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的CorelDRAW课程同课异构教学研究

2019-12-03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实训作业

马 宁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山西 临汾 041051)

SPOC 即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专业教授阿曼多·福克斯和戴维·帕特森提出,已在我国多所高校得到了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在线课程MOOC 来说,因其对课程的学习者有进入门槛,同时对在线的规模(一般为几十人,最多上百人)有要求,所以具备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对学生能够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和管理;二是能够进行多途径和长时间的师生互动,从而增强了SPOC的学习效果。2013年清华大学引进了“云计算与软件工程”课程并进行首批SPOC 混合教学模式试点,标志我国的SPOC课程教学由此展开。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股有关SPOC 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学习热潮,曾明星等以SPOC 为技术平台和技术支持,以翻转课堂为教学手段,构建了一种基于SPOC的深度学习模式。丁永刚等基于SPOC的传统翻转课堂,改进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从导学、研学和练学递进安排了学习活动,创新了评价体系,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深入。在高职教学方面,赖晓颖等结合理论教学的知识性和职业教育的技能性,构建了知识链和核心技能耦合的SPOC教学模式。

一、CorelDRAW课程的同课异构

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同的专业对接不同的职业岗位,不同的岗位有不一样的职业标准、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即使是同一课程,不同专业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作为一款专业的矢量图及页面设计和图像编辑的软件,CorelDRAW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这就导致本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有较大的教学差异和较悬殊的职场表现,基于不同专业的CorelDRAW 课程同课异构是对教学行为和学生情况的基本尊重。同为电子信息大类的智能终端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都开设有CorelDRAW 课程,但不同的岗位对课程目标有不同的要求,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由表1 可以看出,虽然都开设CorelDRAW 课程,但两个专业对应行业不同,导致岗位和工作要求不一致,主要差异有以下三点:

一是应用场景不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艺术设计、影视制作等媒体行业技术人员,要求学生具备美学基础、艺术设计能力和艺术想像力,CorelDRAW 作为图像处理软件,主要运用于海报制作、广告和动画制作等影视行业场景;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主要是培养软件设计、界面设计人员,要求学生具备制作网页界面模板、智能终端用户界面和软件界面的能力,CorelDRAW主要用来进行各种界面的设计与制作。

二是美学角度不同。同样都是用CorelDRAW来进行图像制作,在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中要突出作品的想像力、图像冲击力、图像与内容结合情况和内容的表达效果;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要表现的是图像对用户的亲和力、图像布局的简洁流畅性、图像与后台程序的结合力。一个从感性思维上用图像表达情绪,一个从理性思维上用图像表达作用。

三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同。同为CorelDRAW课程,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要求学生有情绪刻画和表达能力;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思维和系统化思维能力,能将图形界面与软件接口联系起来,让界面与用户更友好。

表1 不同专业图像处理要求

二、基于SPOC的课程展开

1.不同专业的教学知识重点与难点

根据岗位和工作要求的三方面差异,在教学知识的选取和要求上,有不同的重点和难点之处,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专业的CorelDRAW课程教学知识重点

2.基于SPOC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要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重点是课中部分,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过程图

(1)课前教学从线上展开

第一步:教师教学前的准备。教师前期的教学准备是课程开展和深入的基础和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包含学生学情分析、SPOC 环境分析、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预判和解析构思、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预估、对学习情境和氛围进行营造。学生学情分析包括学生专业相关知识、先行和后序课程、专业兴趣方向、对学习的主观要求、对SPOC平台的熟练程度等因素;SPOC 环境分析包括对SPOC 平台(笔者使用的是课堂派)各种功能的了解、主要功能的熟练掌握、学生对平台的使用情况、学校对平台的接受程度、学校对师生平台使用的有关奖励、教学目标与平台的契合程度。教师在全面掌握以上各种情况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依据编制教学大纲。

第二步:教学知识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师首先构思教学过程和教学表达,然后制作基于SPOC的各式教学资源,包括以知识点解构和释疑为主的短视频,或是典型微案例、快捷小实训、动画描述等SPOC教学资源,最后可以安排几项用于课堂实践的作业或课前练习的小作业。这一系列的教学资源由教师在课前一周或三天(根据情况而定)上传至课堂派学习平台,并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之前自主学习完成。

第三步:教学效果的预评估。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教学内容的评估,主要是教学难点的设定和解构上;另一部分是教学资源的评估,包括学生对教学资源的认可度和基于SPOC教学资源的表现接收度。预评估工作可以通过课堂派上对应的统计分析功能来实现,教师也可以下发一简略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从而做到在正式上课前,学生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对应的教学资源主要内容。

(2)课中的教学由线上线下结合展开,课时为2学时(90分钟)

第一步:重点讲解与任务安排,此步骤20 分钟。教师用5 分钟左右时间讲解本节课重点内容,然后基于内容构建作业让学生在15 分钟内完成,学生在机房操作完成相关任务。教师此时的任务有三项,一是利用学习派的摇一摇进行随机点名,查看学生到课情况;二是利用“苏亚星”操作软件,随机将一名学生的操作过程投影至大屏幕,方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对比;三是教师在教室随机走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同时查看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群体性的难点。

第二步:难点讲解与任务深入,此步骤25 分钟。学生将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以后,教师根据课前预评估时学生反映的问题和上一阶段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和PPT进行讲解。讲解完成后安排本节课程第二次实训,实训项目要求在第一次实训的基础上增加工作场景和工作标准,实训知识点不变但能力要求会有所提升。任务安排完成后,教师操作和第一步相同。

第三步:分小组综合实训,此步骤25 分钟。学生第二次实训完成后,将实训作业利用“苏亚星”传至教师机。教师安排第三次实训项目,本项目一般为对应工作岗位上的工作项目,学生根据事先安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任命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工作任务的统筹协调,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训任务。

第四步:评价阶段,此步骤15 分钟。评价分为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和教师对典型实训情况的评价,首先由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在投影屏幕上讲解自己组实训项目的工作思路和完成情况,然后各小组进行打分(每次总得分为100 分),打分完成后的平均分为该小组最后得分。所有组打分完成后,教师选取其中的典型进行点评或指出其不足之处。

第五步:教师总结阶段。教师再次用3—5 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小组完成及配合情况、课堂其他情况等进行总结点评,有时会引出下一课内容,然后课程结束。

(3)课后的教学反思和作业批改阶段

学生第二次实训完成后的作业由教师在课后进行批改,批改后通过课堂派将批改情况返回至学生手机,评语附后。同时教师对本次两节课的内容进行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知识点、学生掌握情况、信息化手段运用、学生课堂反应等各方面。

三、教学效果分析

1.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一个学期教学完成以后,通过每节课的课前预评估和课后作业批改情况,发现两个专业的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如下:

(1)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一学期共18个教学周,每周4 学时,实际上课72 学时,完成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理论教学任务和实训教学任务,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一是能够绘制各种规则的花形图案, 熟练使用艺术笔和表格工具;二是能够进行初步的色彩搭配,进行艺术字的设计;三是特效和滤镜的处理;四是色彩模式的设计制作和高逼真度效果的图像输出。

(2)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一学期共18个教学周,每周4 学时,实际上课68 学时,完成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理论教学任务和实训教学任务,学习完成后,能够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一是各种图形线形工具、图形工具和填充工具的使用;二是文字的处理与编排,视图的布局、调整与管理;三是矢量图和位图图像的处理;四是基于高互动性和合适大小的图像输出。

2.学生实训任务完成情况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前后完成14 个实训项目,其中包括6个小组合作的大项目,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的学生前后完成15 个实训项目,其中包括5 个小组合作的大项目。根据课前预评估、课堂随堂检查和课后的作业批改发现:

(1)75.58%的学生能够按照课堂进度完成课堂实训作业,其中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占82.65%,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学生占72.64%;在没能按时完成的学生中,因操作能力问题不能完成的占18.26%,因其它原因(包括情绪、厌学、学习习惯等因素) 不能完成的占6.16%。

(2)从完成的实训任务分布上来看,学生实训作业的完成情况呈上升趋势,因学生对SPOC教学模式的适应问题,前五个实训项目综合完成率仅有58.6%,最后三个实训项目的综合完成率已升至96.62%。

(3)从小组合作的大项目完成情况来看,前两个综合项目有75%的小组能够依据实训要求完成实训内容,后两个实训项目此数据已上升至83.33%。小组的成员分工更加明确,组长安排更加得当,小组整体的完成效率更高。

3.学生信息化手段掌握情况

本门课程的信息化手段教学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软件方面用到的主要是:一是手机APP课堂派,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两部分。教师端主要用来录制或导出教学视频、教学资源,查看学生学习进度,对学生进行课前评价、课堂点名和作业批改等;学生端主要用来查看课堂资源、进行视频学习、填写调查问卷、查看作业批发情况和作业分数;二是多媒体控制软件“苏亚星”,主要用来进行课堂多媒体控制和学生电脑控制,可以随机将学生的电脑操作屏幕投影到投影机上,保证学生上机效率等。硬件方面用到的主要是:电脑机房、投影设备、手机等。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100%的学生都能够熟练运用手机APP 观看学习资源和学习视频,利用电脑完成实训任务和指定作业,还能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比如:网易公开课、MOOC、TED可汗学院的相关课程资源等。

4.学生考试效果分析

本门课程的学期末教学评价由3 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平时成绩(打分依据是:学生到课和课堂纪律、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改正情况,占总分的20%)、期末考试成绩(试题由教师从试题库随机抽取,考试内容为整门课程教学内容,含理论知识和实训任务,占总分的40%)和分组综合实训成绩(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划分学习小组,每一单元的课程学习完成后教师会有针对性的安排小组合作的作业,学生完成后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同一小组学生成绩相同,期末分组实训成绩是每次作业得分的平均分,占总分的40%)。教学评价完成后和往届学生的成绩做了对比,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近三届学生CorelDRAW课程平均成绩对比

表4 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近三届学生CorelDRAW课程平均成绩对比

由以上两表可以看出,通过基于SPOC同课异构的课程学习后,两专业学生的平时成绩平均分变化不大,但是期末成绩平均分和分组作业成绩平均分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学生分组作业成绩,两个专业学生比前两学期分别提升4.15分、4.12分和3.80分、3.88分。课前教师能够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课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并且有大量的单人实训项目和分组合作实训项目,从而使教学过程和工作背景结合十分密切,学生对工作环境比较熟悉,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教师能够从主观上明显感受到学生学习信心的增加和操作熟练程度的提升。

四、结语

SPOC 从提出到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渐走向成熟、应用逐步深入的过程,它和MOOC 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都有区别,两者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有不同的应用过程。在职业教育正在走向“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大趋势下,SPOC 的引入和推广可以更好的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文章针对不同专业的同一课程,构建了不同的重难点和实训内容,引入了SPOC 进行课前的教学引导和评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一步,在企业工作环境的搭建方面、线上线下的结合方面、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训指导方面等,SPOC 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实训作业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作业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