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VKA-Ⅱ和AFP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2019-11-27陈玲玲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

陈玲玲

【摘 要】目的:探讨PIVKA-Ⅱ和AFP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6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良性肝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A,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B。分别检测三组的PIVKA-Ⅱ和AFP水平,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组患者的PIVKA-Ⅱ和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KA-Ⅱ和AFP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指标。结论:PIVKA-Ⅱ和AFP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0. 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1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化学致癌物质和环境因素有关。该病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当确诊时一般已进入晚期,且治疗效果不好,患者5年存活率不足10%。可见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及早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是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存活时间的关键。诊断原发性肝癌曾经主要依靠影像学、肿瘤标志物检测及临床表现,往往由于诊断困难出现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方案的实施。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癌的经典肿瘤标志物,但是单独使用时达不到理想的特异性和灵敏度[1]。本研究探讨PIVKA-Ⅱ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6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良性肝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A,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B。研究组中男性33例、女性23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为(50.6±8.3)岁;对照组A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为(48.9±6.5)岁;对照组B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8.3±10.2)岁。三组之间具有可比性。三组组间性别构成比、年龄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空腹,用普通血清管采集静脉血2管各5ml,静置30分钟后3000r/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20℃冰箱保存待测。PIVKA-II采用仪器i2000sr型雅培化学发光仪,AFP采用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及原装配套试剂盒,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对三组患者的血清PIVKA-II和AFP水平进行检测。

1.3 评价指标[2] PIVKA-II和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界值分别为40mAU/ml和7ng/ml,超过该值则判定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组患者的PIVKA-Ⅱ和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3 讨论

由于原发性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在早期发现和诊断,一经诊断往往已是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研究发现,对于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而即使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年内的转移复发率仍达60%左右。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及早诊断,争取最佳治疗方案的时间是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存活时间的关键。

甲胎蛋白主要来源于胚胎肝细胞,当成人肝细胞发生癌变后部分肝癌细胞会恢复产生这种蛋白的能力。甲胎蛋白作为最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肝癌诊断血清学标志物,为肝癌的诊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甲胎蛋白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对于检测瘤体小的肝癌和早期肝癌,假阴性较高,同时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以及卵巢瘤、畸胎瘤等恶性肿瘤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交叉。因此,探寻新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于早期诊断和预防肝癌具有重要的意义。PIVKA-II也称异常脱羧基凝血酶原(DCP),是在Vitamin K缺乏的情况下,存在于凝血酶原氨基末端附近Gla区域的10个谷氨酸在羧化不完全时所产生的不能保持凝固酶活性的第2因子。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中阳性率高,被认为是一种特异性强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志物。然而PIVKA-II在肝癌细胞中产生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有的研究者认为PIVKA-Ⅱ产生机制可能与患者肝脏维生素K代谢异常、γ谷氨酸羧化能力减弱有关[3]。因此,PIVKA-Ⅱ与AFP的产生及其含量是相对独立的,血清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检测中的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及其与血清AFP水平的不相关性,可引起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组患者的PIVKA-Ⅱ和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综上所述,血清 PIVKA-II 和 AFP 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苏建友,黄颖,鞠少卿,等.AFP、AFU 及 LAP对原发性肝癌联合诊断价值研究.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3055-3057.

杜阿妮,赵智凝,曹蓉.AFU、PIVKA-Ⅱ和AFP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价值[J].肝脏,2018,23(11):1018-1020.

黄述婧,姜菲菲,王 颖,等.AFP 与 PIVKA-Ⅱ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10):1134-1139.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三维适形半野轮照放疗技术治疗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消癌平片联合TACE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TACE序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你真的了解甲胎蛋白吗
一种快速制备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