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12-24辽阳市中心医院外科急诊辽宁辽阳111000
盖 迪( 辽阳市中心医院外科急诊 , 辽宁 辽阳 111000 )
伴随社会的持续发展,由于机械损伤以及交通事故等导致的外伤人数越来越多[1]。事故一般为突发事件,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还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康复有直接影响[2-3]。因此,临床进行有效的治疗与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生理救治与心理救治同时进行,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使患者的身体与心理都得到良好的治疗[4]。为了探究急诊外伤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4例急诊外伤患者,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2组,一组予以急诊外伤常规护理,另一组予以心理护理,并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予以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纳入本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4例急诊外伤患者,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小19岁,年龄最大67岁,平均年龄(35.56±15.67)岁;致伤原因:18例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伤10例,刀刺伤4例;原发病:10例路脑损伤,9例急性腹部外伤,胸部外伤13例。观察组9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68岁,平均年龄(35.63±15.75)岁;致伤原因:54例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伤30例,刀刺伤8例;原发病:30例路脑损伤,27例急性腹部外伤,胸部外伤35例。2组患者在原发病以及致伤原因等基本资料方面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象可予以比较。
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急诊外伤常规护理,包括外伤伤口消毒、包扎、常规检查以及术后遵医嘱消毒与输液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前提下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术前心理干预。急诊外伤手术患者起病较迅速,病情发展较快,手术时间十分紧迫,患者对手术不够了解,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很容易产生恐惧以及焦虑等不良心理。在办理入院手术手续时,因为对医院环境有陌生感,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过分敏感,极易与护理人员产生矛盾,对护理质量有直接影响,也会对患者的手术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入院时主动和患者沟通,将医院环境与手术的术前准备工作向患者讲解,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与安全性向患者介绍,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充分缓解。(2)术中心理干预。局部麻醉患者于术中意识通常较清晰,护理人员在避开病因与手术操作的基础上,和患者谈及和手术没有关系的内容,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放松心情。(3)术后心理干预。掌握患者对手术中与术后的疑难问题,最大程度的进行解答。将手术成功案例向患者介绍,使患者的自勉情绪与战胜疾病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3 评定指标[5]:(1)心理情绪评分。根据症状自评量表予以评定,主要内容包括人际关系、焦虑、躯体化以及恐怖等,各项最少评分1分,最多评分5分,分数越大,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2)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与护理人员投诉率。对2组护理人员出现的差错率与投诉率予以统计;(3)护理满意度。根据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予以调查,内容有操作技术以及服务态度等,非常满意为评分超过85分,基本满意为评分在65-84分,不满意为评分在0-64分。
5 结果
5.1 2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以及恐惧等心理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对比分)
5.2 2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与护理人员投诉率对比:对照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21.88%,观察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2.17%,观察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投诉率12.50%,观察组护理人员投诉率0%,对照组护理人员投诉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与护理人员投诉率对比(n,%)
5.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后非常满意16例,所占比例50%,基本满意8例,所占比例25%,满意度7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非常满意63例,所占比例68.48%,基本满意27例,所占比例29.35%,满意度97.8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注:*与对照组对比,x2=75.9861,P=0.0000。
讨 论
急诊外伤患者通常是因为打架斗殴、交通事故以及意外伤害等因素导致的,合并伤口出血以及疼痛等表现,受伤时自身心理受到外界刺激出现不良心理,如焦虑以及紧张等[6-7]。急诊外伤患者通常因为外伤而导致情绪十分暴躁与易怒,不仅因为创伤疼痛与对手术结果的担心,还有对医疗救治水平的担心,引发不冷静情绪对护理人员发泄。这时,护理人员需冷静处理,确保护理操作以患者为核心的基础上,帮助其尽快用平稳的心理情绪面对手术治疗,用熟练的护理技巧与护理态度感染患者,尽可能的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8-9]。将手术整个过程的注意事项与有关操作向患者介绍,帮助患者对疗程进行了解,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手术前护理人员在入院时主动联系患者,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向患者介绍,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充分改善[10]。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情绪通常不稳定,轻微的刺激或者疼痛都可能出现强烈反应。患者因为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可能会产生身体不适的表现,不良的刺激会导致患者产生反复的烦躁情绪,进而对手术的治疗效果造成直接影响[11-12]。这时,护理人员需耐心解释身体不适出现的原因,说明身体不适是暂时性的,通过针对性的处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或者彻底消失。护理人员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充分消除[1]。患者术后心理情绪可能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护理人员需加强巡视,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使患者感到被重视,将自身的悲观情绪充分消除。另外,鼓励患者用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以及手术结果,可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治疗信心[14]。针对意识错乱以及酗酒患者于应激状态下或者不自主状态下呈现出的一些丧失理智的行为,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针对要求减少检查项目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将检查的必要性向患者解释;针对行动不便者护理人员需主动搀扶或者用平车辅助器检查与治疗[15]。
本研究探究了急诊外伤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21.88%,高于观察组的2.17%;对照组护理人员投诉率12.50%,高于观察组的0%;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75.0%,低于观察组的97.83%,说明心理护理可使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情绪充分改善,减少护理人员差错与投诉情况的出现,进而促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总而言之,急诊外伤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使护理人员差错率与投诉率有效降低,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