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水文化的基本精神

2019-12-13黄英燕陈宗章

文教资料 2019年28期
关键词:水文化

黄英燕 陈宗章

摘    要: 中华民族在长期治水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水文化,它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水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为现代水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提高全社会对水文化的认识和关注程度。在具体措施上,需要综合发掘和梳理传统水文化遗产,阐明当代价值。另外,还要鼓励开展传统水文化专题研究,在提高水文化理论研究水平的同时继承和弘扬文化精神。

关键词: 水文化    基本精神    继承和弘扬

在一定意义上,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正是在长期的治水实践过程中,创造出了丰富而深刻的水文化。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水文化,继承和弘扬其基本精神,是我们应当承担的历史和时代责任。

一、中国传统水文化及其基本精神

水文化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水事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人们在用水、治水、管水、赏水、亲水等方面的实践中不断地认识和思考人与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指导原则和行为方式。可以说水文化的实质就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是人类活动与水发生关系时产生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传统水文化是水文化在历史向度上的表现,从物质形态看,包括古代修建的防洪工程、农业灌溉和排水系统,开凿的人工运河和构筑的城市供水、排水系统等。它们为古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从非物质形态的角度看,包括制度形态的水文化,表现在治水历史、制度变迁及民情民俗、风俗习惯等社会活动之中;精神形态的水文化,表现为以水为题材的各种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戏曲、绘画摄影、科学著述等。这些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

中国传统水文化是一个文化集合体,是中国人民治水历史的沉淀,劳动人民在治水实践中把江河湖海纳入精神关照和审美实践的范围中,启示、影响和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他们以水比德,弘扬水的高贵品质,熔炼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的道德品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的人文情怀,以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政治智慧……在与水旱灾害的长期斗争中,涌现出无数的治水英雄,从大禹到李冰再到林则徐等,都是其中的卓越代表。大禹治水是传统水文化中的一座宝库,无论是具有创造性的疏导方法,还是大禹“身执耒锸,以民为先,抑洪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史记·河渠书》)的爱民为民之情怀,都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冰为传统水利的贡献同样惊天动地,尤其是他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蜀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蜀地从此“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水旱从人,不知饥饿,则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从海河到珠江,从太湖流域到新疆伊犁,各地都留下他治水的足迹。林则徐出于长期的治水实践还撰写了《畿辅水利议》一书及其他大批有关治水的奏折。在任其间,无论是因功加封受赏还是因陷而被谪戍,林则徐始终没有放弃兴修水利,发展生产,造福于民,在中华治水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1]。

总之,中国传统水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顽强拼搏精神,是公而忘私、造福于民的崇高奉献精神,是坚韧不拔、一心治水的坚定执着精神,是顾全大局、齊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它内在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以人为本”的人文意识及中国人民追求“人水和谐”的文化意识[2],真正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团结、奋进的民族性格,体现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伟大情怀。

二、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水文化精神的意义

中国传统水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在长久的治水用水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积淀,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一经人民群众掌握和运用,就会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好这一基本精神。

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水文化精神,可以为现代水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的水灾害,在与水的奋战中取得了无数次的成就,凝练出了内涵丰富的水精神。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涵养现代水利精神,发展现代水利事业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事实证明,当代“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既是对现代人治水实践的深刻总结,又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水文化基本精神的产物。正是“胸怀天下、公而忘私、革故鼎新、顽强不屈”的大禹精神,“科学求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民造福”的“都江堰精神”等,不断推动着我们在水利事业上跨步前行。

另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水文化精神,可以提高全社会对水文化的认识和关注。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传统社会,水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业,兴水利、除水害对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乃至国家政权的稳固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在生产力相对发达的现代社会,水利依然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事关国家发展的大局,关系着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凝结着历史、连接着未来,中国传统水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深刻体现着我们的民族心理、文化行为、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其中的理念、思路、经验、方法和成果不断彰显着水的重要性。在水环境、水生态不断出现危机的现代社会,大力弘扬传统水文化精神,不仅可以增强行业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可以进一步唤醒全社会对水的关注,增强水文化意识。

总之,继承和弘扬传统水文化精神是加强现时代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思想引领、价值整合、道德规范、精神动力的多重功能。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行业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

三、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水文化精神的措施

首先,要综合发掘和梳理传统水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遗产。(1)物质形态的传统水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它们折射出的是劳动人民治水用水的历史发展足迹,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作为抹不去的历史记忆,丰厚的水文化遗产包括水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人们认知和把握水文化的一面镜子,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通过发掘、保护和利用传统水文化的物质遗产,启发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培育人们厚重的历史责任感,使人们积极地关注水利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这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水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2)制度形态的传统水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于完善现代水利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对传统的水文化制度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和全面概括,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一方面,要积极发掘、整理古代治水、管水的重要典章制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治水、管水的优良传统,促进古代优秀制度文化的当代转化,更好地为现代水利服务。另一方面,要开展对于正式制度之外的、体现和谐人水关系的民间风俗、社会生活习惯的调查研究,让现代人了解先民与水有关的生活习俗,了解他们治水用水的奋斗历程,从而在历史中充实现代人的精神空间;(3)精神形态的传统水文化处于核心位置,是弘扬传统水文化精神的灵魂所在。综合整理传统水文化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增强水利行业的文化软实力,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精神动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编选、注释或翻译中华水文化方面的重要理论著作,组织编写系统的、具有标志性的“中华水文化丛书”,进一步提高水文化研究的学术水平,同时不断推进和深化水利史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历史经验和借鉴等。

其次,要在继承中华传统水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其当代价值。传统水文化遗产是水文化在当代发展的背景、资源和人文条件。葛蓝·艾波林认为遗产是一种“诠释”[3],对水文化遗产的诠释不同,就会使其体现出不同的意义。对于中华传统水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弘扬问题,要牢牢立足于当下的水利实践活动,认真挖掘当代价值。只有如此,才能使人们更重视传统水文化遗产,使之成为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宝贵财富,孕育出传统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交相辉映的独特风格和气派。总体而言,传统水文化资源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外,还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等。一方面,在现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是融为一体的,文化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毫无疑问,水文化遗产在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文化生产力还表现在文化产业在当代经济结构中对传统产业的重组和带动作用。悠久的水文化遗产是发展现代水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托,水利行业完全可以凭借自身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水文化产业,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传统水文化遗产既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文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姿百态的水文化形态,既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生态理念,又见证了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体现了自身内涵的文化生态性,对于唤醒人们的生态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另外,“亲水是人的自然本性,美好的水环境是人类生活的理想追求”“水对于人类社会,除了显而易见的实用意义之外,还具有赏心悦目的美学价值”[4]。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务必要在继承中华传统水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当代价值。

最后,要鼓励开展传统水文化专题研究,提高水文化理论研究水平。传统水文化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研究领域和对象也会不同。开展传统水文化的专题研究,主要包括时代水文化、流域水文化、区域水文化、民族水文化、水文化重要人物、水文化重要事件等。(1)时代水文化。水文化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性过程,不同历史时期会形成不同特征与样态的水文化。在时空坐标中,沿着一定的发展轨迹所展现出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水文化称为时代水文化。研究时代水文化,可以让我们把握各个时代的水文化特点,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我国水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2)流域水文化。在不同的流域空间,受自然条件和流域文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不同的流域水文化,如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松辽河、内陆河等流域,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独特性。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不同流域的水文化,要比较各个流域在历史发展、在治水实践中体现出的作用、特点、地位等问题,阐明水与流域社会经济的关系;(3)区域水文化。水是区域物质、精神与制度文化多元糅杂、兼容并蓄的媒介。同时,水与情感高度关联,人们与水打交道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水的演化深刻影响人地关系的变化[5]。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不同区域之间,由于水文、气候、地形及人文等方面的差异,会呈现出不同特色的水文化形态,如吴越水文化、中原水文化、巴蜀水文化、齐鲁水文化等。加强区域水文化研究,能够更好地挖掘一个地理区域的水文化特色及内涵的基本精神,服务于区域性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传统水文化的专题研究中,我们要加强对区域水文化的研究工作;(4)民族水文化。在中华水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水文化异彩纷呈,都为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同民族的水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既有中华水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如纳西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的水文化,都带有明显本民族特色,正是通过富有特色的水的理念、水的习俗、水的传说和故事等,诉说着本民族的历史和生存状态。因此,研究不同民族的水文化,加强各个民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于弘扬传统水文化精神具有特别的意义,更能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除此之外,还要就水文化的重要历史人物及重要事件进行深入研究,这是专题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不断开拓水文化的研究领域,促进水文化理论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卿凤.林则徐与治水[J].江苏水利,1999(2):47.

[2]史鸿文.论中华水文化精髓的生成逻辑及其发展[J].中州学刊,2017(5):80.

[3]葛蓝·艾波林,著.刘蓝玉,译.文化遗产:鉴定、保存和管理[M].台北:五观艺术事业有限公司,2005:94.

[4]尉天骄.略论水环境的文化价值[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60.

[5]姚华松.水文化在广州地方性构建中的意义[J].城市发展研究,2019(4):100.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SZ20190403)。

猜你喜欢

水文化
新常态下我国水文化研究综述
流域管理视角下的重庆水利移民史浅探
云南的稻作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