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情感因素的培养

2019-12-02许英

读天下 2019年28期
关键词:情感培养情感因素情感教学

摘要: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反对那种程式化、模式化、工具化的服务。教育美蕴含着人文关怀的和风和人间关爱的天籁,是一种内在的生机勃勃的精神,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方法的背后若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到头来都不过是笨拙的工具。”教育构筑的是年轻一代精神的时空世界,增加情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增加小学生的“快乐总量”。

关键词:情感因素;情感教学;情感培养

情感因素既包括教师的又包括小学生的,同时更包括教材本身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和人文信息。只有在挖掘情感因素时深入、细致,才能使小学生思维更活跃,思路更清晰,个性得以正确张扬,课堂主人的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从而使其素质得到真正提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如何把握好作品的情,深刻挖掘出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培养小学生情感呢?总的来说应该引导小学生在真理和真情中体会执著和感动,在善良的本性中纵观人生百态,在美的感觉中感受舒适与自由。就具体说来,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情感因素:

一、 以生为本,改变只注重教不注重学的教学模式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常常见到这种现象——面对语文课本上丰富的审美素材,教师也仍然是抱住课本,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好像只要记住了教师的种种关于美的精辟分析,小学生自己就能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了。其实往往是教师在台上自我陶醉,而小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平铺直叙,没有一点波澜起伏或情感点缀,又怎能有吸引力呢?首先要打破传统教育思想,让这些老师明白现代的语文课堂是怎么样的,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我们的小学生更应学会什么有益的知识?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诗歌《中华少年》,教师就尽可能地让小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在第一单元的散文学习中,就应该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小学生透过散文的语言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孩子增加课外阅读同类作品,如《背影》体现出的父爱和淡淡的忧愁的情愫,《少年闰土》寄予了作者的精神家园等。

二、 研读文本,力求使基础情感得到孩子认可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不读到‘其意皆出我心‘其言皆出我口是不罢休的。”要吃透文本,就要把课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搞清楚,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动机,这样便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来由。其次就课文的构思、技巧、主旨等方面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取向,并且能够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对其进行辨别和批判,从而在突破和创新中,挖掘更深的情感因素。

语文学科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同时引导小学生把亲情、友情、真情、人道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情、美感情等高级情感,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语文有深层次理解,可利用《只有一个地球》之类课文对小学生进行保护家园、呵护环境等情感教育。

三、 以情感人,采用情景设定法激发小学生情感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孔子强调不到小学生心求通而未通时不启发他,不到小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时不开导他。也就是把小学生带到“愤”与“悱”这种边缘状态,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将小学生带到这种醒悟、情感激发的边缘地带呢?

人教版六年级(上)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导语”中表述,要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评价等环节,让小学生有诗歌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情境中,体验真善美所带给他们的心灵上的刺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小孩子的天性,启发小学生。

首先,可以创设言语情境。教师可根据文本的不同调控上课的情感状态,散文的舒缓,诗歌的跌宕起伏或激扬或温婉细腻,在不同的情境中,小学生更能深入体会到课文的内在情感,通过言语的描绘创造情境,充分调动起小学生丰富的想象来感受情感意味。

其次,可设定具体情境。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内容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分角色扮演、模仿声音朗读等,让小学生真真切切地在活动中主动的亲身体验,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根据主人公的情感,把握一定的情绪,达到非凡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记忆深刻,并参与到语文活动中去,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如在《天净沙·秋》中,只有短短的几句诗,由于内容少,就可以添加适当的想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言语的场景描绘,让他们从多角度地去解读这首诗,也可以根据小学生自己的想法,构思不同的场景,体验不同情感。

当然,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如多媒体的音乐、影像,从听觉、感觉上触动小学生,选择适应的音乐,让音乐带领小学生进入情境,辅之以老师的讲解,老师抓住这些良机,进行情感教学,只有这样充分的体验,才能够让情感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可在生活中培养小学生情感。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教师要引领小学生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用心感受自然和生活。语文作为交流的工具,与生活联系起来,就立即生动活泼起来了,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分析训练能力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使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接轨,将语文教材内容与时代背景、小学生的生活感受、小学生的心理相结合,启发小学生展开联想,捕捉自己身边的活素材,或者提供时文精品,引导小学生关注生活和自然现象,从课内外对小学生进行熏陶。

总之,语文是一门鲜活而情感充沛的课程,但由于工具化的驱使,肤浅化的解读,效率化的追逐,导致了情感教学的忽视、单一,缺乏体验,因此我们要求真,学做真人;向善,磨砺品质;逐美,培养情趣。在情感因素的挖掘和培养中做到以生为本,改变只注重教不注重学的教学模式;研读文本,力求使基础情感向认可化情感转化;以情感人,采用情境法激发小学生情感。当然情感因素的挖掘和培养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实验)[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曹明海语文教育观大建构[M].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0.

作者简介:

许英,重庆市,重庆市沙坪坝区阳光家园小学校。

猜你喜欢

情感培养情感因素情感教学
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数学课堂中的数学情感培养研究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儿童爱心情感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