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度的外国文学批评范式
——评《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

2019-12-25苏畅

外国语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赫尔曼皮埃尔小说

苏畅

(大连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麦尔维尔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之一,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麦尔维尔研究在西方学术研究中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备受学术界的重视。我国的麦尔维尔研究主要围绕对《白鲸》一书的评论与阐释,研究的面比较窄,对麦尔维尔其他作品的研究覆盖偏少。然而,杨金才教授撰写的《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一书的出版,拓宽了我国麦尔维尔的研究视野。这部学术专论不仅从多层面、多主题与多视角对麦尔维尔进行系统的研究,而且为外国文学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恰当的批评范式。

这部著作从麦尔维尔作品具有的叙事艺术与思想内涵两个层面,探讨麦尔维尔的现代性特征。著作在探讨叙事艺术层面的基础上渐渐过渡到形式传达意义的层面,即叙事艺术如何传达主题意义。全书涉及的叙事艺术包括叙事结构、文类等小说创作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涉及的主题意义有意识形态、文化属性、种族意识以及政治内涵等。

首先,《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深入探讨了麦尔维尔的叙事艺术,包括麦尔维尔对小说文类、小说形式、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等问题的探索。作者提出,小说是一种多重话语的混合体,而小说家把文学和文学以外的话语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体现了麦尔维尔文学作品中文类的多样性。文类对小说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在虚构与现实之间建立了一种融合的机制。不同文类的写作资源直接参与文类的对话,注入了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在讨论《玛迪》的“奇”形与小说冒险时,杨金才认为,小说叙事形式的实验和探索是麦尔维尔的兴趣所在,是作者对叙事手法的一次大胆实验和冒险。《玛迪》融各种文本为一体,包括航海小说、寓言故事、异域见闻等,从转喻和隐喻、互文性等方面探讨作品的叙事模式,展示了《玛迪》奇特的叙事艺术。

在论及《白外套》的叙事格调时,杨金才指出,麦尔维尔采用适合自己选题的叙事手法,如任意调配素材,打乱时间顺序,制造悬念,以吸引读者。小说的叙事者白外套通过自我经历的叙述及其对社会的观察,表达了一个艺术家对所处时代变幻莫测的生活的感悟,以及要在个人爱好与社会环境之间建立某种平衡的必要性,从侧面针砭美国的社会制度,表现出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性。

在探索《皮埃尔》的创作意图时,作者结合作品的叙事结构进行了分析,为探索麦尔维尔的叙事机制提供了范本,并涉及当时美国文学市场状况的关系与阅读风尚的关系。在分析作品运用与叙事手段的基础上,作者对作品的叙事结构进行了展示,认为《皮埃尔》中有三种不同的叙事声音,即麦尔维尔自己、主人公皮埃尔和一个作为导向的隐含作者。麦尔维尔把第一人称叙事大胆地分解成两个交互出现的叙事者身份,一个年长且有丰富社会阅历但玩世不恭的第一人称艺术家作为叙事者,运用第三人称的口吻来叙述一位年轻、天真而富有理想的艺术家的故事,这位叙事者同时扮演了读者与作者的双重角色。叙事者反复设置阅读障碍来迷惑读者。《皮埃尔》在叙事结构中引入人物对话,铺展人物描写,使读者与主人公皮埃尔之间产生阅读上的屏障,自然而然地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某种可以引导的中介物上去。由此看来,《皮埃尔》有三个不同的叙事层面,即皮埃尔本身的故事、对皮埃尔故事的叙述以及建构皮埃尔故事和叙事结构的文本。

麦尔维尔通过小说塑造了一个艺术家兼叙事者的人物皮埃尔。麦尔维尔精心策划的叙事结构所包含的叙述功能正是后来热奈特加以证明的叙事作用范畴。这足以说明麦尔维尔在叙事形式方面的创新,也证明了麦尔维尔对小说叙事理论的贡献。严密地结合作品叙事技巧与文本内涵之间的关系是《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在麦尔维尔批评史上的重大突破。在几乎所有的问题探讨中,该著作都切入了对叙事艺术的探讨,并对叙事艺术与文本内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其次,深入细致地阐述了艺术形式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从文类、意识形态与麦尔维尔的叙事小说之间的关系切入,作者对麦尔维尔“探索文学”与历史叙事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麦尔维尔的文类是一种探索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类,用海登·怀特的理论为支撑,进一步证实文类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麦尔维尔利用历史叙事不仅是把它作为一种资源或者仿效某种文类,而是作为写作的主题,使他的叙述者表达了一种典型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正是“探索文学”叙述者所共有的。通过对“波罗尼西亚三部曲”中人物的分析,特别是通过叙事者眼光折射出的意识形态的关系,并经过对文本的解释,人物的种族主义思想、殖民心态、历史形态都清楚地被读者理解。麦尔维尔探索了19世纪上半叶西方殖民扩张时期的自我膨胀和帝国意识,揭露了美国肆意扩张的野心和民主的虚伪性。

“波罗尼西亚三部曲”迎合了西方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麦尔维尔对波罗尼西亚地区的描绘具有帝国想象的特质,尽管他对19世纪美国的种族意识形态和殖民意识均有批判。作品中的人物常常被刻画为他者,流露出了美国的霸权意识,也从侧面折射出了波罗尼西亚地区的殖民文化史,再现了欧洲与美帝国主义者入侵南海的行径。《奥穆》中的叙事者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在冒险的过程中经历了从白人演变成土著人,再回归到白人的过程。这种演变体现在人物性格被环境同化的历程中,而随着历程中环境所处的变化,人物性格也产生了裂变。人物的不同时期的性格特征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属性与种族意识。麦尔维尔也正是透过人物的演变来再现殖民时期波罗尼西亚地区的文化属性与种族风貌。

再次,《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批评视野新颖。在探索问题时作者从文本、批评史、创作背景对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并对以前的批评方式进行重新审视,用当代的批评范式与视角对原有的批评进行重新考察,旨在颠覆以往顽固的观念,清除了麦尔维尔批评史上的一些偏见。美国文化与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倾向,对麦尔维尔的研究兴趣也明显发生了转移,麦尔维尔创作中以往常常被认为传记成分比较重、在艺术上比较粗糙的作品则越来越明显地受到重视。这就要求学术界站在当下意识形态的高度,对迄今为止的资本主义文明进行再审视,在话语的层面上进行历史的重构。鉴于此,《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就以往批评中的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如对霍米·巴巴激进的后殖民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巴巴抹杀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因为种族冲突而形成的种种历史真实问题,其论述从根本上脱离了历史时空。《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在批评巴巴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福柯关于权力的理论对《奥穆》进行新的解读。在第五章中,作者论述《玛迪》的“奇”形与小说冒险时,在对以往不同观点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玛迪》奇特的叙事形式进行了文本分析,从叙事艺术上肯定了作品的价值。在研究《雷德伯恩》时,前人往往只注重作品的自传成分,而忽略了其虚构性。《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以新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阐释,让文本所赋有的价值重新获得确认。在第八章中,作者在前人对《皮埃尔》的贬低的评论的基础上,对《皮埃尔》的创作意图与叙事结构进行分析,重新确立《皮埃尔》的艺术价值,并突出了麦尔维尔对现代小说叙事理论上的贡献,即为热奈特等叙事理论提供了范本。

综观全书,《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是一部富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它不仅对麦尔维尔作品的思想内涵做了全新的阐释,而且也为当下的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批评范式。其学术价值表现在:

(1)著作思想内容丰富。作者在对作品进行探索时揭露了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事件、民族风貌、殖民过程、文化与政治内涵等。从对“波利尼西亚三部曲”的研究中,读者可以了解帝国主义的运行规律。对美利坚民族历史碎片与民族意识的探索,在读者心目中构筑了美国历史的镜像;从对《白外套》的具体文本分析中,参阅者可以领悟到麦尔维尔的政治参与以及独特的民族意识,甚至是其矛盾的政治立场。在关于《奥穆》的论述中,参阅者可以获得文化属性与种族意识中透露出来的殖民主义氛围,可以知道麦尔维尔是如何通过揭露人物的种族意识,描绘人物文化属性来揭露帝国主义行径的。著作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批评立场,从作品的细读的过程完整地勾勒出麦尔维尔的政治意识。著作涉及麦尔维尔作品的方方面面,从内容上看十分丰富,思想深刻。

(2)《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包含了一部完整的麦尔维尔批评史,为其他麦尔维尔研究者提供了参考索引。著作探索问题时,参阅了大量的麦尔维尔研究资料,包括第一手资料书信集与作品,如梅瑞尔·戴维(Merrel David)和威廉·吉尔曼(William Gilman )编辑出版的《赫尔曼·麦尔维尔书信》(TheLetterofHermanMelville,1960)、丽达(Jay Leyda)编辑的《麦尔维尔故事全集》(TheCompleteStoriesofHermanMelville,1949);麦尔维尔传记,如雷蒙德·威弗(Raymond Weaver)和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nford)撰写的两部麦尔维尔传记;文学指南,如约翰·布莱恩特(John Bryant) 主编的《麦尔维尔研究指南》(ACompaniontoMelvilleStudiies, 1986);文学史,艾布拉姆斯(M.H.Abrams)的文学论著《自然的超自然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传统与革命》(NaturalSupernaturalism:TraditionandRevolutioninRomanticLiterature,1971);麦尔维尔批评文论,如《霍桑与他的青苔》(HawthorneandhisMosses) 等。一方面,在探讨每一部作品中的问题时,著作从各种资料梳理进行综述,也就构成了关于每一部小说的批评历史,这些综述合并在一起,使整部著作包含了一部麦尔维尔的批评史。另一方面,丰富的文献资料为麦尔维尔的研究提供了索引,成为麦尔维尔研究的参考指南,特别是附录中的《赫尔曼·麦尔维尔在中国的批评接受》(TheCriticalReceptionofHermanMelvilleinChina)一文,为中外研究者提供了参考线索。

(3)《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引领了一种跨界面的研究范式。人类的认知能力往往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早期的麦尔维尔评论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与20世纪的研究者所处的环境全然不同。早期的评论者往往是根据当时的批评范式对麦尔维尔进行评论,对问题的认知也只是受当时人们的世界观的影响,而且忽略了历史语境。尽管20世纪的批评理论是产生于对历史语境与文化语境的反思,但在反思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觉和对问题的研究带有主观性。因此,《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并没有像当下有些学者那样对理论生搬硬套,而是在沿用传统批评方式的基础上,从多学科的层面对问题进行研究,涉及面广泛,具有政治批评、历史批评、文化研究及哲学阐释的性质。在21世纪的今天,《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以小说文本为焦点,以历时的眼光对作品的思想进行阐释,是颇具反思意义的文学批评,它在研究与批评过程中融入了历史背景,在分析过程中导入当代理论视角,以后殖民理论、福柯理论为理论支撑,但并不是完全服从于这样的理论,而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各种批评理论,用客观的分析方法对麦尔维尔进行重新审视。这种批评方式也正是当下外国文学批评领域所缺乏的批评范式。

简而言之,《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是一部学术含量高、思想内涵深刻、研究视角独特的学术著作。它不仅是中外麦尔维尔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而且还是引领外国文学批评范式的一部佳作。

猜你喜欢

赫尔曼皮埃尔小说
你怎么知道是我
想吃两块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皮埃尔摘月亮(下)
皮埃尔摘月亮(上)
皮埃尔摘月亮(上)
人格结构理论视阈下《白鲸》中人物关系重构
夜间
栅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