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问工程师项目对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影响的研究

2019-12-03刘双飞胡晓霞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工程师维度问卷

刘双飞 胡晓霞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0)

当前,访问工程师项目在全国高职院校得到广泛开展和认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职院校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化“产教融合”建设。2010年浙江教育厅也明确提出高职院校教师必须下企业服务(注:6个月)是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时的必备条件。

查阅当前研究访问工程师项目文献发现,对高职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宏观因素研究比较多,包括项目的制度建设、考核设置、企业与学校对接分离、服务教学改革等,而教师对访问项目反馈的实证研究文献甚少,如不同学科背景、访问时间、访问导师的选择对教师有什么样的影响。本研究为更好地了解教师的访问工程师项目,收集共性问题进行研究,为今后高职院校开展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浙江省43 所高职院校下企服务的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

2.问卷设计

问卷包括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如学科分类、教师职称、工作形式、访工导师等)及1 个量表,其中量表条目设置参阅了相关学者的研究设计。《浙江省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绩效》问卷共计设23个条目,计分方式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type)五点式计分评分方法,本研究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89。另外,依据参与教师对企业及学校考核的评审情形,区分为“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五个单一选项作答,并对应给出5、4、3、2、1分值,分数越高,则访工认可度越高;反之,则满意度越低。另外,问卷设置有开放性问题1题,主要了解访问企业教师对学校和上级主管层的意见反馈。

3.问卷发放与回收

课题组成员先与所确定的学校人事部门教师取得联系,直接在网上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问卷参与填写人员有1500 人,作答时间在1 分钟以内完成以及问卷作答不全的判为无效。最后,符合本文研究的问卷共计1014份。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访问工程师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

访问工程师项目量表公因子提取与命名

由表1 可知:依据因子分析理论,本研究的KMO 值为0.949,barrlett 球形检验卡方值为7.218,p〈0.05.球形检验被拒绝,本研究的访问工程师项目量表各个条目之间适合做因子分析。

以特征根为1 选取指标标准,访问工程师绩效项目量表共抽取3 个公因子,3 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53.5%。其中第一个公因子含5 个条目,贡献率最高(34.9%),内容主要体现在访问工程师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及激励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将之命名为“促进教学能力”因子;第二共性因子含4个条目,贡献率为15.7%,内容主要涉及访问工程师对企业产生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等内容,因此命名为“效能产出”因子;第三共性因子含5 个条目,贡献率为19.2%,内容主要涉及访问工程师项目的个人发展及成就等方面,因此命名为“教师个人发展”因子。

表1 本研究访问工程师绩效量表公因子提取情况统计表

2.不同学科对访问工程师项目维度差异的比较

由表2可知:(1)不同学科背景的工程师在三个维度上只有“效能产出”因子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余两个因子“促进教学”“教师个人发展”上均没有差异。

表2 不同学科背景对访问工程师维度的比较统计表

(2)从均值得分大小看,理工科教师在“效能产出”因子上得分要高于人文社科教师,其值分别为:3.5±1.0、4.5±1.9;在“促进教学”“教师个人发展”两个因子均值依次为:3.5±1.1,3.5±0.9 和4.3±1.3,4.2±1.1。另外,在“教师个人发展”维度中,人文社科类教师的得分要高于理工科教师,说明人文社科教师对下企业对接服务不太熟悉,从而导致了教师对自己业务的提高产生强烈的自我提升要求,相反,理工科类教师主要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对企业的技术业务熟悉。

3.不同时间对访问工程师项目维度量表差异的比较

表3 访问时间段对工程师维度的比较统计表

由表3可知:(1)教师在访问企业的时间与三个因子维度上存在差异。在“促进教学”因子维度中,半脱产一年与全脱产半年不存差异,说明全脱产半年与半脱产一年对“促进教学”因子效果上没有太多认同效果。然而,全脱产一年与半脱一年和全脱半年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教师在访问企业时脱产一年的服务时间对企业的效果最理想。三个不同时间段的均值依次为:3.5±1.01,3.4±0.99,3.7±1.01。(2)在“效能产出”因子维度与不同访问时间段存在差异。其中,全脱产一年与半脱产一年和全脱产半年上存在差异,但是半脱产一年与全脱产半年不存在差异。说明教师访问企业服务的时间越长,教师的效能产出就会越多,反之亦然。三个服务企业的时间段均值依次为:3.2±1.12,3.2±1.10,3.5±1.22。(3)在“教师个人发展”维度因子与各企业服务时间段存在差异。不管是半脱产一年还是全脱产半年和全脱产一年,对教师的个人发展都存在差异。说明,高职院校教师对企业进行服务,对教师的发展是有利的,而且服务时间越长的教师,对教师发展就越有利。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对企业服务不仅给企业带来产能上或技术上的提高,而且更主要的是教师带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对接,从而得到有效检验。三个服务时间段均值得分依次为:5.4±1.60,5.4±1.59,5.8±1.51。

4.导师对访问工程师维度量表差异比较

由表4可知:在教师访问企业期间,导师的选择上对三个维度因子之间有差异。(1)在“促进教学”维度因子中,选择“一般人”为导师的教师与选择“企业高管”和“中层人员”存在差异,而企业高管和中层人员之间不存在差异。均值得分依次为: 3.2±0.93,3.6±1.00,3.4±1.01。说明企业导师选择级别层次越高,教师所获得的资源就越多,越能促进教师的自身教学提高,反之亦然。

(2)在“效能产生”维度因子中,选择一般人为导师的教师与选择企业高管和中层人员存在差异,而中层人员和企业高管不存差异。该维度均值依次为:2.9±0.96,3.6±1.00,3.4±1.00。说明选择导师的级别越高,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产出就越多,反之亦然。但是从中发现,教师的“效能产出”和高层的认可是成正比,因为大多数企业的中层和高层都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和生产权,更加有利于“产教融合”的施展。

(3)在“教师个人发展”维度因子中,选择不同的三类导师彼此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值得分依次为:5.0±1.37,5.6±1.62,5.4±1.56。说明教师在选择不同的导师对教师的自身发展都是有益的,随着教师选择导师的级别层次不同,所获得的自身知识也是不同的,教师选择企业高管为指导导师,其发展空间和获取的资源也就越多,反之亦然。

表4 不同导师对工程师维度的比较统计表

5.问卷开放性问题的归纳分析

为更好的开展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服务项目,听取服务教师对学校企业服务政策制定的意见,更加有利于教师下企业服务便利化、合理化、科学化、人性化,激励广大教师下企业服务,提高企业的生产效能和教学改革。问卷设计了开放问题:对学校或者上级相关部门的建议或意见。受访者主要回答如下:

(1)通过访工项目,获得了较大的收获,希望学校和相关部门鼓励支持;

(2)访问工程师项目扩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有利于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希望学校给访问工程师脱产学习的机会,希望教育厅允许教师到高校访问;

(4)很好,希望借助平台继续努力;提升自我;

(5)全脱产教师应免本年度考核,工作量按照平均工作量计算;

(6)希望学校和教育厅能够扩大访问工程师或青年教师培训的力度,给予更多的老师提高自己的机会;

(7)访问工程师项目很好,对学校和企业都有帮助,应该让更多人参与;

(8)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施有利于高校教师进入企业,有利于加强产教融合,有利于促进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需要加强加深;

(9)希望进一步加强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工作,促进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让企业和学校双赢;

(10)为了有更多时间在企业学习,学校在课务安排上最好有一定支持;

(11)访问工程师项目的企业或单位,与学校发展的实际契合度更高,对学校工作支持的力度要更大,地理位置上更加便利,这样的企业才值得去取经;

(12)加强经费支持;多设立此类项目;

(13)建议制订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下企业一线实践,有利于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方向的高校和以培养技术技能型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等;

通过1014 份问卷筛选以上作答为多数受访者所共性的回答研究;结果发现:(1)高职院校教师对下企业服务的自我认知度逐步提高,打破高职院校教师自我单一化身份认同的传统观念,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加融合企业发展,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有生命力。

(2)学校考核制度的制定时效性滞后,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师下企业服务缺乏系统有效的考核机制,造成的结果可能是:下企业的教师多数时间在企业服务,学校对其日常教学和科研考核存在监管,导致工作量无法全部计算,同时企业对教师的考核又缺乏说服力和科学性,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不利于教师下企业工作。

(3)教师下企业时间偏少,半年脱产时间不能保障教师在企业做出更有效的贡献。教师下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和管理经验,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用于平时教学,让教学内容与企业所需更衔接,但是时间短缺不利于教师在企业服务中发展。

(4)经费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是保障教师下企业的前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教师下企业服务的专项经费及奖励办法和相关政策并不完善,导致了很多教师不愿意下企业;下企业也对教师产生巨大压力。因为企业是通过市场化效益进行检验,如果教师在企业不能发挥其作用,面临的社会各方面压力不言而喻,因此对于下企业的教师一定要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一定倾斜。

三、研究结论

对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服务的现状、认知、态度和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通过对1014 名教师下企业服务的绩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下企业服务的教师多数为理工科背景,而人文社科背景教师通过下企业服务来增强自身的发展比理工科老师紧迫性更强;教师在下企业的时间安排上,半年脱产不能够满足教师在企业服务的效能产出,而服务时间越长对教师的“个人发展”“教学能力促进”具有明显的提高;教师下企业服务期间,能够帮助教师建立很好的“教学与企业”相互并进的社会资源空间。调查还发现教师下企业服务的考核制度不完善,将大大削弱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下企业的专项经费保障存在严重不足,不利于项目长期实施。另外多数受访者认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平台,把下企业的服务经验与日常教学紧密融合,会促进校内课堂教学改革。

总之,开展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服务项目有利于高职教师的自我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全面业务能力,而且能够引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

猜你喜欢

工程师维度问卷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青年工程师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问卷大调查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问卷你做主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