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上段骨折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探析

2019-12-16何荣群孙进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1期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

何荣群 孙进武

【摘要】 目的 探析股骨上段骨折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股骨上段骨折患者, 根据麻醉措施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 试验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比两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 术前及术后1、3 d疼痛程度。结果 试验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196.18±69.17)min短于对照组的(255.58±89.55)min, 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449.39±113.28)min长于对照组的(223.37±101.45)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 d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1.27±0.65)、(1.18±0.46)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2.57±1.55)、(2.27±1.57)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中, 既能缩短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 又能缓解疼痛程度,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股骨上段骨折;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硬膜外麻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1.034

股骨上段骨折是指股骨上段包括转子下区的骨折, 常合并粗隆间或股骨颈骨折。因老年人多数伴有自身基础病, 且因其平衡能力差、反应迟钝等, 易增加滑倒发生率, 再加上老年人骨质疏松、骨质脆弱, 从而增加股骨上段骨折发生率[1]。

股骨上段骨折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因骨折引起的疼痛感, 在手术过程中易降低手术耐受度。实践表明,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中效果显著, 且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2]。本次研究股骨上段骨折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意义, 取60例股骨上段骨折患者开展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麻醉措施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 女11例;年龄40~82岁, 平均年龄(61.25±10.30)岁;体重50~61 kg, 平均体重(55.41±3.05)kg。试验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41~83岁, 平均年龄(62.06±10.27)岁;体重50~62 kg, 平均体重(56.20±3.11)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 2 方法 入院后, 以其临床体征为依据, 明确病情后, 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避免不良心理影响手术;进入手术室后, 行面罩吸氧,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注射200 ml乳酸钠林格液。基于此,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 即L2~3或L3~4间隙穿刺, 穿刺成功后, 置入腰麻针, 回抽无脑脊液, 之后注入0.75%罗哌卡因11.25 mg与0.9%氯化钠1.5 ml, 缓慢退出腰麻针, 同时于腰麻外导管置入3.0 cm针头, 做好阻滞平面[3]。试验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 两髂棘连线、脊柱的交接位置于术侧5 cm部位作为穿刺点, 调整神经刺激仪电流、频率及脉宽等, 对皮下组织进行穿刺, 逐渐接近腰丛, 观察刺激反应, 降低刺激电流, 回抽无血时, 注射1%利多卡因5 ml, 1 min后观察患者反应, 无反应后再加入1%利多卡因与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0 ml。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 术前及术后1、3 d疼痛程度(疼痛程度用VAS进行评价, 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比较 试验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196.18±69.17)min短于对照组的(255.58±

89.55)min, 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449.39±113.28)min长于对照组的(223.37±101.45)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术前、及术后1、3 d 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 d VAS评分分别为(1.27±0.65)、(1.18±0.46)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2.57±1.55)、(2.27±1.57)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股骨上段骨折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 其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股骨干结构组织较复杂, 其是人体中最长的一种管状骨, 在临床治疗股骨上段骨折时, 多以手术为主[5-7]。临床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是改善股骨上段骨折患者疼痛感、提高手术耐受度的关键, 也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股骨上段骨折临床一般采用腰丛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等, 但后者应用过程中会降低血小板或诱发脊柱畸形等, 麻醉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腰硬联合麻醉会降低患者回心血量, 降低外周阻力[8]。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与发展,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具有较高的麻醉成功率, 起效快, 可改变穿刺部位、进针深度, 且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影响较小, 维持时间长, 可有效改善疼痛程度, 有助于提高预后, 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 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 且术后1、3 d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股骨上段骨折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对提高麻醉阻滞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燕建新, 刘春明.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效果及对心率血压的影响. 河北医学, 2018, 24(8):1289-1292.

[2] 丁超, 刘博.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股骨上段骨折手术麻醉应用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9):93-94.

[3] 李仁科, 马风雷, 曹咏雁, 等.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2):160-161.

[4] 董桂祥. 腰叢-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效果探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9):756-759.

[5] 左东, 周民.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创伤外科杂志, 2017, 19(7):503-507.

[6] 邱钖, 程宝清, 张云龙, 等.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4):49-50.

[7] 张鹏. 观察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 智慧健康, 2018, 4(4):159-160.

[8] 詹敬萍, 繆竹花. 股神经联合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手术. 延边医学, 2014(32):95-96.

[收稿日期:2019-4-16]

猜你喜欢

硬膜外麻醉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探讨
局部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比较
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效果研究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30例急诊剖宫产麻醉效果的影响
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麻醉方式对老年前列腺汽化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持续泵注法用于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