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2016-12-26张爱瑜
张爱瑜
【摘要】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方法 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0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性诊断,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超声诊断, 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诊断有效率为90.0%, 诊断满意度为8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0%、45.0%,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危害患者健康, 而对患者颈部血管进行超声检查能够早发现、早治疗, 降低患者病痛, 维护患者健康, 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035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一种突发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主要由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出现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较多, 主要包括微栓塞、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脏疾病、血液成分改变等病因[1]。临床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2]。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常表现为头晕、共济失调、偏盲、跌倒发作等症状, 给患者带来较大困扰, 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对患者颈部血管进行超声检查具有多种优势, 包括无创、便捷、成本低、直观性强, 能够较好了解患者实际情况, 从而早治疗、早康复[3]。本研究选取了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超声检查颈部血管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20例, 对照组中男12例, 女8例, 年龄为37~81岁, 平均年龄为(59.1±11.9)岁;观察组中男11例, 女9例, 年龄为36~80岁, 平均年龄为(58.7±1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性诊断,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超声诊断:主要对ALOKA彩超进行应用, 其线阵式探头频率为8~10 MHz。医护人员须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将头颈偏向一侧, 让受检颈部暴露出来。主要对灰阶显像方式进行应用, 先显现横切面、在显示纵切面;右侧主要从无名动脉分叉处开始、左侧则从主动脉弓起处开始, 对患者颈内外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主干、颈内动脉进行观察。并对患者内中膜厚度、管腔内径、斑块回声、粥样硬化斑大小等内容进行记录。
1. 3 诊断标准 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 mm为正常、IMT为1.0 mm为增厚。一般斑块部位的IMT比临近部位厚0.5 mm以上、或突入管腔血流异常缺损。狭窄分级:①轻度:狭窄<45%、峰值血流速度<110 cm/s。②中度:狭窄为45%~68%、峰值血流速度>110 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35 cm/s。③重度:狭窄为69%~99%、峰值血流速度>160 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35 cm/s。④闭塞:狭窄为100%, 没有产生血流信号。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诊断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诊断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患者诊断有效率为50.0%, 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超声检查后诊断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出患者相应病症, 帮助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从而更好维护患者健康。
2. 2 两组患者诊断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诊断满意度为85.0%, 对照组患者诊断满意度为45.0%, 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超声检查后诊断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 较好达到患者的期望值, 安全有效。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化是产生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以往进行对颈动脉狭窄进行诊断时, 往往采用颈动脉造影术以及双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 虽然能起到一定效果, 但是这些检查方式具有有创性, 而且费用较高[4]。超声检查则价格低廉、无创, 能够准确检查出颈动脉血管的狭窄情况, 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这样能够更好帮助患者进行治疗, 维护患者生命健康。在实际情况中, 超声检查还能较好预测脑卒中风险, 由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脑梗死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随着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 脑梗死发生率也会逐渐提高, 所以对超声检查进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很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而且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超声检查则能更好显现出患者实际情况, 进而帮助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本研究主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进行分析, 观察并统计了两组患者诊断有效率以及诊断满意度。对照组诊断有效率为50.0%、诊断满意度为45.0%;观察组诊断有效率为90.0%、诊断满意度为8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对患者颈部血管进行超声检查能够早发现、早治疗, 降低患者病痛, 维护患者健康, 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应用超声诊断能取得较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1, 44(12):863-869.
[2] 靳慧, 丁斌蓉, 杨霞, 等.北京版MoCA在长沙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群中的应用及长沙版MoCA的形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 37(6):349-353.
[3] 李亚娟, 任向阳, 马聪敏, 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21):4114-4115.
[4] 陈芳, 吕海东, 秦东香, 等.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与MTHFR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4, 13(5):489-493.
[5] 曾献忠, 冯谢琳, 马俊, 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3):5816-5819.
[收稿日期: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