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泵注法用于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05-24康乐燕邹雪霞苏圣贤李斌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5期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老年患者

康乐燕 邹雪霞 苏圣贤 李斌飞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在实施硬膜外麻醉时运用持续泵注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进行硬膜外麻醉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每组40例。A组给予持续泵注法, B组给予常规分次注药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总用药量、起效时间明显优于B组, 血压(BP)、心率(HR)波动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麻醉平面、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程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中运用持续泵注法麻醉效果可靠, BP、HR波动小, 用药总量少, 临床效果明显。

【关键词】 持续泵注法;常规分次注药法;硬膜外麻醉;老年患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149

目前硬膜外麻醉作为临床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主要采用常规分次注药法, 其可引起呼吸和循环系统生理紊乱, 对老年患者产生不良影响[1]。老年患者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困难, 如老年人多有脊柱畸形、关节僵直、韧带钙化骨质增生等。老年患者还存在不同程度组织增生或粘连, 每节段容量少, 麻醉用量不宜过多, 采用小剂量低浓度的药物更能达到理想麻醉效果。老年患者伴发病较多, 故在手术前应进行全面体检, 特别是心肺功能检查, 减少麻醉药物对身体的不良影响[2]。一直以来就有学者、专家建议在实施硬膜外麻醉中持续输注局部麻醉药。本次研究对老年人身体条件差、身患疾病多、自身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退化等特点, 有针对性的研究持续泵注法在硬膜外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此研究2014~2015年收治的进行硬膜外麻醉的老年患者80例, 男50例, 女30例, 年龄76~93岁, 平均年龄80.57岁。其中45例心电检查显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其余均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等。36例患者有其中一种疾病, 24例患者有其中两种疾病, 10例患者有三种疾病。手术种类:下肢手术47例, 中下肢手术33例, 其中下腹部急症手术19例。在患者知情自愿的情况下,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每组40例。

1. 2 麻醉方法 A组给予持续泵注法, B组给予常规分次注药法。所有患者手术前30 min均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 鲁米那钠0.1 g。硬膜外麻醉穿刺选在L3~4间隙处, 向头侧放置管3 cm。在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 先建立静脉通道和多功能监护仪, 监测BP、HR、血氧饱和度(SpO2)。局部麻醉药均为2%利多卡因(其中含有1∶20万U肾上腺素, 有高血压患者忌用肾上腺素)[3], 给予剂量3 ml, 观察5 min无脊麻现象出现。A组给予持续泵注法, 以0.13~0.14 ml/(kg·h)的速度持续泵注药液直至手术完毕。B组给予常规分次注药法, 每隔2~3 min注入10~12 ml/次, 手术中未再追加其他药物。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麻醉平面、起效时间、总用药量、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及术中BP和HR变化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总用药量、起效时间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麻醉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程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A组患者循环功能稳定, B组在每次追加麻醉后5~10 min内心率、血压均有不同程度变化,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目前仍然是我国主要的麻醉方法之一, 特别在基层医院[3, 4]。传统硬膜外腔间断性的追加给药, 能取得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但是由于硬膜外腔间断性的追加药物, 麻醉阻滞程度时深时浅, 并且每次追加药物后循环系统会发生较大波动, 特别是血压的波动较明显。使用持续泵注法给药, 可取得与传统间断性给药相同的麻醉效果, 且使患者循环稳定, 特别是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本研究中, 硬膜外麻醉应用持续泵注法在起到理想麻醉镇痛效果的同时, 有效的阻滞了老年患者交感神经血管收缩纤维, 从而产生血管扩张作用, 引发患者产生了一系列循环动力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两组的麻醉平面、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持续泵注法的总用药量、起效时间优于常规分次注药法(P<0.05)。两组手术中BP波动差异显著, A组中BP比B组更稳定(P<0.05), 与手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其原因可能是持续注入药物使血药浓度逐渐上升, 并可以稳定阻滞平面, 使机体的循环功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代偿, 从而保持BP的稳定。而B组的BP明显比手术前呈现下降趋势, 与首次给药后产生了较高的药物浓度, 使植物神经阻滞较深, 机体吸收局部麻醉药后产生了对心脏的直接抑制作用。可以得出持续泵注法更适用于血容量不足的老年患者[5]。老年患者运用持续泵注法硬膜外给药的效果理想, 且给药方法安全可靠。硬膜外持续泵注法给药更有利于老年患者手术和麻醉过程中循环系统的持续稳定。该方法注射速度慢且均匀, 单位时间中注入硬膜外腔的药物量少, 从而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中毒的危险[6]。在老年患者的硬膜外麻醉中运用持续泵注入法不仅能达到有效的麻醉效果, 并且有效的避免了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类医疗事故。

综上所述, 持续泵注法在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使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受到影响, 特别是诱导期及维持期都明显优于传统的分次注入法, 是安全、有效、可靠的给药方式, 能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可操作性强,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夏燕飞, 黄浩, 周嘉莉, 等.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1(2):144-146.

[2] 黎笔熙, 田玉科, 陈敏, 等.老年患者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8, 28(10):912-915.

[3] 叶建荣, 洪毅, 郑宏, 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单侧下肢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1(11):977-980.

[4] 董明远, 朱风鸣, 朱伟波,等. 持续泵注用于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师杂志, 2007, 9(5):648-649.

[5] 职爱丽.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麻醉对血压影响的比较.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 10(3):

273-274.

[6] 霍东炎, 邸海鹏, 戴云. 持续泵注与多次注药法用于硬膜外麻醉比较性研究.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9, 20(2):80-81.

[收稿日期:2016-01-15]

猜你喜欢

硬膜外麻醉老年患者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探讨
局部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比较
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效果研究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