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文献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2019-12-26刘彬彬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政治性含义译者

刘彬彬

(长沙医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219)

政治文献翻译是外宣翻译的一种,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和严格的翻译要求,对外宣传中国的方针政策和治国理念,是外国受众了解中国的窗口。由于政治文献首先要做到精准无误,长期以来对其研究主要体现在语言层面的“忠实”转换,认为译者只需达到忠于原文,无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众所周知,所谓“忠于原文”并非忠于原文的表面文字,而应是精神实质。好的政治文献英译绝非逐字逐句地把中文转换为英文,而应准确传达原文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坚守中国的政治立场,并且兼顾时代发展和国情的变化,忠实而创造性地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

1 译者主体性

主体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主体与客体相对应。人是客观世界的主体,人作用或感知的对象是客体。主体性则是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作用等。而在翻译这项实践活动中,学术界普遍认为作者、译者和读者是广义的翻译主体,而译者是狭义的翻译主体。译者主体性则是“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对原文文本的理解和阐释上,还体现在对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的操控中。

2 政治文献翻译的特点

政治文献主要涉及党和政府的文件和工作报告以及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因而不同于其他类型文本,具有准确性、政治性和时效性三个主要特点:(1)准确性是政治文献翻译的首要特点。译文须准确反映原文信息,不得增删;其次,政治文献中多文化负载词,它们极具中国特色,有着深刻的内涵,因而较难理解与表达。(2)政治性是指政治文献翻译突出讲政治,译者需具备政治敏感度,仔细衡量用词的政治含义与影响,避免犯政治性错误。(3)时效性是指新的时代背景下,新词层出不穷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少数以往的既定翻译也欠妥,都需要译者充分调动自身的主体性,不断完善与之对应的英译。

3 政治文献译者主体性特点

基于上述政治文献文本的特点和翻译要求,译者必须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和表述译文,因此,译者主体性大有发挥的空间和必要。笔者广泛查阅大量文献,积极思考,并结合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综合实力提升的国情,拟得出政治文献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3.1 准确理解原文

政治文献翻译中,“精准”标准尤为重要。文献中一般都会出现大量的专业词汇,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医疗等,这些词汇极具内涵,往往会有碍译者的精准理解。

例1: 建设生态文明。

Promote a conservation culture

“生态文明” 如果按照常规的字面对应关系来译,应是ecological civilization.若不是对此表达内涵进行精准理解,则很难弄懂为什么要如此来译。实际上,“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其上下文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由此可知,“生态文明”实则指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查词典可知,conservation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prevention of loss,waste,damage etc.例如conservation of water resources;(2)preserv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由此可见,conservation 包含的含义刚好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不谋而合,用该词语表达生态文明中的“生态”十分到位。另外,“文明”一词之所以译成culture 是因为此处的文明并非一般所提的含义,即“野蛮”的反义词,从其搭配的动词“建设”分析,“文明”此处实则是“文化”,因此不能对应civilization。

3.2 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政治性是政治文献的典型特点,译者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意识、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捕捉并传递字里行间隐含的政治立场。程镇球曾指出,政治文献的译者需始终谨记首要任务是准确传达原文的政治内涵,仔细衡量用词的政治含义与影响,用词过重或过轻均不可取。政治文献的用词通常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蕴含深刻的政治含义,不可轻易更改或误解,否则任何一丝的错误都有可能会给国家的政权、团结和利益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如,“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统一应用reunification,而非unification.因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同中国大陆分开,reunification 一词准确地表达了“再次统一”的内涵,符合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例2: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We have made all-round efforts in the pursuit of 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例3:海洋强国a strong maritime country。

例4: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不难看出,在翻译大国、强国时,译者均做了弱化处理,有意避免使用powerful,power,superpower 这类直接对应词汇,因为这些词语带有负面意义,在国际话语体系中暗含强权政治,与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相悖的,译文采用了major,strong 和great 这类词汇来替代,采用了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坚持了中国的政治立场。

3.3 新词新译更新快

政治文献语言的时代感很强,更新取舍交替极快。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新政策、新理念和新事物不断出现。另外,某些旧的表达方式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就要求政治文献译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敢于淘汰陈旧的表述,仔细思考词语的新含义,更新既能体现词语新内涵又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新译文。

例5:外向型经济。

global-market-oriented economy

改革开放之初,“外向型经济” 一般译为exportoriented economy,主要是指发展出口生产。现今,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参与程度,该词的内涵发生了改变,指的是积极走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来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类型。因此,应改译为global-market-oriented economy.

例6:形式主义。

The practice of formalities for formalities’ sake

形式主义是指只看事物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曾一度译为formalism。但formalism 一词则更侧重于指在艺术和宗教上对形式而非内容的着重。所以更新为the practice of formalities for formalities’ sake(为了形式而走形式)更适宜作为政治文献类的表述。

3.4 优先选用“异化”翻译

究竟选用何种翻译策略与翻译目的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文献不同于普通文本类型,不必为了迎合目标语读者而大量采用“归化”策略。由于政治文本凸显政治性,体现了意识形态的操控和对话语权的把握,因此需要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作进行积极的阐释与建构。在中国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的新时代,译者更应本着“传播中国文化,坚守中国政治立场”的原则,以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原则来指导政治文献的翻译,有意识地促进中国文化、中国价值和中国道德观在国际社会的传播,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因此,新时代背景下译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优先选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例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Achieving national rejuvenation will be no walk in the park; it will take more than drum beating and gong clanging to get there.

敲锣打鼓是独有的中国文化元素,译文并没有一味迎合目标语读者的表达习惯,而是采取异译的方式,将这一浓郁的中国元素原汁原味地展现给外国读者,敢于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因此,当句中含有中国元素词语时,在不阻碍读者理解原文意思,又不影响译文流畅性的同时,应多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保留中国元素,积极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政治文献的翻译有赖于译者是否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鉴于政治文献的准确性、政治性和时效性,译者必须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对于不断涌现的新词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被赋予的新内涵的词语,译文应推陈出新。同时,随着中国迈入“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对外交流新时代,译者还需有意识地保留更多中国特色,优先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使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猜你喜欢

政治性含义译者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用“东方红”和“新锋尚”诠释少先队政治性与儿童性——东方红小学少先队品牌建设两例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略论“不道”罪之司法适用
再论翻译主体的政治性
艺术与政治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