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刍议观察

2019-12-23高军高戈段明明

中外医疗 2019年28期
关键词:核磁临床观察诊断

高军 高戈 段明明

[摘要] 目的 探讨核磁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价值。 方法 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该院5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对照组:采用CT诊断;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将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学表现情况記录下来。 结果 两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96.30%优于对照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4,P<0.05)。CT影像结果:对患者头部实施CT扫描后,有6例患者平扫中无异常情况发生,有11例患者的静脉窦部有不清晰的界限,而且受到条片状高密度影响;4例患者在高密度影像位置在窦汇、上矢状窦、直窦、横窦;有4例患者实施增强扫描后,静脉窦内没有造影剂充盈情况,显示低密度,并有血栓影像。核磁共振影像结果:对27例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扫描,得出:上矢状窦位置有10例,在窦汇4例,横窦6例,直窦4例,乙状窦3例。多数患者在短T1与短T2变化,血管成像是条样,低信号充盈缺损;少数患者的右侧横窦内血栓以微T1短T2,静脉血管成像后右侧横窦受压有变细情况。结论 针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应用核磁共振诊断临床价值高,不仅诊断准确率高,对疾病的敏感性也较高,符合临床需求,值得推广。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核磁;诊断;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10(a)-018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nuclear magnetic diagnosis of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9, 54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The control group: CT diagnos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MRI diagnosis. The two groups of diagnosis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the two diagnostic method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diagnostic accurac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30%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81.48%),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434,P<0.05). CT image results: After CT scan of the patient's head, there were 6 patients with no abnormalities in the plain scan. There were 11 patients with unclear sinus and affected by strip-like high density; 4 cases were in the high-density image position in the sinus,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straight sinus, and transverse sinus; after 4 patients underwent an enhanced scan, there was no contrast filling in the sinus, showing low density and thrombus imag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sults: MRI scan of 27 patien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0 cases of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4 cases of sinus sinus, 6 cases of transverse sinus, 4 cases of straight sinus, and 3 cases of sigmoid sinus. Most patients have short T1 and short T2 changes, vascular imaging is a strip, low signal filling defect; a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right transverse sinus thrombus with micro T1 short T2, venous vascular imaging after the right transverse sinus compression has a thinning situation.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value of NMR dia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is high. It not only has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 but also has high sensitivity to disease, which meets clinical needs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Nuclear magnetic; Diagnosis; Clinical observation

脑静脉窦血栓在临床中发生率不高,但此疾病有着非常高的死亡率。脑静脉窦血栓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重视度不高,临床诊断误诊率高,极易错失最佳治疗时间。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情更加严重,从而增加治疗难度,升高患者死亡率。所以,对脑静脉窦血栓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1]。近年来,医疗技术持续性发展,影像学技术也有所进步。对脑静脉窦血栓采用核磁诊断不仅诊断准确率高,还属于无创操作,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结果,降低误诊率,可为医师提供精确的诊断依据,保证预后效果[2]。因此,该文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该院5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应用不同的诊断方法,观察核磁共振诊断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5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案,将其划分两组,各组27例。

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7.80±1.47)岁;平均病程(43.62±4.56)d。

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57.84±1.50)岁;平均病程(43.87±4.76)d。两组患者在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疾病为脑静脉窦血栓;②患者或者家属签订该次研究同意书;③患者机体出现不同程度肢体乏力、视力下降、恶心呕吐以及意识障碍等症状。

剔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恶性肿瘤;③精神系统疾病;④传染性疾病;⑤易过敏者[3]。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CT诊断;应用CT扫描仪,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医师进行扫描。

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诊断:操作医师设定相关参数,让患者保持仰卧位的姿势,先实施平扫,设定层厚为6 mm,层距为0.6 mm,应用T1W1于T2W1实施序列扫描,此步骤结束后再应用2D-TOF成像技术实施高场强磁共振进行脑静脉窦血管呈现,操作医师在调整参数,层厚为1.5 mm,矩阵选择521×192,对患者的前额到后枕部位进行扫描。将所有扫描数据做好记录。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将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学表现情况记录下来。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

两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96.30%优于对照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影像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对患者头部实施CT扫描后,有6例患者平扫中无异常情况发生,有11例患者的静脉窦部有不清晰的界限,而且受到条片状高密度影响;4例患者在高密度影像位置在窦汇、上矢状窦、直窦、横窦;有4例患者实施增强扫描后,静脉窦内没有造影剂充盈情况,显示低密度,并有血栓影像。

观察组:对27例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扫描,得出:上矢状窦位置有10例,在窦汇4例,横窦6例,直窦4例,乙状窦3例。多数患者在短T1与短T2变化,血管成像是条样,低信号充盈缺损;少数患者的右侧横窦内血栓以微T1短T2,静脉血管成像后右侧横窦受压有变细情况。

3  讨论

脑静脉窦血栓在临床中发生率不高,从而降低患者与医师的重视度,脑静脉窦血栓也是脑血管疾病中比较特殊的一种[4],对此疾病的诊断有一定难度,极易出现误诊情况,从而错过理想治疗疾病的时间,这对患者机体康复和生命安全均有所影响。所以,提升对脑静脉窦血栓疾病的认知度,及早进行诊断并开展相对应治疗非常重要,可控制此疾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确保预后效果[5]。脑静脉窦血栓初期临床特征不明显,在检查方面也缺少特异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完善与进步,影像学对脑静脉窦血栓疾病诊断有着重要价值,可对初期脑静脉窦血栓疾病确诊,为医师提供诊断依据,保证预后效果[6]。

传统诊断方法多选择CT诊断,但有相关研究表明:核磁共振与CT诊断均有一定临床价值,但是核磁共振诊断优势性更强,不仅无创,而且诊断准确率可达98.87%,特异性为95.42%,敏感性为96.73%,可有效降低误诊率,这对医院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7]。也有相关研究称:通过CT诊断,可观察到患者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重症情况,灰白质等情况全部显示出来,根据诊断结果对患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脑静脉窦血栓疾病发作程度与病程时间有着紧密联系,初次疾病发作,发病时间如果超过6h,通过CT显示密度无明显变化,误诊或者漏诊率会达到3%~7%[2]。所以,若有必要可與核磁共振、CTA联合进行检查,从而保证诊断准确率[8]。而此次研究中:对患者头部实施CT扫描后,有6例患者平扫中无异常情况发生,有11例患者的静脉窦部有不清晰的界限,而且受到条片状高密度影响;4例患者在高密度影像位置在窦汇、上矢状窦、直窦、横窦;有4例患者实施增强扫描后,静脉窦内没有造影剂充盈情况,显示低密度,并有血栓影像。这表明常规的CT诊断会受到病变位置的影响,对患者进行扫描时,无法把静脉窦和浅静脉的变化显示出来,而且会受到颅骨伪影的影响降低CT诊断准确度。所以,CT诊断确实漏诊率与误诊率较高,此次研究中还有6例患者扫描无明显异常情况。

核磁共振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诊断临床价值更高,因为此诊断方法属于无创操作,整个诊断流程简单、快捷,符合临床需求。核磁共振对其他疾病的诊断也可应用。而对头颅患者实施扫描过程中,可全方面、多角度、多参数成像,而且成像分辨率非常高,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但是脑静脉窦血栓疾病时期不同,核磁共振成像也有所不同[9]。当血栓处于急性期时,T2W1为低信号,T1W1为等信号;压急性期是,T2W1和T1W1为高信号,慢性期静脉窦时T1W1与T2W1为低信号和混杂信号。因此,可根据T1W1与T2W1序列所呈现的表现对脑静脉窦血栓疾病时期与病情进行诊断。

通过该次研究中得出:两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96.30%优于对照组81.48%,对27例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扫描,得出:上矢状窦位置有10例,在窦汇4例,横窦6例,直窦4例,乙状窦3例。多数患者在短T1与短T2变化,血管成像是条样,低信号充盈缺损;少数患者的右侧横窦内血栓以微T1短T2,静脉血管成像后右侧横窦受压有变细情况。这表明了:核磁共振的临床价值,不仅诊断準确率高,还可为医师提供诊断价值,从而保证预后效果。随着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诊断不断发展,对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可以将微小病灶显示出来,对脑部组织的出血情况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全方位多序列成像核磁共振功能成像,针对病情比较严重并且复合伤患者也有一定诊断价值,能明确找到局部病变部位、损伤严重程度、性质等[10]。有相关研究表明,核磁共振相关设备不断完善,核磁共振在临床中应用范围逐渐扩宽,核磁共振可对机体软组织有着较高的分辨率,诊断安全性更高。针对脑静脉结构的诊断清晰度高,诊断结果可为患者预后提供重要依据[7]。

虽然核磁共振临床价值较高,但此方法也存在一定弊端,针对急性期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诊断时,血流信号与序列血栓信号有相似之处,若操作医师工作经验不足,从而导致误诊情况。此外,对血栓再通和静脉窦流空信号恢复情况均会对核磁共振检验有一定影响。核磁共振及时对脑部中静脉血栓形成具体情况观察不够完善,但核磁共振同CT诊断相比较,核磁共振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所以,为尽可能降低误诊情况,加强对操作医师的培训,让其定期学习,到其他医院进行交流,从而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保证检查结果精确度。

综上所述,针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应用核磁共振诊断临床价值高,不仅诊断准确率高,对疾病的敏感性也较高,符合临床需求,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雪霏.核磁诊断用于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4):135-136.

[2]  麻学英,李小娟.核磁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7):79-80.

[3]  孙正君,于金萍.探讨脑静脉窦血栓核磁诊断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5):151-152.

[4]  马俊石 . 磁共振用于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1):170-171.

[5]  白海提·阿不都卡德尔.探讨核磁共振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3):21-22.

[6]  金贤德 . 探讨关于脑静脉窦血栓的核磁诊断价值[N].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8):2701-2702.

[7]  杨辉,金贤德.关于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9):1183-1184.

[8]  姚中川.探讨核磁共振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4):35-36.

[9]  容武伟.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 ,2017,11(1):226.

[10]  兰东辉,申斯原,马守成,等.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核磁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3(21):51-52.

(收稿日期:2019-07-09)

猜你喜欢

核磁临床观察诊断
液体核磁管清洗方法进展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浅谈核磁共振仪自主开放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