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研发创新——中小企业创新升级新思路

2019-12-16狄雨臻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35期
关键词:创新绩效创新对策创新模式

狄雨臻

摘要:创新一直是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但是以往的观点常常只认为研发是唯一的创新途径,而对于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想要走研发之路是“有心无力”。事实上,中小企业开展的不基于研发的多样化非研发创新活动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显著的创新绩效并取得较好的市场反馈。文章首先介绍非研发创新的概念和非研发创新活动的多种模式,并简述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对中小企业如何实施非研发创新活动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研发创新:创新模式;创新绩效;创新对策

一、研究背景

在当前政府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多种多样的创新活动都备受推崇。而在传统创新视角中,人们往往认为走上成功的创新之路只有研发这一条“独木桥”,这种只认为研发才能进行创新的单一线性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在正式研发实力上较为薄弱的中小企业所作出的并非基于正式研发的创新活动。Arundel基于欧洲15个国家的创新调查结果的研究显示,很大一部分企业开展的创新活动是不基于正式的研发活动而进行的。据《2006年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有创新性活动的中小企业的占比高达97.4%,但是没有进行研发活动的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为68.8%和84.0%。这些资料都充分说明了研发活动并不是我国中小企业唯一的创新之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非研发创新活动的相关概念和内涵,同时讨论其具体活动模式以及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而为中小企业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非研发创新对策建议就显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非研发创新的概念

有关非研发创新的相关研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出现了,欧洲的学者们最早意识到了非研发创新活动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性。在1990年,学者 Santarelli and Sterlacchini就认识到了非研发活动存在于企业的事实,并认定在中小企业中发生的不属于正式研发部门的创新活动可以称之为非正式研发活动。在《奥斯陆手册》(第三版)即Oslo Manual(2005)指出,对一些具备相关基础知识、技术储备的行业内专家来说,如果其认为某种解决方案或处理方式是具有创新性的,那就认为该形式是研发,反之就认为是非研发。Arundel在其2008年的研究中提出了研发创新者和非研发创新者的概念,那些有创新活动但是却没有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就称之为非研发创新者,同时也提出那些基于已有知识进行的创新活动不属于正式的研发活动。

国内对于非研发创新的研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参考的意见。杨洪涛等用最为典型培训、设计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这三种活动来对非研发(非R&D)活动进行实证研究。而学者郑刚认为企业中不包括研发的各种其他创新活动可以统称为非研发创新活动,并认为企业主要的创新来源并不依赖于企业内正式的、系统的研发活动来实现,而是更多的依靠于来自企业外部的知识和企业现有的知识储备。

总体而言,虽然目前对非研发创新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但其独特性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发创新不同,非研发创新更注重的是工艺上的创新,强调的是利用技术、市场上的优势有效结合进行创造活动和模仿活动。

三、非研发创新的多种活动模式

关于非研发创新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对于非研发创新的具体活动也有学者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讨论,通过案例研究、实证研究等研究方式对非研发创新活动的多种具体模式进行了部分总结。

在1990年的研究中, Santarelli Sterlacchini就发现在意大利中小企业内部除了正式的研发部门之外,还有很多例如设计、生产、销售等这些不属于研发但同样具有创新性的部门。Arundel提出了四种非研发创新的典型模式,分别为技术的采用、产品和生产流程的小修小改、反求工程、模仿创新,以及创新性利用现有的知识储备。Som则在研究中总结出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主要的五个非研发创新类型: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开发人员、顾客驱动型的技术流程专业人员、偶尔的 B2C产品开发人员、低创新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商、灵活适应的供应商。

在国内研究方面,杨洪涛对于长三角制造业的实证研究是主要针对培训、设计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这3种典型非研发活动而进行的。郑刚在研究中得到了4种典型的中小企业非研发创新活动:采用技术与知识、改良模仿、营销创新和组织创新。赵红丹则采对中小企业非研发创新模式进行了模型的构建,提出了非研发创新主要的两类活动,一类是包括反求创新、技术引进、渐进改良在内的技术类非研发创新模式,另一类是包括市场创新、组织创新、体制创新在内的非技术类非研发创新。

由此可见,对于非研发创新的具体模式已有较多的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企业非研发创新活动主要可以分为技术类和非技术类的非研发创新,这两大类较为全面的涵盖了众多的非研发创新活动,具体活动主要是包含对技术和知识的引进和采用、产品和流程进行的渐进性创新或微创新、模仿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活动。

四、非研发创新与企业绩效

研究证明,非研发创新活动同样可以促进企业实现创新成功,增加创新产出,提高创新效率,进而获得企业創新和经营绩效。在基于欧盟创新调查的数据上, Arundel作出的实证研究中发现,那些没有进行正式的研发活动的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或是对生产工艺或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改进等非研发创新活动同样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绩效,在企业绩效的表现上也没有与进行研发的企业产生明显的差距。Santamaría通过对比西班牙制造业中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低研发甚至无研发的情况下同样能够实现创新,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加强员工培训等非研发活动在创新活动也起着重要的提升作用,这一情况在中低技术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国内方面,部分学者研究了非研发创新与企业绩效或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杨洪涛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三种经典的非研发活动:培训、设计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会促进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的增长。通过对三星电子的案例研究,杨桂菊、李斌发现非研发创新行为可以促进代工企业的品牌升级。谢子元、黄文军通过对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非研发创新经费支出可以整体促进高技术产业的专利产出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更特别的是,杨桂菊通过整理文献发现,相比较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研发创新活动,非研发创新更不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加稳定的企业绩效,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非研发创新活动将更适合满足企业的创新需求。

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非研发创新活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企业创新绩效,尤其对于那些缺乏研发实力的中小企业来说,非研发创新是一种更具操作性的创新方式用于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五、中小企业实施非研发创新的对策分析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创新绩效,我们对中小企业推出如下有关非研发创新活动的建议:

1.中小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非研发创新活动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充分了解行业内成效显著的非研发创新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出非研发创新活动对企业创新中的正向作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调整自己的创新活动实现方式。

2.中小企业应该针自身条件选择可能成效最大化的非研发创新模式。中小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已有非研发创新研究成果,从而选择开展那些在创新成效上最为显著、最能发挥效果的几种非研发创新模式上。

3.由于非研发创新的多样化活动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小企业应该综合考虑多项非研发创新模式的优势从而系统开展相关的创新活动,通过多种非研发创新活动的协调和配合,综合开展多项非研发创新活动从而更好地全面提升创新绩效。

参考文献:

[1]郑刚,刘仿,徐峰,彭新敏.非研发创新:被忽视的中小企业创新另一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1).

[2]Arundel A, Bordoy C, Kanerva M. Neglected innovators: How do innovative firms that do not perform R&D innovate? Results of an analysis of the Innobarometer 2007 survey No. 215[J].INNO-Metrics Thematic Paper,2008.

[3]Santarelli E, Sterlacchini A. Innovation, formal vs. informal R&D, and firm size: Some evidence from Italian manufacturing firm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990(03).

[4]Som O. Innovation without R&D: heterogeneous innovation patterns of non-R&D-performing firms in the Germ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M].Springer,2012.

[5]杨洪涛,陈丽.非R&D活动与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科研管理,2013(10).

[6] 赵红丹.中小企业非研发创新典型模式的探索性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7(07).

[7]Santamaría L,Nieto M J,Bagre-Gil A. Beyond formal R&D: taking advantage of other sources of innovation in low-and medium-technology industries[J].Research Policy,2009(03).

[8]楊桂菊,李斌.获得式学习、非研发创新行为与代工企业品牌升级——基于三星电子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软科学,2015(08).

[9]谢子远,黄文军.非研发创新支出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5(10).

[10]杨桂菊,李斌,夏冰.被忽视的创新:非研发创新研究述评及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6).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绩效创新对策创新模式
技术选择、二元学习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的思考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