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6-12-27冯振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9期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基础计算机

[摘要]: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以适应现代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

[关键字]: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本门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够将计算机操作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其课程体系包括计算机理论知识、硬件知识、网络知识、操作系统及常用办公软件操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生基础的差异越来越大,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问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该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内容。因此,在新形势下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高职学生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来自城市,对于计算机知识和操作的起点有差异,有一定基础的同学会觉得课程太过简单,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之前接触计算机很少的同学会认为课程进度较快,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学习的信心。而学生基础的不一致使得教师要尽可能兼顾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理论知识、计算机硬件、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系统、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Internet基础知识等。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从"零起点"开始的教学内容,造成了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不了解,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新知识的需求和渴望,教学滞后于计算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3.各专业教学目标单一

目前我校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公共课的形式开设,往往是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进度,期末是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系统的上机考试。但在一个院校几十个专业的情况下,再采用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则远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要求,不利于个性化教学。

4.教学方式单一

近年来,随着我校教学环境的改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大多在多媒体课室进行,教学中采用计算机+投影屏幕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使教学内容表达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该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比较严重。该模式下,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5.考核形式单一

当前我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系统。考核形式单一,缺乏多种考核方式。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1.采用分层级教学模式

针对新入校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分级教学模式。如可在新生入学时采取学校统一组织考试和学生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考试,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级。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考核方式。

2. 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在我校基本上实行了多媒体教学,但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满堂灌",严重地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此,一方面可以通过采用"任务驱动"、"演示"、"设疑"等教学方法,加强课堂的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基于校园网,构建网上教学平台。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个性化。

3.教学内容要丰富

在教授一种应用技术时,在以一种具体产品为背景进行学习的前提下,要扩展相关的知识。比如在教授Windows操作系统时,还要介绍其他的典型操作系统如Linux,Unix等;教授Word文字处理系统是,还应该介绍WPS等其他的文字处理软件的用法。加强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新技术新知识的介绍。通过丰富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内容,增强该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因"专"施教

计算机教学要和本专业特色、需求相结合。首先,在教学实例演示或实践内容的选择上应加强与专业的联系,选取一些专业应用性强的实例和内容,加深学生对相关工具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计算机文化基础除了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还应该进行和专业知识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同时,在教材建设上我们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写对应的教材,亦可编写专业针对性强的实验指导手册,培养学生应用学习的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相关的问题。

5.考核形式多样化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主要目标,因此应该逐步淡化理论考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可以以大型综合实验或者平时实践课的实践报告作为重要考核手段。

6.强化实践教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环节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三.结束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大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要使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上水平、上台阶,首先应落实分层次教学,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贵.基于项目学习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设计[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 刘艳,李晓安.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 实验室科学. 2012(01)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冯振,男,1983年3月 安徽亳州,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助教职称,主要从事《综合布线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域网,综合布线技术。

猜你喜欢

计算机文化基础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