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2019-12-27陈秀免

武夷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师傅校企服装

陈秀免

(福建商学院 艺术设计系,福建 福州 350012)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其对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学徒制”一词始于13世纪前后,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地教,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的界定[1]。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通过学校与相关企业联合招生,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传授,实现“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现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2014年国家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需完善职业教育及其相关建设,构建校企携手招生、共同培养为主题的现代学徒制,这对完善现代学徒制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内涵、推进模式及保障机制[3]。

现代学徒制对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试点院校服装专业教学的核心要点是以职业为导向,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和学徒制人才培养双途径,把服装专业学生培养成职业素养高、专业核心技能强、创新能力突出的服装行业优秀人才[4]。现代学徒制结合了传统学徒制学徒边学边干、服装师傅手把手教的优点,同时结合了高校系统教学的优势,连接了服装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推动了高校毕业生与服装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链接。可解决当前服装企业“用工荒、招工难”,而学校服装专业培养的学生素养与服装市场人才需求严重脱节,毕业生在就业难中煎熬的困境。

二、现代学徒制在试点院校服装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随着整个服装行业的品牌升级,企业急需有一定熟练程度、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年来试点院校服装专业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运用现代学徒制对服装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下以A院校服装专业为例。

(一)A院校服装专业运用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运用现代学徒制将院校和服装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而提高服装人才的培养质量及适应服装企业行业的需要[4]。A院校服装专业教学设置和招生形式良好,常年和数家服装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为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

(二)A院校服装专业运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1.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学校和企业双方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负责对学生的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服装产业链包括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与管理等环节,每一环节均对应了相应的岗位群,培养目标人才定位为具有熟练的服装专业技能和较高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服务企业具体的岗位例如设计师助理、制版师、跟单员、样衣工、工艺师等。

2.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学校负责招生、学生基本文化理论知识考核,企业方负责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考核。学生入校后学校、企业、学生分别签订合同,由学校与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协议、学校与学生签署学生企业化管理协议、企业与学生签署现代学徒制培养协议,形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契约体系。院校完成学生录取时,企业完成准员工录用。

3.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传授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形成渐进式实际岗位育人模式,实现学习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教学过程安排一个学期分成两个阶段,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培养;按学期为交替单位。在课程教学上,院校与合作企业分别完成各自擅长的理论知识教学与技术技能教学。实践探索中服装企业很多师傅虽然专业技能水平高,因文化水平有限在传授学生技能时效果欠佳。

4.对师生的考核

对服装专业学生考核主要是学校教师和服装企业师傅,学校教师根据学生各门课程的课堂学习过程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课堂学习过程表现情况占20%,作业完成情况占80%,两者合起来的考查成绩即为学生的总评成绩。服装企业师傅主要根据学徒各门实践技能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

对服装专业教师考核主要是教学质量测评和科研工作情况,教学质量测评分由督导组、学生、同行三方测评分分别按0.2、0.4、0.4的权重加权计算,督导组未听课的教师,其测评分由学生、同行两方测评分按各占1/2的权重加权计算。科研工作情况主要是发表论文、申请课题、参加各种比赛和指导学生参赛等。

三、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服装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引进现代学徒制对试点院校和服装企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因两者存在的环境、发展的理念、追求的目标存在差异,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校企合作不畅

服装企业参与对学生的培养例如教学活动,需要选调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员工作为指导教师,对在校学生的部分课程如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业制版和服装成衣工艺等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进行指导。企业师傅还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反馈,无形中减少了企业师傅投入企业的工作时间,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开展[5]。

创造利润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开办企业的宗旨,政府虽提倡企业与高校合作,但支持力度不足,没有给与一定的政策优惠。现代学徒制一般是一个学校与几个企业合作,易造成在校学生的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与某个企业的用人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即使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成才,但最后人才却不被该企业所用,因此造成部分企业在提供实习岗位和教学设施时存在顾虑,参与教学的热情度不高。

(二)招生即招工方式偏理想

试点院校服装专业运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计划是试点院校完成学生录取时,企业即完成准员工录用,但在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发现招生招工一体化较难实施。从企业方面看,经过试点院校和合作企业三年的人才培养,部分学生的技能水平仍无法达到企业的岗位需求,例如服装制版、服装PS软件应用等技术岗位。其次,即使学生技能水平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但在招生即招工的前提下,企业未对准员工进行职业道德素养等品质上的考察就招工也欠妥。

从学生方面看,经过三年对服装专业的学习与认知,学生掌握的技能水平和对服装的兴趣方向与刚入学签订的企业岗位需求不吻合,学生就不愿意到该企业就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才能使双方达到一种“双赢”状态,试点院校要求合作企业同时解决学生的学徒问题和就业问题,对服装合作企业要求太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兴趣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专业的深入学习发生改变也在所难免。

(三)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都存在教学弱项

学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现代学徒制的目标是培养符合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技能型创新人才。目前学校服装专业的年轻教师大都来自普通高校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经验相对比较薄弱,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他们又缺乏企业专业实践的机会,只能利用短暂的寒暑假期参与服装企业的顶岗实践,远不能满足“双师型”教师条件。因此,技能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缺失阻碍了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企业师傅缺乏教学经验。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参与现代学徒制服装专业的企业师傅虽具有丰富的企业技术经验,但很多服装企业师傅只有初高中文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学习,因此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对师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对服装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时,考核的标准单一,将服装专业课程作为考查课,只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堂作业,会让学生认为只要完成课堂作业,理论知识掌握与否不重要,使服装教学失去了意义。

对教师的考核方式不能合理客观地反映教师的职业水平。一方面,学生评教是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学生评教时存在给教师打分随意、评教制度设计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致使评教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6]。另一方面,缺乏对企业师傅的考核,师傅传授学生技能水平区别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因此还需测评企业师傅的教学质量。

四、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

分析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原因,有助于了解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试点院校与服装企业遇到困难的实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服装专业教学的真正改革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等多个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一)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激励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现代学徒制最突出的优点,校企双方通过资源互补,校方通过合作建立或扩建实训基地,为教学引进最先进的服装行业技术理念,为培养服装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创造良好条件,企业也能借此为自己培养后备人才,在提升职业培训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职业培训的效率,满足企业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在这整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承担职业教育的一部分责任,但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制度上,政府则基本没有考虑企业这一主体。企业本身最大的宗旨在于创造利润,加上我国没有企业像欧美国家的部分企业能够义务投入职业教育的传统文化氛围,这使得我国很难吸引企业真正参与职业教育的工作[7]。

为激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育人工作,我国可借鉴英国的现代学徒经费投入制度,建立校企合作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出台企业投入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相关税收减免或优惠制度,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应当得到国家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用于支付参与学生培养的成本开支;三是国家设立专项校企合作资金,推进校企合作工作。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校企双方合作交流,加大宣传校企合作的优点,让企业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不仅能为企业做免费的广告,还能与学校共同培养出更多服装行业企业的合格专业人才,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最终在合作中成为受益者。

(二)招生学徒和招工就业采取双向选择

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服装专业可将招生招工一体化改为招生学徒和招工就业采取双向选择。运用模块化教学,第一学年学校负责招生、学生学习理论文化和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服装专业及自己的兴趣方向。第二学年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进行师徒制学习,即学生从合作的企业中挑选一家,企业按用人标准通过面试的形式选取意向学生当学徒,这些学生既是学生又是某个企业的学徒,通过这种双向选择,企业和学徒互相吸引从而师傅更有动力教学徒、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技能。

通过这种师徒制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毕业时基本能够达到企业对人才岗位的需求,企业师傅在传授学生技能时,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等品质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招工就业时双方采取双向选择,即毕业生愿意留在企业工作,企业也乐意接收学徒,使双方达到一种“双赢”状态。

(三)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确保教学质量

导师是专业教学的主体,“双导师”是确定关系到现代学徒制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必须建立两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8]。一支是来自校内服装专业的教师,需具备本专业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骨干教师,另一支是来自服装企业的技能大师或行业专家,组建在校教师与企业师傅 “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以便提供服装专业学生更好的职业学习的指导,确保现代学徒制服装专业教学的质量。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双方合作共同育人,因此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校教师课堂上主讲的授课内容、教学素材等都要比较贴合服装企业岗位和服装行业发展实际,这样才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且在生产中得到检验。应明确要求服装专业学校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素质,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能力,鼓励中青年教师到服装企业一线,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参加企业科研课题,提高学校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逐步形成教学经验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的服装专任教师。

服装行业有许多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他们或精通服装制版、或具有娴熟的服装工艺技能,分布在服装企业生产一线,多数技能水平达到高级工及以上,绝对有资格来承担服装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但在校学生不同于企业学徒,不熟悉服装企业和服装生产岗位,加上企业师傅通常不了解职业教育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不完全具备开展教学的常用技能。因此,首先,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应组织专家选拔服装企业中的能工巧匠或服装行业专家,这些师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品行端正具备言传身教能力等优点。其次,要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教育基本规律、教育教学方法等课程培训。最后,多创造机会促进试点院校教师与服装企业师傅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便提高企业师傅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带徒质量。

(四)建立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考核师生

成立由教育主管部门、企业专家、学校督导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监督校企合作过程,规范现代学徒制的服装专业教学。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把学生的培养放在首位,如何有效直接地评价学生的质量非常重要,可邀请服装企业导师以及服装行业技术人员共同来参与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素养。

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已经变为现代学徒制服装专业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两个部分,应保证他们的教学质量。机构应着重考核并评价学校教师掌握和传授职业技能、掌握课堂节奏的能力以及利用实训设备的熟练程度。规范管理企业师傅的教学行为,监督他们学习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考核他们的带徒质量。评价机构可对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是否根据其获得的评价对课程加以改进做出跟踪调查和监督,并将其结果纳入整个评价体系中来,以确保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能够按照教学评价的建议做出相应的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要求。

五、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试点院校与相关企业培养符合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重要形式,服装专业是一个实践技能大于理论知识的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试点院校要明确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学校、企业三方按照提出的改革对策思考密切配合共同解决困难,从而推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师傅校企服装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道具服装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