉了春节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且不知不觉地传承着这种文化[5]。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创设怎样的仪式感

1.有内涵的仪式感

创设仪式感,要挖掘仪式背后的内涵和文化的象征意义,如果失去了文化意义,仪式会变成空壳。如人队仪式、各种节日、班级的特定日子。在主题鲜明的前提下开展的仪式一定要注入文化的内涵。人队仪式为什么要庄重,为什么会感觉荣耀,这些都要让学生通过仪式,并在仪式之外体会文化给予的仪式感。

仪式教育要有周期性和系统性,规范和重复使仪式有稳定性。宏观上设计整个学龄段的系统性仪式教育计划,微观上结合教育主题深化其内涵的教育设计,或可成为进一步发挥仪式教育实效的有效探索。仪式教育也是价值观教育之一。

2.有体验价值的仪式感

学习是一种精神类型的活动,即使使用了物质的鼓励,也一定要借物质调动精神的体验。当物质需要满足之后,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体验和精神价值。仪式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但被赋予各种文化和精神内涵之后,便具有了体验价值[6]。仪式的体验价值更应该被开发和重视。开发有体验价值的仪式,需要在仪式中调动参与人的主动性,多设计互动环节,学生不能仅仅作为听众。

3.有健康意义的仪式感

仪式感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变化。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总是试图对世界万物及周遭发生的事情作出解释[7]。如果个体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事件便不会成为发展的障碍;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认知范围,个体便会设法重新达到平衡;要么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或者路径,要么从主观上改变事件本身。如果不能归于可解释状态,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固着,对学生造成长期的影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因缘际会,让学生要同某些人遇见、同某些人告别,让某些人成为重要他人。

在学习生活的变故中,仪式感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比如某个人的突然离去,可能是病故或者是离开,对于小学生来说都需要一个告别的仪式来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就如最普通的新旧班主任的更替,如果学校或者老师能够办一个简单的告别旧班主任、欢迎新班主任的仪式,学生内心的惆怅和不安会更快平复,更容易接受现状。因此,从学生的心理健康角度考虑,某些仪式感的创设是必须的。

新时代的教育需要仪式感,仪式感的体验会让老师和学生获得更多情感的共鸣和交流,也有利于老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了仪式感的体验,学校和老师对小学生的管理会事半功倍。呼唤有力量的仪式助力校园管理,让仪式感重新受到学校的关注,让小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娟.班级管理中增强仪式感的策略研究[J].教育视界,2018( 09).

[2]戈春楼,张锦峰.崔亮.论仪式感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区,2018( 06).

[3]许秋红.毕业典礼和生活中的仪式感[J],少年儿童研究,2018( 04).

[4]刘希.给孩子营造一种“仪式感”U].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8).

[5|华智超.春节仪式隐藏着传统文化密码[N].长江日报,2019-01-30(005).

[6]刘心放.仪式感的消解与转化[J].WTO经济导刊,2018( 05).

[7]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第七版)[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仪式感仪式班级管理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小王子》的光芒照亮整个荒原
论互联网时代广告实践教学中的仪式感营造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安托南·阿尔托对后现代戏剧的影响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