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变迁看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

2019-11-27黄慧婷

职教通讯 2019年13期

摘    要: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于1959年建立发展至今风风雨雨60年,见证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兴起、衰落、再发展的过程,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全国仅存的8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正处在“转型”和“坚守”的十字路口。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导下,梳理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发展历程,总结分析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变迁原因,并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对自身“师范性”和“职业性”内涵的建设以及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与高水平工科院校联合办学两个方面探讨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院校变迁;职业教育教师培养

基金项目: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幼儿教师核心职业素养养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YJA880048)

作者简介:黄慧婷,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13-0013-08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结构难以适应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需要,教师队伍的发展规模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1]等问题依旧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面临约33.6万人的缺口,高等职业教育扩招100万人,同样面临着教师数量短缺的问题。巨大的师资缺口,对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2019年1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提出,“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优化结构布局,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为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提供了發展的契机。

目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仍是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的重要来源。2019年,在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正式设立60周年之际,对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历史变迁进行梳理,总结变迁的原因,分析变迁后的现状,能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提供积极的参考和借鉴。

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立与变迁历程

60余年的发展历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经历了从无到有、更名、合并、转型到数量稳定的过程。

(一)技工学校的发展对职业技术师资需求增大,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应运而生

1958年,为满足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技工学校数量迅速增加,对教师的需求量急剧扩大。1959年,国务院在天津、上海、沈阳、开封建立四所技工教育师范院校,我国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职业教育教师有了专门的培养机构和稳定的来源。

(二)四大区建立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数量趋于稳定

1978年,国家劳动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增设四所技工师范学院的通知》,提出分别在华北、东北、中南、华东四个大区各建一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意图立足大区,兼顾全国。然而,最终建成的只有两所,一所是吉林技工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另一所是天津技工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两所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师资、管理人员和理论研究人员。这两所院校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体系中产生了一种新型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1979年到1988年9年间,我国先后建立了15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2],几经发展变迁,最终形成了8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格局,分别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和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极大地改变了职业教育的结构及其发展面临的环境,8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因此纷纷通过更名、设置非师范专业、扩大办学规模、开展综合性办学等方式积极寻求办学新道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变迁原因分析

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立的过程及路径可以看出,这些院校的变迁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为了满足服务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需要。社会大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对职业院校发展和职业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仅存的8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也开启了变迁之旅。变迁是无奈之举,也是必然之路。关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变迁的原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将其归为社会外部原因和院校自身内部原因两个方面。

1.社会和教育大环境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被迫更名转型升格。我国素有重德行轻技能的传统,公众对“职业教育”抱有偏见,因而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认识也不够准确,很多人想当然地把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3]观念上的不认可和误解,直接导致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招生受限,办学质量难以保证。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名字不好听”成了各院校纷纷更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高等教育扩招背景下职业院校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挑战。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领导感叹,现在许多职业院校招聘教师的门槛又提高了,已经不要本科生了,尽管我们培养的是“双师型”职教师资,但求教无门。[4]高等教育的扩招和普通高校的合并形势,促使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吸纳其他院校扩大规模,增加专业数量和招生数量[5],这势必要求原本100%师范专业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转型升格。

2.职业教育新发展要求職业技术师范院校自身积极寻求新的发展。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建立是基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对教师提出的巨大需求,其培养任务是为快速发展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提供师资。1998年至今20多年的时间,我国并没有再增设职业技术师范院校,2014年前也并未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提出明显的政策要求,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要求,办学道路之艰辛可想而知。但时代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只高不低,因此,许多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都对自己的办学思路进行了调整,同时,更高的办学层次毫无疑问能给院校自身发展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契机。

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变迁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影响

现存的8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30年的发展变迁中,已由原来办学层次较低的单一职业教育师范性院校发展成为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的办学和发展格局,院校办学实力有了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师范性”“职业性”弱化的趋势。

(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办学实力增强

1.从单一的“师范型”院校到具有硕博点的综合型院校。现存的8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基本涵盖工学、教育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七大学科。其中,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更是开设了11个学科门类。除学科设置多样化外,大部分院校的办学层次也由原来的专科院校升格为能够自主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本科院校。例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拥有16个硕士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工作站;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现有1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河南科技学院建有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7个。

2.师资与科研量和质的增强。与建立之初相比,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师资水平有了明显提升。8所院校的教师队伍中不乏有享受国务院津贴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技术能手、技能大师等。另外,院校拥有高级职称和硕博士学位的教师也占有较大比重。例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分别达到41.1%和47.8%,“双师双能型”特色师资占“双证书”专业教师总数的70%以上,实训教师中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9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有硕博学位的专任教师85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69人,“双师型”教师563人;江苏理工学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正高职称教师1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80余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2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 100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还拥有独具特色的教学团队。例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点1个,天津市教学团队11个,天津市教学创新团队2个;安徽科技学院现有省级“115”创新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科研能力是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已建立起了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同时,积极提升院校科研水平。如表1所示。

3.人才培养改革力度加大。当前,随着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本位向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转变,职业教育对职业学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必须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力度,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职教师资。

办学实力日益增强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规律和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了大批专业课、实习课师资,为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6]如表2所示。

(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性”“职业性”弱化

“师范性”是所有教师教育机构的重要特征。从全国范围看,我国职技高师师范教育的性质逐渐趋于弱化,且近年这种情况颇有加重之势。[7]

1.院校名称上去职业化、去师范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性”“职业性”弱化在院校名称上有明显体现。仅存的8所院校中有7所进行了更名,校名中仍保留“职业”和“师范”的院校为5所,仍保留“职业”或“技术”的院校为3所,保留“职业技术师范”的院校仅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1所。尽管院校更名一方面改变了社会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错误认识,避免将其与高职院校混淆,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职教师资培养的专门化、专业化,但这依旧改变不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性”“职业性”弱化的事实。

2.师范生招生比例下降,师范毕业生到中职院校任职的比例下降。培养职业教育师范生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根本职责所在,但近年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招生比例逐步降低。有学者经过调查发现,2012—2015 年,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共招收职教师范生比例分别占到当年招收职教师范生的62.80%、60.74%、61.84%、59.76%。职教师范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业率偏低,到中职学校就业率整体呈下滑趋势,2012—2015年间比例分别为12.62% 、12.44%、10.30%、11.46%。[8]81,85

3.办学定位中“师范性”“职业性”不明确。办学定位决定一所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由表3可以看出,仅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将办学定位明确定为“坚持为全国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其余7所院校,校名中带有“师范”二字的3所院校的办学定位为“建成高水平/国内一流的技术/工程师范大学”和“教师教育和应用性人才培养”;校名中没有“师范”二字的3所院校的办学定位中均以“应用型大学”或“研究型大学”为目标。

(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职业性”“师范性”弱化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现存的8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院校名称、师范生招生以及办学定位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师范性”“职业性”弱化的趋势。这种弱化趋势将给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和职业学校师资来源带来一系列影响。

1.职业教育教师质量更加难以保证。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承担着职业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责任,然而,“师范性”和“职业性”的弱化将导致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职业教育师范生人数下降。虽然20世纪60年代以来, 教师的在职培训在速度和规模上都远远超过了职前培养[9],但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和质量评价标准。相比职教师资的职后培训,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有着一套完整的职教师资职前人才培养体系,更能够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如果不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倘若未来“职后培训”远远超过甚至覆盖“职前培养”,这将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师质量提出巨大的挑战。

2.职业教育教师来源不稳定。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很大程度上依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职业教育师范毕业生。有研究显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主要来源仍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生。[8]85此外,社会上本就存在着对职业院校的偏见,职业学校的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大部分有选择的人才都不愿意到职业学校任职。假如这类专门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院校不再培养职业教育教师,那么职业学校的师资来源将处于一种极度不稳定的状态。

3.与国家发展和政策要求不相适应。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职技高师教育的产生目的就是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的师资。[10]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所定位的师范性不同于普通师范教育,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要为中等及高等职业学校输送师资,其重要特征是职业技能训练,师范性的重要体现是技能培养和传授。师范性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立校之本,也是其核心特色体现。[11]“师范性”“职业性”弱化模糊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办学性质。倘若办学性质尚不明确,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就失去了明确的方向。

四、未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加强教师培养的策略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优化结构布局,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这一方面要求对已有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和结构布局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求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必须积极寻求新途径。

(一)坚守和强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自身“师范性”“职业性”内涵建设

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就是要转变观念,拓宽办学路径,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既突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定位,又保持师范专业的办学传统和特色优势,从而加强师范专业的内涵建设。[12]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转型升格并不能改变其为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师资的宗旨。在“师范性”“职业性”逐渐弱化的今天,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需要更加突出办学的“师范性”和“职业性”,才能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门化培养,推动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1.坚守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性”建设。师范性是职技高师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其他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职技高师教育的根本。[13]教师作为一门职业,需要专门化的培养。“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是一个专门化职业”“教师教育专业化”等教师教育思想已经被社会普遍认同与接受。[14]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普通高校,他们虽然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缺乏足够的教育素养。学界逐渐意识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终身学习过程,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以及个体性[15],而专业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唯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师范教育方能获得。因此,为了满足我国部分职业教育教师亟待提高专业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的需求,必须突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的“师范性”。除此之外,长时间接受专门的师范教育,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习者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对稳定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职业性”建设 。与普通教育教师不同的是,职业教育教师的职责中多了职业的属性。职教教师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要求有很强的职业实践性。[16]造就一支有扎实专业基础、有熟练操作技能和有突出社会服务能力的职教师资队伍[17]光靠理論上的教育教学知识是行不通的。因此,职教教师教育作为一种集学术、技术、师范教育于一身的“双专业”教育,需突出“职业性”和“技术性”等。[18]

(二)与高水平工科院校联合办学

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常用的做法是在此类院校内单独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或者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高水平工科院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优缺点都很突出。这类院校有着一流的技术水平,能够培养出拥有较高技术技能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然而,自身技术过硬不一定懂得如何传授技能。加之,职业教育教师不同于普通教育教师,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也自成体系,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很难在实际教学经验积累中获得。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是培养“双师型”的职业教育教师,师范性和职业性两者缺任何一个都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高水平工科院校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可以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合作,充分利用双方的办学特色和长处,一方面,增强师范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其“职业性”的发展;另一方面,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不仅承担着职业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工作,同时也承担着职业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工作,有着一套相对完善的培训制度,能为高水平工科院校提供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经验借鉴,促进其“师范性”的发展。“职业性”加上“师范性”才能真正培养出专业基础深厚、实践技能强、懂教育知识且兼具教育情怀的高水平“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从建立到如今,风风雨雨走过60载,其价值已超越了传统的师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全面服务上。[19]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变迁历程证明了低水平、单一化的办学模式无法满足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的需求。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必须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与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联合办学,坚守“师范性”的基本办学性质,突出“职业性”办学定位,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改革的应然路径。为了满足职业学校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的要求,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需要调整办学思路,利用自身职业师范教育应用性强的特点,向高等工程教育和高等技术教育等领域拓展,实现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两栖作战”,形成多学科的办学格局[20],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孟庆国.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9):55-58.

[2] 孟庆国,曹晔,杨大伟.中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82,163.

[3] 韩娣.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9):10-11.

[4] 张国,孟庆国.一个“弱小”的高校群体向何处去[N].中国青年报,2012-01-30(11).

[5] 张炳耀.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发展的回顾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1):70-72.

[6] 孟庆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26-31.

[7] 孙芳芳.我国职技高师发展问题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6):32-36.

[8] 李新发.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调查分析与建议——基于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12—2015年数据[J].职教论坛,2018(4):79-87.

[9] 颜炳乾. 独立设置职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10] 许晟.基于职业属性的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J].职教论坛,2010(14):68-70.

[11] 杨晓东,张新华,甄国红.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应用性、师范性、学术性”内涵及其关系研究——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31):48-51.

[12] 刘丽,郑海岚.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的研究——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99-100.

[13] 尹子臣,林琴.坚持师范性特色提高职业技术高师人才培养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6(8):60-62.

[14] 柯婧秋,石伟平.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1):22-27.

[15] 贺文瑾.论我国职教教师素质提高的政策转轨[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34):55-59.

[16] 孙芳芳.我国职技高师师资培养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8):42-45.

[17] 修南.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资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JL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3(5):48-51.

[18] 朱爱莹,谢元海.独立设置职技高师职教师资的培养: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2(28):64-67.

[19] 曹雨平.贯彻《决定》精神  重新定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06-210.

[20] 参仁,彦天.“独立”前行的“职技高师”[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27):60-65.

Abstract: It has been 60 years since the firs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 established in 1959. For those years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s have witnessed the process of the rise, decline and revival of vocational teacher cultivation in China and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training of vocational teacher educators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eight remain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untry are at the crossroads of “transformation” and “holding”.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s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contributes to those changes. It also discusses ways of fostering vocational teachers in China in two aspects. The first is tha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s strengthen the "normality" and "occupation" features; the other is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s and high-level engineering colleges jointly cultivate the vocational teachers.

Key word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s; institutional chang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cultivation

[責任编辑    贺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