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PDLA)治疗肝脓肿分析
2019-12-10徐争
徐 争
(云南博亚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细菌性肝脓肿是由于患者受到化脓性细菌感染所导致的化脓性肝脏病灶,此类患者的死亡率较高约为10%~30%。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是造成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针对脓肿面积较小以及为局限液化等患者多采取全身抗生素治疗。而针对病程时间长、存在脓肿壁增厚和脓腔等患者,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法进入脓腔并发挥疗效,而通过采取脓液引流是对脓肿较大以及脓液量过多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途径,在超声辅助下进行穿刺有利于为患者的诊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并且也是此类患者安全且高效的临床治疗技术[1]。本文将着重分析肝脓肿患者行介入性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DLA)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3月—2019年6月接诊的37例肝脓肿患者,性别比:男23/女17,年龄24~77岁,均值为(41.9±0.3)岁;单发性脓肿患者21例,多发性脓肿患者16例;脓肿腔面积5.4cm×5.1cm~21.6cm×20.9cm。
1.2 方法
患者于超声辅助下实施定位、穿刺及置管引流,应用套管针法和Seldinger法行经皮穿刺并置管引流,于超声图像引导下合理选择进针方向及穿刺点,以2%利多卡因常规局麻,并在皮肤处做一0.5cm左右小切口,合理选择16/18G PTC穿刺针,对患者病灶实施穿刺,抽吸脓液并立即送至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导丝引入后需盘曲在患者病区中,沿导丝把8F的PTCD引流管进行置入,装置妥善固定于体外并进行无菌包扎。
患者术后保持平卧位,针对性的给予抗生素和止血治疗,确保引流管道畅通,密切监测其脉搏、呼吸、血压等,分别于术后2小时和4小时行床旁超声检查,观察其体液渗出及腹腔出血等相关情况。针对脓液浓稠者应用糜蛋白酶进行注入治疗,并在闭管4小时以后实施开放引流,术后结合患者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2 结果
37例患者治疗期间穿刺置管引流的总次数为40次,34例患者均为1次穿刺置管成功,其余3例患者则为2次穿刺置管成功。患者的脓液抽出量为42~543ml,平均(216.43±15.62)ml。患者均于置管后的4~5日内恢复正常体温,同时肝区疼痛消失,各血像指标恢复正常水平。患者引流置管天数为7~16d,均值(10.9±1.3)d。37例患者均治愈,术后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情况。
3 讨论
细菌性肝脓肿疾病属于患者肝实质内产生的化脓性感染疾病,同时也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外科疾病,患者起病急,同时病情严重其发展速度较快,容易诱发感染性休克及死亡等。常规治疗方案中多采取大量应用抗生素和外科手术方案等,其中手术方案的风险性较高且创伤性较大,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并且此类患者通常病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其身体自身的抵抗能力较低,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在超声辅助下进行穿刺,属于操作便捷且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规避传统手术和麻醉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能够降低患者的损伤并达到和常规手术引流同等的临床疗效,广大患者也更加容易接受。特别是针对年老体弱者由于其身体机能较差,采取超声引导下的PDLA手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痛苦,并且能够降低由于手术治疗而产生的一系列创伤。在穿刺成功之后,直接于脓腔内应用抗菌药物,有利于提升血药浓度,并发挥良好的抗感染价值。在超声辅助下实施经皮置管引流,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导管引流不畅、脓液外渗、出血和胆漏等[2-3]。而本次研究中,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上述并发症,这也提示通过精准的置管操作,并进行科学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风险。在手术期间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来代替原本的PT CD管进行引流,由于中心静脉导管的柔韧度较好,能够缓解患者术后由于呼吸移动而出现的不适感。同时中心静脉导管的导丝设计较为独特,可防止导丝在进入患者脓腔后,可能对周边肝脏组织形成的损伤,同时有利于对脓肿内进行有效分隔,实现彻底引流的效果。于超声辅助下实施肝脓肿置管引流,并通过超声监测患者脓腔冲洗及局部用药情况,有助于实现脓腔充分引流和冲洗,并提高局部用药治疗效果,能够降低脓腔脓液和毒性代谢物的大量聚集,有利于缓解患者出现的感染及中毒症状,并且有助于缩短其总体疗程,进一步缓解其经济负担。从本次的研究结果可知,37例患者通过在超声辅助下行PDLA术治疗,总体治愈率达到100%,且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以及复发等情况,也进一步证实该治疗方案用于肝脓肿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肝脓肿患者治疗中于超声辅助下行PDLA术的治疗效果理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疗效好等优势,同时取材便捷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