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

2019-11-27浦磊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依达拉奉效果

浦磊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为50例。对照组实施大剂量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98.0%,检验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均改善,且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两项指标数据P>0.05,不符合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大小剂量依达拉奉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患者症状改善效果相当,但小剂量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高。

【关键词】依达拉奉;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0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此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脑内局灶性脑缺血缺氧造成病理行改变[1]。此种疾病可能与神经缺陷、日常活动减少有关,难以彻底治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最近几年临床研究中就可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本文分析不同剂量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为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为40-76岁,平均年龄为(55.3±4.2)岁。合并基础性疾病主要有高血压19例,糖尿病16例,高脂血症15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为41-76岁,平均年龄为(54.8±4.5)岁。合并基础性疾病高血压20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1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支持治疗,主要为降糖、控制血压、降血压、抗血小板、降同型半胱氨酸、预防性并发症以及营养脑神经等。两组患者均采用依达拉奉(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41105)治疗。观察组小剂量为30mg/d,对照组大剂量为60mg/d。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率,并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减轻,各项检查结果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检查结果好转;无效:患者治疗并未见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活动产生的各类数据使用软件包SPSS19.0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均数(),并利用t检验组间差异;(%)则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表明组间;如P<0.05,则说明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观察组为96.0%,显效3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对照组为98.0%,显效3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检验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无显著区别,治疗前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5±4.8)分,Barthel指数(56.2±1.4),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2±3.2)分,Barthel指数(56.7±1.6),治疗后均改善,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2±2.1)分,Barthel指数(88.6±3.2),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1±2.3)分,Barthel指数(88.6±2.4),且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两项指标数据P>0.05,不符合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检验P<0.05,具有統计学意义。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脑血管出现狭窄甚至闭塞引起脑缺血血氧坏死。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同时,还会出现后遗症,甚至还可能引发患者死亡[2]。当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实施抗血小板凝聚、扩张血管、溶栓等多种治疗措施。此类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血流状态与神经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从临床实践中就可了解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脑保护,可有效增强神经元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依达拉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用的脑保护剂,可及时清除自由基,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阻碍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与脑细胞的损伤程度,以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但是有学者提出,增加剂量并不会有效提高临床治疗。药物剂量增加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3]。因此,临床治疗时应同时考虑疗效与安全性。从本研究中就可了解到,依达拉奉的使用量并不会对影响临床治疗效率,但小剂量依达拉奉治疗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大小剂量依达拉奉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患者症状改善效果相当,但小剂量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高。

参考文献

刘学祥,郑艳.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12(7):118-118.

张金霞,李志平,宫临征,等.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7):143-144.

李娟.不同剂量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5(5):632-634.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血管病依达拉奉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