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主题茶艺创编实践
2019-12-27叶国盛林婉如
王 丽,叶国盛,3,林婉如
(1.武夷学院 茶与食品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武夷学院 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武夷山 354300;3.武夷学院 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随着茶文化热的兴起,茶艺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唐代为茶艺的形成期,经常伯熊润色于是茶道大行[1];宋代为茶艺的鼎盛期,此时尚点茶法,流行建盏,喜斗茶、分茶;明清散茶兴起,为茶艺的转型期,追求茶叶本身的自然美——真味与清香,饮茶方式改为小壶冲瀹小杯品饮,“强调饮茶环境的自然和谐美”[2];自上世纪80年代台湾出现“茶艺”,兴办茶艺馆如紫藤庐、陆羽茶艺中心后[3],新兴的茶文化之风传播至大陆,涌现出各类型茶艺培训机构和流派众多的创新茶艺表演。茶艺承载了传达传统文化和艺术表演的双重角色,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茶艺生活,这对于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茶艺表演、茶艺技能赛事活动渐多,茶艺节目精彩纷呈。由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已举办了三届,展现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理解与运用。2016年,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上,武夷学院师生结合武夷山茶文化特色,创编的个人创新茶艺节目《匠心》,获得二等奖的成绩,得到兄弟院校的好评。梳理《匠心》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立意、意境表达、冲泡程式的设定、解说词等方面,以供同行交流,促进茶艺事业的发展。
一、主题的立意与缘由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起源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工序繁杂,主要的程序有:采摘、倒青、做青、炒青、揉捻、复炒、复揉、走水焙、扬簸、拣剔、复焙、归堆、筛分、拼配等。技艺高超,劳动强度与耗时量大,制约因素多,需要制茶人的匠心。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凸显它的特殊与重要。本茶艺将主题定为“匠心”,也基于此,意在表现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制茶者对传统制茶工艺的坚守,从内心到茶品,把茶品做到极致;另一方面表现为泡茶者的匠心,视茶艺为艺术,一以贯之的技艺修养将茶品完美的呈现。《匠心》创新茶艺作品以茶艺师演绎武夷茶为主题形象,再现制茶人与泡茶人的匠心,以此表达了对制茶人的崇敬和对专注精神的传扬,同时也为了倡导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以及抒发饮茶时满怀感恩之情。
二、茶艺要素的选择与设计
(一)茶品
茶品以武夷岩茶为目标,然武夷岩茶山场众多,品种丰富。在创作时有三种考虑,一是选择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当家品种辨识度高,更能代表武夷地方特色,符合比赛“以突出当地茶文化内涵为主题”的要求;二是选择以传统手工制作的岩茶,岩茶制作工艺复杂,对技艺要求高,传统手工体现的是岩茶制作工艺的匠心;三是选择三坑两涧的茶品。“武夷九十九岩产者性独温,其品分岩茶、洲茶。附山为岩,沿溪为洲。岩为上品,洲为下品。”[4]正岩茶为武夷茶的优秀代表。充分考虑以上几点,最终选择武夷山市叶嘉岩茶厂的“溪谷留香状元肉桂”,该茶鲜叶来自武夷山核心产区,滋味醇厚,有花果香气,山场气息浓,耐泡,岩韵足。同时,此茶曾获得武夷山斗茶赛的肉桂状元。由于坚持传统手工摇青和传统炭焙,更能彰显制茶人的匠心和本作品的立意。
(二)茶器
陆羽在《茶经》中规范茶之器,不仅在用途上达到完整,还追求审美。如在“碗”上,为更好的衬托茶汤,选用越州的青瓷。《九之略》中言“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5],点明茶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的茶艺表演,都在一套茶器的基础上展开。在选择茶器上,除了实用外,还要考虑材质和色彩搭配。本茶艺为了衬托汤色,茶器选用手工纯白瓷盖碗茶器一套,具有素雅、洁净之感。另备一玻璃公道杯,为了盛放醒茶冲洗的茶汤。在品完第一泡茶汤时,再品醒茶之茶汤,以示对茶人的敬重和对茶品的感恩。茶壶选用老铁壶。铁壶可软化水质,使水软滑、甘甜。
(三)茶席设计
茶席巾,如从右到左的中国水墨画长卷,具有时空的美感经验。[6]本茶席选用茶席巾为一米色细麻布,其上手书乾隆的《冬夜烹茶诗》片段:“清夜迢迢星耿耿,银檠明灭兰膏冷。更深何物可浇书,不用香醅用苦茗。建城杂进土贡茶,一一有味须自领。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7]乾隆可谓是饮茶皇帝,“他于茶诗中不断抒发自己的感触,吐露人生哲学”[8],高度赞誉武夷茶,感叹制茶技艺的高超,突显茶艺“匠心”主题。布置棕色桌旗,映衬茶汤颜色;茶席左上角摆文竹盆栽,清新淡雅,契合茶道精神。
(四)茶人服
茶人服要能体现茶艺表演的主题,是茶席的延伸。表演者选择一席棉麻材质的白色长袍,旗袍竖领和腰身,上半身为斜襟,下半身为袍裙。裙摆处手绘武夷山水和松树,一伸长脖颈的仙鹤从左肩探出,嘴衔一茶花,从衣领处垂向胸前。仙鹤象征着圣洁、清雅、长寿,寓意着茶人的品行,以及喝茶之养生。
三、意境的编创与构思
意境融合了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以及其他辅助要素的设计[9],在茶艺表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突出茶艺主题极为关键。本作品在创编时,意在从背景、音乐及相关物品及程序编排上来突出匠心的理念和主题。
(一)背景设计
在背景设计时,既要达到人物与背景的和谐统一,更要表现制茶和泡茶的匠心。因此,制茶的精湛工艺和泡茶的专注情境是背景设计的重点。为此,我们专门对制茶艰辛的过程和泡茶人用心的事茶活动取景,拍摄了手工摇青、传统炭焙过程,泡茶人行走茶山的场景;还特别录制了亲手制作竹质茶则、寻茶器、手绘茶席工艺品等视频。从这之中,制茶的和泡茶的匠心可见一斑。
(二)音乐选择
在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有助于营造表演的意境和氛围,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常用的茶艺背景音乐有中国古典名曲、现代专为茶艺谱写的曲目、大自然中的声音等[10];还有的为了表现主题需要而选择的当代名曲轻音乐。本主题选用了巫娜改编的曲目《空山寂寂》,此曲既有古琴的古朴悠远,又有箫的幽静典雅,禅乐古韵,淡远虚静,如入山林。
(三)其他要素
茶席的要素不在多,更要避免“多余”,而适当的添加,可添乐趣与写意,点明主题。一盆文竹,协调茶席的色彩搭配,营造自然的氛围;一盏陶瓷灯具,用于茶汤的保温,上置一透明玻璃杯,既可观看汤色,又保留了第一泡醒茶茶汤。
四、茶艺的编排与解说词
本茶艺由一位女生独立完成。无论在茶艺表演上,还是程序设置上,都要能体现茶人的用心。先有乾隆《冬夜烹茶诗》开篇,随着解说开始,茶艺师缓缓入场。坐定,开始冲泡程序的演示。本茶艺共分为四节进行:开篇、入场,坚持、专注,敬畏、入魂,恭谦、自省,体现一名茶艺师对茶和茶人敬畏的心路历程。在冲泡习惯上,一般认为岩茶要洗茶。而本次茶艺设计保留了第一泡茶汤,目的在于品尝茶汤后,可回味第一泡茶汤的滋味,以表达对每一泡茶汤的感恩。敬茶时,连同第一泡茶汤一起奉给各位坐客品赏。整个冲泡程序节奏舒缓有序,冲泡时专心投入,引人进入茶艺意境。
茶艺表演中,借助适当的解说,引导坐客进入茶艺的意境中。随着茶艺程序的演进,解说词的介入,最终形成一杯茶汤,敬奉茶客。
(一)开篇
解说:清夜迢迢星耿耿,银檠明灭兰膏冷。更深何物可浇书,不用香醅用苦茗。建城杂进土贡茶,一一有味须自领。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寥寥数笔,谱写武夷茶的清香与甘甜、最具风骨的岩韵。而我们秉着工匠的精神,在找寻。
表演者进场,礼毕后入座,开始演绎。
解说:世界嘈杂,匠人的内心是安静的。面对大自然赠予的恩泽,我们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们。我们保留对茶纯净、热爱的心态。青影重重的茶则,墨染的笔架,手工切削、打磨,尚还粗糙,但质朴,量少、缓慢,正如事茶的心,是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时间;但所有亲手制作的器物,是最珍贵的,不可替代的。而使用时的满足与震撼,发现、找寻物件的乐趣,尤其强烈,无以言表。
(二)坚持、专注
解说:每一泡茶汤里,浸润着制茶工匠们的专注,对完美的追求。因摇青而微驼的后背,高温炭焙下的大汗淋漓,被茶渍浸透的双手,布满老茧却如时光般透着熠熠光彩,正是这一双手,匠心筑梦,倾注了青春。
奉茶:将泡好的茶汤奉给各位评委和观众。
(三)敬畏、入魂
解说:茶人的匠心在茶里,在路上。走进茶山,穿过零露雨雾,丈量烂石沃土,轻抚丛丛茶叶,倾听茶树低语,感受茶在自然的伸展。幽涧泉流,丛林鸟叫,花香馥郁,这是自然的馈赠。此时,内心恭谦、自省。茶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在各种变数之中,仍然做到最好,将山场气息注入杯里。茶人的匠心在器里,每一件器物有其独特的灵魂。茶汤的光泽将之浸染,在二十四节气中传递、分享。茶,让人贴近自然,更能贴近自己。
表演者回到座位完成品饮程序。
(四)恭谦、自省
解说:茶珍贵,贵在自身,贵在其寄予制茶人和泡茶人的所有技艺、辛劳与情感。世界流转、纷繁,心中有执念而坚持;坚持传统,又出新;一生专注做一事,专注做事。
表演者起身致谢,结束程序。茶艺表演,以艺术的手法传达深刻的内涵意义。不但带给人以视觉享受,还能给人启迪,引起思想共鸣。本创新茶艺《匠心》,在背景设计、茶艺要素选择、茶境构思、茶艺与解说词的编排上,挖掘出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一方面传达了茶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茶艺表演内涵上,从泡茶的用心回溯到制茶的匠心上,是时空的联结,给人以想象与领悟的空间;另一方面展现了现代茶艺主题多样性的创新之美。茶艺表演,不能拘泥在“和”“静”“真”等主题上,也不能漂浮在某些大主题上,要言之有物,多维度地展现茶的不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