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别红利”视角下农村成年女性继续教育策略研究

2019-11-27丁晓明

职教通讯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

摘    要:当下,国农村成年女性继续教育参与率不高是源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内在学习动机不强、教育机会受限、传统观念制约等原因。基于“性别红利”视角,从国家角度对农村成年女性接受继续教育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加强男女平等文化宣传,促进人民意识觉醒;发挥妇女组织力量,增加农村成年女性受教育机会;基层组织发挥号召力量,激发农村成年女性学习动机;另外,家庭的支持也是农村成年女性继续接受教育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性别红利;农村成年女性;继续教育

作者简介:丁晓明,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13-0051-06

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妇女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之一。女性主体能动性的开发以及自身权益诉求与保护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后,民众的受教育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农村女性受教育范围虽然得到了扩大,但较之农村男性教育和城市女性教育来说,其教育水平仍是国民教育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加强农村女性教育对于家庭幸福和乡村振兴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已经离开学校的农村成年女性来说,继续教育是他们离开学校后能够继续提升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性别红利”强调通过对女性劳动人口能力及技能的开发、利用,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补充劳动力资源并提高社会生产率。通过对我国农村成年女性的继续教育,能够激发其自身的创造潜能,使其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如手工制造业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知识技能创新,从而为其所工作的领域创造出一定的产业价值,提高其所在产业的社会生产率。此外,对农村成年女性进行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能够不断提高其教育子女的水平,有利于为社会现代化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解读“性别红利”

2010年,卡门·佩吉斯(Camen Pages)与克劳迪亚·派瑞斯(Claudia Piras)联合出版了《性别红利:充分利用女性的工作》。此书在出版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1],尤其是在企业管理和性别研究领域。自此,“性别红利”的概念在全社会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开来。2012年11月27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国妇女署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共同创办了“性别平等和企业社会责任” 国际会议,在会议上,“性别红利”的概念初次以动画短片的形式被引入中国。 2011年,联合国设立了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实体(联合国妇女署),随后《性别红利:一份关于性别平等的商业案例》出版。[2]2011—2012年期间,关于“性别红利”主题的研究报告先后在经合组织工商业委员会和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公共或私营组织发表。[3]这些组织都对“性别红利”的定义概念作用等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研究。此后,联合国机构沿用了“性别红利”这一概念。“性别红利”与“人口红利”相似,但又存在一些不同之处。相同的是,这两个概念都与人有关,都是在“人”这个概念的基础上为社会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同之处在于,“性别红利”中的“人”仅指女性,而“人口红利”中的人指的是包括女性人口在内的所有工作年龄人口。

“性别红利”指的是在对女性劳动人口的能力以及技能的开发、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有效人力资本以及自身潜能的充分挖掘与开发,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补充劳动力资源和劳动生产率,并提高人民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现如今,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性别平等观念的重视与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全球性的经济活动中来,她们对世界经济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在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迁移的浪潮中,女性流动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一现象在新生代农民工(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流动人口)中更加明显。农村女性无论是留守农村还是进入城市务工,接受继续教育都是她们成长历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性别红利”视角下加强农村成年女性教育的必要性

“性别红利”特别强调劳动力与劳动能力的统一,并十分重视女性对于劳动能力的利用能力。社会的经济与发展可在“性别红利”持续、稳定、不间断的促进下获得最大的收益。

(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妇女在促进社会文明,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这个国家的命运并不是掌握在掌权者手中,而是掌握在母亲手中。”女性教育者文化素养、受教育程度,除对其自身的发展进步发挥作用以外,还会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进步产生重要影响。 因为女性不仅是现实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劳动者,他们还是母亲,是育人者,他们的文化水平、教育观念都会对下一代人的文化素质水平产生影响。在全世界,妇女的教育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女性受到的关注越多,国家社会经济越发达;相反,我们越是排斥女性教育,忽视女性教育,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就越落后。妇女的教育与一个国家的繁荣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必须重视妇女的教育。[5]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村人口占据了我国人口的大多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必须要着眼于加强农村成年女性教育这个关键点。

(二)能够充分发挥女性的盈利能力

在一份通过对全球大型及中型公开交易公司的雇佣和提拔女性员工的数据研究中,汤森·路透集团( Thomson Reuters)对女性在企业业务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汤森·路透集团跟踪了全球2 600家公司的数据,分析了这些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信息,并在2012年发表了《职场女性分析:关于性别平等新趋势的特别报告》。该报告指出,在市场动荡时期,性别平等程度较高的公司在股票价格和长期回报方面表现更好。[6]世界经济报告指出,全球多数地区的受教育性别差距在2010年时几近消失。 如今,美国女性劳动力已经占据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半壁江山,并且这半壁江山中大约有50%的人员是大学生。

改革开放后,我国乡村工业化、农业商业化、城市化、打工潮以及种植结构的不断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成年女性进入城市务工。值得注意的是,农村成年女性在进入城市务工后,他们中的大多数进入了操作简单和重复性强的行业,如餐饮、批发和零售、生活服务和商业服务。他们中大多数从事的工作行业都有着肮脏、混乱、贫穷、劳动密集型和缺乏安全性的特点。[7]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8.8%,农村女性从业人员占农村就业的比例为46%,占全国职工总数的25.1%。其中,在职业类业务服务人员中,农村成年女性员工占农村员工的3.3%,占全国员工的1.8%;在生产和运输设备经营者及相关人员类别中,农村成年女性员工占农村员工的36.8%,占全国员工的20.2%;在专业技术领域,农村女性就业仅占全国就业的0.4%。在教育水平方面,未上学的农村成年女性就业人员占全国雇员的0.2%,上过小学的占10%,初中占12.2%,可見,就基础教育阶段来说,就业率水平随着工作者学历水平的递增不断攀升。如今,女性创业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发展的一个趋势。女性创业者的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供给侧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发展。农村成年女性知识水平的丰富、劳动能力的提升以及想创业、敢创业理念的培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振兴市场活力和刺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

(三)构建新型家庭组织结构的必然要求

婚姻交换理论(Edwards,1969)和配偶梯度理论(Burchinal,1964)认为,婚姻是种族、教育、职业等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作用的基础上,为社会阶层的稳定性提供支持,继而发展成一个连续多样的阶级等级。对于处于底层的农村成年女性来说,婚姻往往被视为提升其社会地位的一条捷径。[8]虽然不同文化水平的农村成年妇女的家庭状况没有显着差异,但据调查发现,文化层级更高的农村成年女性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以及能够享有更高的家庭地位。据统计,在家庭生活中,由长辈决定自己生活的农村妇女的学历层级为:未受过教育的占15.4%,小学占8.6%,初中占8.3%,高中占7.1%,大学占2.9%或本科占3.7%;由丈夫主导的农村成年女性的学历层级分别为:未上过学的占46.2%,小学占58.6%,初中占37.5%,高中占30.6%,大学占32.4%或本科占22.2%;自我享有决策权及话语权的农村成年妇女中,未上过学的占23.1%,小学占13.8%,初中占41.1%、高中占33.3%、大中专占44.1%、本科占63%的比例。从整体上来看,文化层次越高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及权利就越高。农村成年女性通过接受教育,在自身文化层次得到提升的同时,家庭地位也会随着教育程度的提升而不断升高。[9]家庭关系中的性别平等能让女性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这种潜力的发挥也会推进男性的进步,产生因性别撬动的红利。农村成年女性通过接受教育进而进入社会工作后,在创造出更多的经济财富的同时,其独立性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对于缓解家庭负担,减轻“男性养家糊口”的压力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农村成年女性接受教育更为重要的作用是能够破除传统思维中“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减弱其对丈夫的单向依附及其压力,有利于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农村成年女性接受教育除了能提升自身修养,为家庭提供更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社会资本之外,也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并向他们传达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这对于开拓子女的眼界,拓宽他们的成长空间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农村成年女性继续接受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教育公平意味着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可供所有人使用,面对教育机会平等,教育成果平等。人们不会因为性别、年龄、地域等问题产生差异。目前,我国成年女性教育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除了在城乡、东部与西部、发达与不发达等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外,男性和女性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均衡问题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第三阶段的数据来看,目前,中国农村女性在文化层面普遍处于低水平状态。在18至64岁的农村成年女性中,只有18.2%的人受过高中或以上教育。在这一比例中,农村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远小于城市女性。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人口中,城市女性占总数的48%,而农村女性占所有高等教育女性的不到三分之一。[10]全国人口普查局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全国女性劳动力者中,有2.45%的农村成年女性未上过学,高于城市成年女性未受过教育0.47%的比例,也高于农村成年男性未受教育者0.95%的比例。在小学和初中的比例上来看,农村成年女性接受基础教育人数的比例高于城市成年女性接受教育的比例,但在高中及高中以上教育这一层次上,城市女性接受教育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女性。由此可见,在中国成人女性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见图1)。

除了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外,农村男女教育资源分配也存在不平衡现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来看,未上过学的农村成年女性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45%,高于农村成年男性0.95%的比例。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农村成年女性接受教育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16.25%,低于农村成年男性17.02%的比例。同时,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从高中开始,农村女性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机会要低于农村男性接受教育的比例。

(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教育发展水平极其有限,受长期充斥在社会文化中固化的男尊女卑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的影响,传统中国女性获得教育的机会很少。新中国成立以后,男女平等的思想虽然得到了法律的保障,但在现实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仍然很低,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且教育机会稀少的偏远地区。从1931年到1945年看,全国受小学教育的女性人数超过780万,女性文盲的比例高达90%。在这16年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人口仅占全国女性总人口的0.46%。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扫盲和普及中小学教育,女性文盲率逐渐降低。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见图2),未上过学的农村地区成年女性占全国总人口的2.45%,小学阶段农村成年女性比例为7.72%,初中阶段农村成年女性比例为8.53%,高中阶段为1.18%,专科及以上所占比重仅为0.42%;与此同时,未上学的农村成年男性占全国总人口的0.95%,在其他教育阶段,接受教育的农村成年男性比例均高于农村成年女性。

(三)学习机会受限制

据调查,在2005年,中国只有8.64%的农村妇女能够获得继续教育机会,其中,有15.79%的人的学历是通过接受成人教育的方式获得的,还有27.7%的人是通过自费参加培训或进修的方式来获得学历的。[11]截至目前,全国农村职业女性获得正式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仅为5.6%。相比较于城市女性来说,低了大约41.3个百分点。一方面,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传统思想在农村地区的根深蒂固,使得农村成年女性在接受教育方面大多抱有消极态度,他们对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不强烈。与此同时,繁重的家务劳动也限制了农村成年妇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其次,农村地区在关于农村成年女性继续教育方面所提供的教育资源有限,专门的教室与专门教师等的不配套使得农村成年女性能够接触教育的机会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影响。

(四)内在学习动机不强

中国传统思想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使得许多中国女性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这些想法在农村地区的成年妇女中尤为明显。在“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农村成年女性产生了“读书无用”以及“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将自身的未来完全寄托于男性。这种思想使得农村成年女性的学习动机大打折扣,安于现状、不想做出改变是现如今许多农村成年女性教育的真实写照。

四、“性别红利”视角下加强农村成年女性教育的策略

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得到了较大改观,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妇女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加强男女平等文化宣传,促进人民意识觉醒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许多落后的地区仍然抱有“女子读书无用”的老旧思想,在家庭经济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许多女性往往是被選择放弃接受教育的那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传播学院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赵月枝认为,实现性别平等的首要前提是要实现乡村振兴,这主要包括对当地文化的复兴和乡村文化的建设。她提出,要在乡土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加强对性别平等意识的强化,通过对性别平等理念以及历史资源等的不断挖掘与弘扬,不断宣扬男女平等的理念。否则,教育的公平性无法真正地得到贯彻实行。[12]国家必须加强对男女平等观念的宣传,使人们能够放弃“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老旧观念,建立男女平等的观念,同时要借助当地妇女组织的力量加强宣传,破除农村成年女性不接受继续教育的胆怯心理,创造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的氛围和入学机会。

(二)发挥妇女组织力量,增加农村女性受教育机会

妇女组织要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创新政策手段,为女性创造接受教育的条件,为他们提供教育与培训,提高其教育文化水平,从而为进入更高层次的岗位做准备。此外,妇女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在重大会议中为农村女性发声,争取为农村女性获得更多的教育权利,同时可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妇女继续接受教育的法律法规,保护农村妇女继续教育的合法权益。此外,还需要完善妇女接受继续教育的制度体系,规范继续教育的方式。

(三)基层组织发挥号召力量,激发农村成年女性的学习动机

农村基层组织要做好农村成年女性的思想工作,激发他们继续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鼓励并挖掘农村成年女性的就业潜力,引导她们充分积极地参与继续教育。在社会层面上,政府应大力发挥作用,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积极地推动其侧供给的改革,着重强调从家庭服务体系的建构上、家庭服务措施的提供以及市场的监管上,本着强强联手、多方合作的原则,在婴幼儿的照料与养育保护方面为家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消除与减弱女性在人口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有助于女性更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之间的责任。[4]此外,还需要从根本上消除农村成年女性在家庭责任和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后进入工作岗位之间出现的思想上的矛盾。

另外,除了国家政府的鼓励支持之外,家庭的支持对于推动农村成年女性继续接受教育的向前发展也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农村成年女性接受教育,对于自身的知识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成年女性教育的顺利开展与自身家庭的支持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现如今,成年女性一旦结婚后,家庭的许多因素都会成为其继续接受教育的障碍。这些障碍与束缚会阻挠成年女性继续接受深造与学习,从而影响其提升自我。比如,现如今许多成年女性在结婚后,会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家庭之中,考虑到丈夫和子女在其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感受,很多农村成年女性在职业选择上会选择待业在家或者找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事业心相比较于婚前而言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其生活的重心会更多地倾向于家庭。正是因为这种观念,她们在学习机会的选择以及事业的发展上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学习进修机会上的阻碍以及自身学历的限制导致了许多成年女性无法从事自己心仪的工作,这在打击女性自信心的同时,也使得成年女性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13]由于传统观念的偏见,许多人会对农村成年女性继续接受教育表示不能理解,甚者会有闲言碎语,此时,家庭对于农村成年女性继续接受教育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CARMEN P, CLAUDIA P.Gender Dividend: Capitalizing on womens work[M]. WASHINGTON D C: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2010:1-5.

[2] UN Women. The Gender Dividend—A Business Case for Gender Equality[EB/OL]. (2011-12-05)[2011-12-05]. http://www. Unwomen. org/wp—content/uploads/2011/12/UN-Women—The—Gender_Dividend.

[3] 2012 OECD Council ministerial meeting.Putting ALL Our Minds to Work:Harnessing the Gender Dividend[EB/OL].(2012-05-22)[2012-05-22]. http://www.Biac·ors/ news/120522—Business—Report—on—Women.Htm.

[4] 杨菊华.让性别红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潜能[N].中国妇女报,2018-05-22(B).

[5] 侍建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女性继续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3(6): 4-5,6.

[6] THOMSON REUTERS INVERSTMENT MANAGEMENT.Women in the Workplace:Latest workforce trends in gender equality[EB/OL].(2012-02)[2012-02-13]. http://alphanow.Thomsonreuters.com/ebooks/women—in—the—workplace.

[7] 胡玉坤.农村妇女就业:全球化激荡下的挑战与前景[N].新女学周刊 知·道,2015-08-11(B01)[EB/OL].[2015-08-11].http://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5-08/11/019453.html.

[8] 韦艳,蔡文祯.农村女性的社会流动:基于婚姻匹配的认识[J].人口研究,2014(7):75-86.

[9] 蒋文宁,陈楚崴.教育程度对农村女性婚姻状态的影响[J].教育观察,2016(1):128-130.

[10] 王欣.女性教育公平问题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7):220-221.

[11] 刘凤存.当前我国农村女性接受成人教育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探析[J].成人教育,2007(6):50-52.

[12] 吴慧芳.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助推妇女赋权与发展——“乡村振兴与妇女发展”学术研讨会之新观点[N].新女学周刊 知·道,2018-06-12(5)[EB/OL].[2018-06-12].http://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6/12/049896.html.

[13] 冯蕾,赵彦彬.基于终身教育的成年女性教育研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7(4):4-8.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low participation rate of rural adult female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due to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lack of internal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limited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the restriction of traditional ideas, and so 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divide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dult woman's continuing education from the national perspective: strengthening the promotion of the culture of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promoting the awakening of the people's consciousness. Give play to the strength of woman's organizations, increase rural adult woman's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should exert their calling power to stimulat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rural adult women. Family support is also one of the reasons why rural adult women continue to receive education.

Key words: gender dividend; rural adult women; continuing education

[責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慕课对我国继续教育的积极影响及发展策略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课程学分认定及转换规则的思考
对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探究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