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区非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外周血KCNJ18基因突变情况分析
2019-11-27杨媚罗成宏付伦姣廖成钜
杨媚,罗成宏,付伦姣,廖成钜
(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东莞523326)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KPP)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骨骼肌通道病,发作时伴有低钾血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HOKPP患者多为青少年和年轻人(2~30岁),可分为家族性和非家族性,二者症状相似,但后者不具有家族聚集性。非家族性HOKPP包括无家族发作史的甲亢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TPP)、散发性周期性麻痹(SPP)[2],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离子通道基因KCNJ18是编码骨骼肌特异性内向整流K+(Kir)通道蛋白,既往研究显示,中国山东地区人群KCNJ18与HOKPP的发病相关[2]。在非家族性HOKPP中,研究者对美国、巴西、法国、泰国和新加坡地区TPP患者血液样本检测,发现KCNJ18突变与TPP易感性和SPP的发病有关[3,4]。但中国人群KCNJ18与非家族性HOKPP的相关性尚不明确[5,6]。为此,本研究对东莞地区非家族性男性HOKPP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PCR扩增和Sanger测序,分析KCNJ18的突变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7~2018年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非家族性男性HOKPP患者(HOKPP组),年龄18~68(36.15±2.82)岁。诊断标准:①急性肌无力(不能行走);②发作时血清K+<3.5 mmol/L;③排除家族性HOKPP及利尿剂、泻药、激素等药物引起的低钾血症。血清K+基础状态为(4.07±0.05)mmol/L、发作期为(2.60±0.07)m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为(0.84±0.15)mIU/L,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为(9.88±1.50)pmol/L,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为(30.29±3.37)pmol/L。另选择男性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或HOKPP家族史。年龄20~62(36.43±2.12)岁,血清K+(4.00±0.06)mmol/L,TSH(1.44±0.17)mIU/L,FT3(4.77±0.15)pmol/L,FT4(16.95±0.36)pmol/L。两组年龄、基础状态血清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OKPP组TSH低于对照组而FT3、FT4高于对照组(P均<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受试者均知情同意。
1.2 外周血KCNJ18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1.2.1 DNA提取 采集受试者外周血3 mL。按照AxyPrep血液基因组DNA小剂量制备试剂盒AxyPrep-96 DNA Extraction Kit(AxyPrep,美国)进行DNA提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DU-70,Beckman,美国)检测DNA提取质量。
1.2.2 KCNJ18基因片段扩增与测序 采用PCR法进行基因片段扩增。使用软件设计KCNJ18(GenBank:NG_042809.1)引物,上游:5′-ATGCTGTCCTCTCTGTTCC-3′,下游:5′-TGGCCGGGGAGAGGCCC-3′,目标产物长度1.4 kb。PCR反应条件:98 ℃预变性3 min;98 ℃变性30 s;65 ℃退火30 s;72 ℃延伸90 s,共28个循环;72 ℃延伸3 min。4 ℃保温。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使用PCR产物纯化试剂盒AmpureXP(Beckman,美国)回收。将PCR产物送至上海生工公司,采用Sanger法进行双向测序(3130DNA测序仪,Life Technologies,美国),测序扩增采用BigDye Terminator v3.1 Cycle Sequencing Kit试剂盒(Life Technologies,美国)。PCR产物测序结果使用Mutation Surveyor软件进行突变位点分析(参考序列为NG_033093.1)。
2 结果
2.1 HOKPP组KCNJ18基因变异情况 HOKPP组共检出5个新的KCNJ18突变位点,分别为G116A、G119A、C167A、A745G和G576C。5个位点均为错义突变,分别导致R(精氨酸)突变为Q(谷氨酰胺),R(精氨酸)突变为H(组氨酸),A(丙氨酸)突变为E(谷氨酸),Q(谷氨酰胺)突变为H(组氨酸),I(异亮氨酸)突变为V(缬氨酸)。KCNJ18突变位点的Sanger测序鉴定见图1。
注:箭头所示为突变位点。
2.2 两组KCNJ18基因5个位点的纯合突变和杂合突变情况比较 比较G116A、G119A、C167A、A745G、G576C位点在HOKPP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差异及氨基酸序列改变,结果显示,5个位点纯合突变在两组中均有分布。对照组G116A、G119A、C167A、A745G的纯合突变率均为100%,杂合突变均为0;HOKPP组G116A、G119A、C167A、A745G纯合突变率均为66.7%,杂合突变率为33.3%。HOKPP组G116A、G119A、C167A、A745G杂合突变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
3 讨论
目前认为,HOKPP的发生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HOKPP可分为家族性和非家族性HOKPP,非家族性HOKPP包括无家族发作史的TPP和SPP,其中TPP继发于高甲状腺素血症,是甲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家族性和非家族性HOKPP拥有相似的表型[7],提示二者可能存在相似的致病机制。研究证实,家族性HOKPP患者存在离子通道缺陷[8]。Ryan等[4]研究认为,TPP患者离子通道基因KCNJ18突变与TPP相关,提示KCNJ18基因突变可能与HOKPP相关。
在KCNJ18突变的相关研究中,TPP的KCNJ18突变报道较多。Li等[9]报道了TPP患者的3个新KCNJ18突变位点,并提出KCNJ18基因在中国大陆TPP患者中的突变携带率约为3.1%。Zheng等[3]报道,TPP患者中存在KCNJ18基因c.505G>C突变,该位点变异可导致G169R甘氨酸到精氨酸的错义突变,从而导致细胞内外电流下降。Cheng等[10]报道,TPP患者KCNJ18的G502A突变可引起缬氨酸到甲硫氨酸的错义突变。而SPP的KCNJ18突变情况目前报道较少。梅志忠等[5]报道,SPP患者中未检测到KCNJ18突变位点。Cheng等[10]发现,SPP患者中的KCNJ18杂合突变可导致R43C和A200P氨基酸替换。本研究收集了东莞地区48例非家族性男性HOKPP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DNA测序,新发现4个KCNJ18突变位点。经查阅文献,这4个位点均未收录在人类基因突变及相关疾病数据库中,为本研究首次报道。
本研究结果显示,G116A、G119A、C167A和A745G的纯合突变在HOKPP组和对照组中均有出现,提示这些纯合突变可能为非致病性的多态性位点。同时,在对照组中未发现这4个位点的杂合突变,且位点的杂合突变与非家族性HOKPP相关,提示G116A、G119A、C167A和A745G杂合突变可能为致病性突变。目前KCNJ18突变的功能影响仍不清楚。Li等[9]报道,与无KCNJ18突变的TPP患者比较,KCNJ18突变患者肌肉无力的持续时间更短,肌肉酸痛或肢体麻木的症状更普遍,肌肉无力的复发率更高。KCNJ18基因G169R变异可导致人肾上皮细胞系293细胞内向和外向电流密度异常降低[3]。此外,KCNJ18基因G502A突变被发现可影响K+内流和外流[10]。因此,我们推测,KCNJ18位点的突变有可能与调节K+的内流和外流有关,具体的功能有待后续基于细胞和动物水平的KCNJ18位点突变的功能研究提供更多的证据。
对比不同地域非家族性HOKPP患者KCNJ18位点突变的情况,我们发现梅志忠等[5]检测的广东地区散发性HOKPP患者以及刘晓黎等[6]报道的上海地区汉族人群TPP患者中均未发现KCNJ18致病性相关突变位点。而Ryan等报道的美国、巴西、法国地区30例TPP患者中有5例存在KCNJ18突变,27例新加坡TPP患者中有7例,31例泰国TPP患者中没有KCNJ18突变,83例中国香港患者中仅1例KCNJ18突变。提示非家族性HOKPP患者的KCNJ18突变频率存在地区差异,欧美地区TPP患者KCNJ18突变率相对较高。而泰国、中国香港TPP患者几乎未检测到突变,可能与受试者样本量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我们在东莞地区非家族性男性HOKPP患者中新发现了KCNJ18的G116A、G119A、C167A、A745G、G576C错义突变位点,其中G116A、G119A、C167A和A745G与非家族性HOKPP有关。未来KCNJ18位点突变的功能研究将进一步提供KCNJ18参与HOKPP疾病发生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