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SPOC和BYOD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
2019-12-03李爱军
李爱军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随着智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都在追赶着科技前进的步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更要适应时代的需求,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技术推动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2012年以来兴起的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即 MOOC),有其开放性和共享性的优势,但随之而来的一些劣势也逐渐显现,比如:高投资,低完成率,学生了解较少 等 。 后 MOOC 即 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的出现,它包括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又有效地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氛围,形成了一个“开放、交互、协作、共享”的教学环境。
一、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析及存在问题
1.课程分析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高职院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旨在培养大学生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而当前课程教学存在学生生源复杂、基础参差不齐、人数庞大,教学模式固定不变、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互动性弱等问题,因此需要全面革新,遵照国家纲要提出的新要求,弥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不足。
2.存在问题分析
(1)生源复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完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学习,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差异较大,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我校英语考核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法,并进行A级和B级两个层次的考试,计算机基础课教研室也曾经讨论采用这种分层教学方法,但到底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和分层后给日常教学管理增加额外的工作,造成推广难度加大。
(2)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形式单一。本课程要求从理解计算机系统、操作计算机和计算机思维模式三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该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选择增加,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同时教学形式是通过教师使用多媒体地讲解、学生上机操作、选择题库练习作为辅助来完成课程的考核。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关键技术资源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教学模式于2007年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所高中,该校的两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把课堂上讲的PPT课件录制成有声讲解视频,让学生课前提前学习;课堂上老师进行问题辅导,进行讨论并深入研究,或者对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课后巩固复习。从而实现学生真正自主学习。
1.SPOC介绍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是目前教育界和学术界比较看好的一种在线学习模式,代表了后MOOC 时代的发展趋势,也可视为MOOC 与传统校园课程互相融合的产物。学生参与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有助于提升学习的参与度、互动交流。
本文研究中所讨论的SPOC是针对在校的大学生,即校内慕课,是一种线下校园课堂和线上自主学习的混合学习模式。教师提前把课程制作成视频等布置给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在实体课堂中解决学生的问题。
2.微课
微课(Microlecture)是按照人们的认知规律,运用信息技术把教学资源呈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整合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微课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视频力求短小、精悍。一个视频重点讲解一个问题,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练习测试、教学反思及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件等资源相比,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的新型教学资源。
3.BYOD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指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其中包括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而更多的情况指手机或平板这样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BYOD 的最大优势就是灵活方便地把碎片化的时间无缝衔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目前采用BYOD进行教学的活动已在全球高校得到广泛认同,BYOD这一新型的教育模式,将移动设备与学习相连,前提是学校允许学生携带个人移动终端设备(手机、Pad、PC等)
天津职业大学基础课教研室专门对入学的新生拥有移动终端设备(笔记本、平板和手机)做了调查统计,结果超过半数学生入学时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或平板,全数学生都配备了智能手机,这为后续开展BYOD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基于SPOC和微课模式的翻转课堂
基于微课下SPOC 和BYOD 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即学生自学的课前阶段、师生活动构建的课中阶段和师生评价拓展的课后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微课下SPOC和BYOD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模式
1.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本阶段主要以网络平台为基础,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将教学资源进行模块化分类,所选教学资源可以分为:基础训练、提高知识、强化理解和拓展知识四类。该阶段学生主要以基础训练为主,教师提前将学习资源上传到SPOC 平台中,然后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比如PPT课件、微课视频、试题测试等,学生按照要求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完成学习及测试训练。课前阶段学习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灵活地安排时间和地点,随时随地重复地进行学习。
2.课中师生互动交流阶段
通过课前的学习,教师提前完成了课前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知。在课中阶段依托提前实体课堂,借助BYOD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进一步完成知识的内化并增强教学效果。其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理解掌握,组织学生进行问题分析、任务驱动、项目学习和案例学习等学习活动,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学习方式,进行讲解示范、答疑解惑。
3.课后师生评价拓展阶段
课后师生评价主要借助于SPOC 平台和BYOD,进行学习效果监测、互评交流及学习效果改进。此阶段将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及教师点评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交流,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的各项活动情况(观看微课资源、提出的问题、参与的讨论、给出的评价及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等)进行评价。学生要学会对知识的总结和对学习效果的反思,整理线上和线下整个过程的优秀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使自己的知识进一步拓展提升。
四、基于SPOC和微课模式的翻转课堂应用
Blackboard 教学云平台主要包括我的首页、共享资源管理、网络课程、门户社区等学习模块,通过平台教师可以构建自己的课程、监控教学过程、实现资源共享;学生能够通过该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1.教学实施
(1)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日常教学内容可以将教学资源划分为计算机理论知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发展历程、计算机数据处理及系统组成)、操作系统知识、OFFICE 办公软件、Internet 应用 4 大模块。这 4 大模块为学生必学内容,共48 学时,每周4 学时,共12 周。本文以教学周为参考单位组织学习单元,教学内容模块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内容模块设计
(2)教学资源立体化
通过对该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分类和总结,制作“计算机文化基础”系列微课,建设了教学资源库,共36 个微课单元,涵盖了所有知识点,讲解难易结合、通俗易懂。还精心制作了50套题库的精讲微课,方便学生线下自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微课,我们还在SPOC中提供了一些经典案例解析供学生观摩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3)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实体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需要根据课程各个模块的内容特点进行设计,另外还需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为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工科、理科及文科专业类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体课堂教学,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灵活地进行教学,如表1所示,我们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供学生探究,并设计不同难度的训练项目和测试。
(4)评价体系多元化
评价体系指标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评价主要包括课前的自学效果评价和课后上传的学习成果评价,评价的实施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由此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是对学生能力进行综合考量。线下评价是在课堂评价中,根据教师布置的具体项目案例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点评,并对学生参与的各项活动情况(如学习微课资源、提出的问题、参与的讨论、给出的评价及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等)进行总结。最后结合线上和线下评价给出综合评价。
2.教学效果
对实施翻转课堂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主要通过BB 平台发布的在线答题调查和学生期末的总评成绩分析。一共有6个班共226名学生参与了在线答题,目的是了解学生对于实施该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态度和意见。在线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与传统课堂进行对比: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课前学生学习投入时间、课程成绩的对比及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满意度四个方面,对不同的评价指标做详细的数据分析。
表2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表3 课前学生学习投入时间
表4 课程成绩的对比
表5 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满意度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相比于传统课堂,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学习投入的时间以及成绩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而且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满意度较传统课堂也有提升,总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促进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教学反思
通过进行这种混合式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师感触颇深。结合在线问卷调查,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模式受到学生欢迎。以往学习积极性不高、不爱问问题的学生,课前参与在线问问题数量增多,原因是学生清楚自己在实体课堂中要充当重要角色,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学能力,增加了自信心。
第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更加精准,难点和重点突出。原因是课前学习讨论交流记录的疑难问题,课中学习就会更加投入。
第三,师生能更加有效地整合衔接课内课外的学习时间和资源。学生完成作品和任务的效率大大提高,教师相比传统课堂也轻松了很多。
综合以上各方面,与传统的教学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普遍反映喜欢学习微课,学习方式更加灵活自由,参与度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翻转课堂目前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首先是教学资源方面,是针对微课和测试训练模块从易到难,由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慢慢适应的过程,刚开始学习的教学资源应该是最简单、最基本、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同时翻转课堂的量不能太大;其次是BYOD的规范管理方面,BYOD作为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利用,杜绝学生课堂上利用BYOD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再次就是学生参与度方面,能否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翻转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兴趣也是教学设计中考虑的重要问题。
4.教学改进
根据以上提出的不足之处,今后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简洁性和实用性。比如,平台SPOC中提供的视频知识点一定具有短、小、精的特性,一个视频能够讲明一个问题,针对性要突出,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对于一些电子资料适当的增加和扩充难度,扩充一些选学内容,供有能力的学生选做。
第二,进一步强化对BYOD的规范管理,允许学生进行BYOD活动。要充分挖掘BYOD的教与学的功能,翻转课堂内容与线上知识点密切结合,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这种模式的学习乐趣,投入更多时间到学习中,不断完善SPOC平台线上与线下、微课堂与实体课堂及BYOD的混合教学模式。
第三,认真细致、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保证学生的参与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寻求符合学生能够理解并容易接受的一个“度”。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制定的考核方案是过程性考核占40%,期末考试占60%,其中过程性考核主要包含学生自主学习的投入情况,对提交作业和反馈模块可以设定好截止的时间,逾期会进行相应的扣分,按期提交的作业视质量适当加分;比如作业中Excel 函数的计算,用多种方法求解者相应加分。总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五、结语
基于微课下SPOC 和BYOD 的混合式翻转课堂,对在线学习和实体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无缝衔接,取长补短,使“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更加信息化和高效化,让该课程的翻转课堂取得显著成效。新模式下的翻转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密切合作,只有不断实践研究和总结,才能实现新模式和新理念下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