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处方方法学分析近10年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用药规律*

2019-12-18陈昱文学袁凤英梁永林

陕西中医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化痰止咳紫菀桔梗

陈昱文学,袁凤英,梁永林

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000)

咳嗽,中医学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1]。其既是独立性的病症,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本文主要论述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咳嗽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高,许多患儿出现反复性的呼吸道感染,给患儿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娇肺遭伤不易愈”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受外感,损伤肺气,若迁延日久则病难愈。故应重视,及时治疗,以防传变。处方是中医内治法的基础,体现医家对疾病的分析与认识,蕴藏着中医大夫的经验。中医处方方法学详细阐述中医处方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以处方方法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共性规律。根据中医处方方法学的三大原则“以证候为中心”、“以法为纲”、“以方为例”使理法方药有机的融为一体,对于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的疾病,运用中医处方方法学可以使临床医生遣药组方的思路更加明晰[2]。

1 小儿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

1.1 来源 以“小儿咳嗽”加“中医”作为关键词,选择“全文”为检索项,收集中国知网2009-2019年间339篇儿科咳嗽病文献中的处方,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排除不合格处方。

1.2 纳入标准 患者为18岁以下的儿童;主治或临床应用明确,以咳嗽为主要表现;无哮喘病史;名医经验;药方组成明确。排除标准:第一诊断非咳嗽病;合并他病或为复杂性咳嗽;仅用外治法或西医治疗方法;主治繁杂,无法统计的文献报道者。

2 统计学方法

2.1 处方用药频数分析 得到处方60个,涉及中药104味,用药总频数645 次。处方统计中出现频数较高的药物能反映方药配伍的主要思路[3],使用频次>15 次的药物有10味,将此10味药物的出现频次由高至低依次排序,见表1。

表1 常见证型中药出现频次

用药频次前10味药物是甘草、桔梗、苦杏仁、陈皮、半夏、茯苓、桑叶、紫菀、百部、枇杷叶。从频数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这10味药物是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的常用药,分别属于补气药(甘草)、化痰止咳平喘药(桔梗、苦杏仁、半夏、紫菀、百部、枇杷叶)、理气药(陈皮)、利水消肿药(茯苓)、发散风热药(桑叶)。故而近10年治疗小儿咳嗽的常用药以化痰止咳平喘类药物为主。60例处方中风寒袭肺证11例、风热犯肺证10例、风燥侵肺证4例、痰热郁肺证8例、痰湿蕴肺证10例、肺阴虚证7例、气虚证10例。辨证分型主要以《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和《中医儿科学》为依据,分析小儿咳嗽不同证型的用药频次,出现频次高的药物为各个证型主治药物,具体用药排行见表2。

表2 常见证型用药统计

2.2 处方关联规则分析 根据 Apriori 算法[4]中关联规则的表达形式:A→B,其中A为前件,B为后件。支持度和置信度是表示关联规则强度的两个度量指标,其中支持度表示A与B同时出现的频数,置信度表示在A出现的前提条件下B出现的概率[3]。通过设定最小支持度阈值为15%,最小置信度阈值为60%,最终得到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常见证型内服方中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14条,见表3。

表3 常见证型二联规则集

3 小儿咳嗽病分析

3.1 小儿咳嗽的辨证要点 小儿咳嗽的发病是外邪与内伤等多个因素的共同结果,多种病因复杂交织,难以分开。分析小儿咳嗽的病机,我们发现不论外感、内伤,主要在于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其病位在肺,常涉及脾、肾,故应该以肺脾肾为中心,辨别病证的虚实、主次、根本,并据此得出治法,小儿咳嗽辨证首先分虚实,实证可分表、里。肺为娇脏,且居于顶,与外界相通应,易为外邪所扰,故表证多见六淫外邪犯肺,根据侵袭邪气的不同性质,辨证为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侵肺证。小儿乳食不知自节,脾常不足,痰邪内生阻肺,根据痰邪夹杂邪气的不同,辨证为痰热郁肺证、痰湿蕴肺证。邪遏气机日久、耗气伤阴,损伤肺、脾、肾三脏,故小儿咳嗽虚证多见气虚、阴虚证。不论虚实寒热,均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反应。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儿咳嗽与成人咳嗽对比,小儿咳嗽以外感为主,内伤少见;实证为主,虚证少见。大多数文献已经对小儿咳嗽的证候类型及病机做了详细说明,故本文仅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三不足二有余”、“传变迅速”[5],对小儿咳嗽的核心要点作一简要阐述。①主要方面——小儿咳嗽以实证为主:表(外感),小儿肺卫娇嫩,易为外邪所侵,六淫外邪入侵后,肺之宣降失常。“风为百病之长”,与寒、热、燥邪相合为病,据此将小儿咳嗽分为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侵肺证;里(内伤),小儿脾常不足,加之乳食不知自节,嗜食肥甘(脾为甘所补),易致脾气不足,母病及子,肺气亦不足。加之脾失健运,生湿为患,困遏气机,脾气不升,肺气不降,痰湿相合,结聚于肺,致痰湿蕴肺证;痰涎日久,积而蕴热,痰火互结,致痰热郁肺证。②次要方面——小儿咳嗽虚证少见:小儿脾胃虚弱,运化不及,痰液停聚日久不化,久咳不愈,耗气伤阴,证候由实转虚,致肺气虚、肺阴虚证。

3.2 理清小儿咳嗽的辨证分型及治则 以肺脏为中心,小儿咳嗽的辨证分型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侵肺、痰热郁肺、痰湿蕴肺、肺气虚、肺阴虚。小儿咳嗽涉及的病理因素主要是“外邪”、“痰”, 根据中医处方方法学“以证候为中心”的原则,论治以辨清病邪为要,顺气为主,根据侵入外邪的不同性质:外感诸证以疏风宣肺为要,兼以散寒、清热、润燥;内伤诸证以化痰为要,兼以泻肺、燥湿、补土、滋阴,主次兼顾。

3.3 “以方为例”得出结果 一般情况下,组方中出现频数较高的药物反映了方药配伍的主要思路,代表着该药在治疗某疾病时的重要地位[6]。从表1频数统计中可以看出使用频次>15次的有10味药物,大部分具有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表中的药物证实了中医治疗小儿咳嗽需要标本兼顾,用解除根本病因的药物和止咳化痰类药物组方。表1、2、3结合,得出以下结论。

3.3.1 治标之策,在于解“症”:用药方面,不论虚实寒热,均用治标之止咳化痰平喘药以缓解症状,如桔梗、苦杏仁、半夏、紫菀、百部、枇杷叶。故而表1统计频次前10位的药物中,止咳化痰平喘药占6味。其中桔梗归肺经,味苦、辛,性平,微温,为清化痰热药,能升提肺气、利咽止咳、祛痰排脓,又是肺经引经药,故临床上治咳多用桔梗;半夏辛燥为温化寒痰药,制法多样,能满足各类证型的需求;苦杏仁、紫菀、百部、枇杷叶均为止咳平喘药,针对“咳嗽”的症状,用之治标效果显著。苦杏仁,功能苦降肺气以止咳,现代药理学研究苦杏仁的活性成分,苦杏仁苷的分解物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从而达到镇咳平喘的作用[7]。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入肺、胃经,具有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百部又名嗽药,功效与紫菀相类。现代药理学研究百部生物碱能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因而具有镇咳作用[8]。紫菀开泄化痰浊而止咳;而百部善润肺降逆,二者均为药性平和之品,通降相因,可用于各类咳嗽,是治疗咳嗽的常用药。

3.3.2 治本之法,在于辨“因”驱邪:风寒袭肺证,治以疏风散寒为主、宣肺止咳为辅,临证多用小青龙汤、止嗽散、三拗汤。常用麻黄、荆芥等发散风寒药,配合白前、紫菀、百部、杏仁等止咳化痰平喘药。麻黄、荆芥祛散风寒以解表邪;杏仁与麻黄一升一降,宣肺平喘,又降气止咳;甘草,缓麻黄之燥烈,调和诸药,补脾益气,化痰止咳,标本兼顾,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颇佳,有良好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9]。白前温化寒痰。故而表1中,用药频次前10的药物中,本证未用桑叶等发散风热药,其频次为0。而表2风寒袭肺证用药频次前10的药物则出现了麻黄、荆芥2味发散风寒药。而表3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中,风寒药物仅以止咳化痰为侧重,未出现发散风寒药组,表明治疗本证用药多以解除症状为先,解除患者痛苦为基础,符合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

风热犯肺证,治以疏风清热,多用桑菊饮、桑杏前桔汤。用药以桑叶、菊花、薄荷等发散风热药为主,同时给予芦根等清热泻火药,前胡、桔梗等清化热痰药。桑叶、薄荷,轻清疏散,既能疏风散热又能清肺润燥,《本草纲目》言其“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桑叶常与菊花配合,以增强疏风散热的功效。桔梗,宣肺利咽清化热痰;尹鹏娟等[10]认为桔梗与甘草配伍,无论生、炙,均有治疗咽痛的作用。桔梗和甘草配伍在许多经典清热方剂中都有体现,如温病学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所载银翘散、杏苏散,桔梗与甘草配合,共奏宣肺平喘,祛痰止咳之功。而表1中,本证出现频次高的药物与分析相符。表2除表1中出现的化痰止咳药外,出现了菊花、芦根、前胡、薄荷,均为治疗本证病因的发散风热药或清热药,证实了“标本兼顾”的治则。

风燥侵肺证,治以疏风清肺润燥,多用桑杏汤、杏苏散,用药以沙参、梨皮、川贝母、麦冬、玉竹等补阴药为先,配合栀子、薄荷、枇杷叶等凉药以凉润肺燥。麦冬长于养阴清热;沙参补阴清热,为经典药对,常配合使用;玉竹清肺润燥,川贝润肺止咳,均是疏风宣肺、润燥止咳常用药。

痰热郁肺证,治以泻肺豁痰,常用清金化痰汤、麻杏石宣汤。临床多用苦寒之黄芩、知母、栀子,甘寒之桑白皮,辛寒之鱼腥草清热泻火。黄芩长于清肺热,降气止咳;桑白皮善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鱼腥草清肺胃肝热,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知母清热泻火,养阴润燥;栀子泻火清心除烦,配合使用效果颇佳。表3出现的关联规则分别是“黄芩+桔梗”“黄芩+桑白皮”“黄芩+甘草”“黄芩+鱼腥草”,寻找几组药物的规律发现,每组均见苦寒药物,符合痰热内蕴证治本之则,辅以宣肺祛痰止咳之药,组成有效方剂。

痰湿蕴肺证,治以燥湿化痰,多用二陈合三子养亲汤,多用辛温之药以燥湿健脾益肺,如半夏、陈皮、芥子、苍术等。陈皮,辛燥苦温能化湿痰,又理气宽胸;半夏可温化寒痰、降逆止咳、消痞散结;二者常相配伍以燥湿健脾,化痰止咳,配合莱菔子等消积降气化痰,针对小儿内伤咳嗽的核心“痰”,使脾转气畅,痰随气出,主因得解,咳嗽自止。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苍术燥湿健脾,均是燥湿化痰的常用药。表3统计出的几组规则均针对“痰”、“湿”二因,故用药则积极燥湿健脾、化痰止咳。

肺阴虚证,治以滋阴润肺,以沙参麦冬汤为主方,常用沙参、麦冬等补阴药,配合白扁豆等甘温健脾化湿药;地骨皮等清虚热药清肺退热除蒸,热象重者合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以缓解症状,或以石膏清热泻火除烦。表3“沙参-麦冬”的置信度为100%,故而二者基本同时出现,是治疗本证的首选,同时结合关联规则中其余药对“沙参-白扁豆”“沙参-甘草”说明肺阴虚证依旧紧扣治疗原则,本以辨因论治,标以止咳化痰。

肺气虚证,治以补土益肺,多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加减,多见太子参、白术、黄芪、五味子等补气药,配合茯苓等利水湿药助脾运。太子参补气生津;白术益气健脾燥湿,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五味子易津敛肺滋肾;茯苓药性缓和,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之效,为利水渗湿要药,诸药合用,补脾气以益肺气。表3仅有“茯苓-白术”一组关联规则,与前文讨论相符。

4 讨 论

叶天士言:"咳为气逆,嗽为有痰,内伤外感之因甚多,确不离乎肺脏为感也",即小儿咳嗽病位以肺脏为主,治疗以宣肺止咳为先。从整体处方来看,治疗小儿咳嗽主以化痰止咳平喘药为基础,根据不同病因辅以散寒、清热、润燥、泻热、燥湿、补气、滋阴药,组成有效的经验处方。如各医家所言,刘小虹等[11]用各类止咳法又根据病邪性质选用相应治法组成“治咳十二法”治疗小儿咳嗽;张云伟等[12]认为治疗小儿咳嗽,要辨证审因,缓解症状与对症治疗结合;沈自尹教授[13]认为治疗咳嗽应镇咳祛痰;贾斌教授[14]治疗咳嗽重在治肺,宣降肺气、降逆止咳;倪珠英教授[15]认为治疗小儿咳嗽病应辨证论治,从痰、从热、从气入手;吕亚宁[16]临床观察发现治疗小儿咳嗽重在辨证施治,治疗上以宣通肺气、化痰止咳为主。诸多医家均注重方证对应,顾及各个病证要素,又有主次之分,针对致病核心要点,抓住肺失宣肃的主因,治疗时辨“因”驱邪,各个击破。从频次上看,处方中化痰止咳平喘药如桔梗、苦杏仁、半夏、紫菀、百部、枇杷叶等出现频次较高,与小儿咳嗽病治病先治标缓解症状的思路相符。而多见桑叶、薄荷等轻清上浮之品,与小儿咳嗽的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治疗应“宣肺驱邪”的“治病求本”的思路相合。处方中散寒、清热、润燥、泻热、燥湿、补气、滋阴药在总体用药频次中不占优势,而各对应证型中出现频次靠前,与“以法为纲”、辨“因”驱邪相符。但小儿咳嗽的处方不能仅针对粗浅的“表相”,还需要包含“根本”。处方方法是指导如何处方用药的具体规律。中医处方方法学以证候为依据,以立法为准则,要求医者深入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上审证求因,以此立法选方用药。小儿咳嗽病的原因不外乎内外两部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功能不足,卫外不固,是本病的内在原因。常言“脾气一虚,肺气先绝”,肺气有赖脾精充养,正常情况下,脾土生肺金,喂养合宜,肺卫自固,小儿体健;若脾土失养,母病及子,肺气虚弱,则外邪易袭。故本病的外在因素为家长喂养不当,调护失宜、外邪趁此侵袭。小儿咳嗽病肺伤为直接原因,但其根本在脾。万氏言“肺脾皆属太阴,天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水谷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脾先受之。”强调肺脾之间的关联性;儿科大家钱乙亦有“脾胃为五脏之本”的思想,重视儿科诸病中脾的意义。故治疗小儿咳嗽时,要始终坚持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原则,抓关键、抓本质,切勿忽视根本病因,注意顾护脾胃、“培土生金”。此外,小儿生机蓬勃,易趋康复,虽言“肺脏遭伤不易愈”,但基于小儿生理特点,用药清灵为贵,切忌峻药猛投,且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调理肺气的宣降,以便相关病理产物消解。运用处方方法学对小儿咳嗽的处方用药加以分析,深刻认识其病因病机,能够指导小儿咳嗽的临床用药,以获佳效。

猜你喜欢

化痰止咳紫菀桔梗
基于DNA条形码鉴别缘毛紫菀及狭苞紫菀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清肺化痰祛瘀汤联合西药治疗1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川贝母止咳化痰作用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不同炮制方法对紫菀浸出物及主成分含量的影响△
止咳通便话紫菀
桔梗及其种植技术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桔梗之真伪
——辨别味之苦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