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2016-12-26李春阳常新民
李春阳 常新民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脑梗死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较对照组81.3%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6±5.8)分低于对照组的(19.6±4.5)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1.5±4.3)分高于对照组的(67.2±5.7)分(P<0.05)。结论 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脑梗死;依达拉奉;血塞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113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其不但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还会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造成极大的负担。因此, 研究探索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是重要的医学课题。临床相关研究发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即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48例脑梗死患者, 治疗效果理想,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参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1]进行诊断, 并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或CT检查确诊,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 h内入院治疗。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8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20例, 年龄38~75岁, 平均年龄(59.5±9.3)岁;观察组中男26例, 女22例, 年龄39~78岁, 平均年龄(58.9±8.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 如脱水、利尿及激素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30 mg+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 保持合理的静滴速度, 尽量保证在30 min左右滴完, 2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 血塞通40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1次/d, 依达拉奉使用方法参照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以15 d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参考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诊断标准[1], 对本研究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以评分:评分减少程度>90%为基本痊愈, 减少程度在46%~90%为显著进步, 减少程度在18%~45%为进步, 减少程度≤17%为无变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②参照Barthel指数评定方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总积分100分。<25分为完全依赖, 25~45分为重度依赖, 46~74为中度依赖, 75~99为轻度依赖, 100分为独立。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中基本痊愈14例(29.2%), 显著进步13例(27.1%), 进步12例(25.0%), 无变化9例(18.8%), 治疗总有效率为81.3%。观察组患者中基本痊愈24例(50.0%), 显著进步14例(29.2%), 进步7例(14.6%), 无变化3例(6.3%), 总有效率为93.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7.8±6.4)、(19.6±4.5)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53.9±5.4)、(67.2±5.7)分;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7.5±6.6)、(14.6±5.8)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54.2±6.7)、(71.5±4.3)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 近年来, 脑梗死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其致残率高, 预后差, 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 因此应及时有效救治,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 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中医认为脑梗死属“中风”范畴, 乃瘀阻生水成痰, 血瘀痹阻脑脉, 脑髓失养, 神机受损, 而突然发生口舌喎斜, 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等症[2, 3], 因此中医认为该病治则应以“活血祛瘀为主”。对于该病的治疗, 溶栓是首选治疗方法, 但因各种条件的限制, 临床一般以药物治疗方式为主。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 是临床用于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 其可清除自由基, 抑制脂质过氧化, 控制梗塞周围组织脑血流量减少, 从而对脑细胞、神经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发挥抑制作用, 对阻止脑梗死的进展、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有重要作用[4, 5]。血塞通主要成分为三七提取的有效部位三七总皂苷, 其可显著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 降低血液粘稠度, 对血小板的凝聚和血栓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该中药活血祛瘀, 通脉活络, 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有显著作用[6, 7]。本组研究资料中,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依达拉奉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即西药依达拉奉联合中药血塞通治疗,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3%,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P<0.05)。治疗后,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 可发挥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 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临床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 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 379-381.
[2] 佘以林.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4, 11(4):78.
[3] 周加文.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药前沿, 2015, 5(11):114.
[4] 黄鹏鸣, 纪春江, 刘建新.依达拉奉与血塞通联合治疗脑梗塞疗效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9(24):1088-1089.
[5] 韩天生, 杨亚波, 武文斌, 等.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冠心病患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4, 26(12): 282-283.
[6] 王群, 李彬, 王彩霞.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26(7):186-188.
[7] 佘以林, 马正明, 陆春双, 等.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11(4):77-79.
[收稿日期: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