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IE模型在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级师资培训中的应用
2019-11-27陈韶华张文欣陈艳余美月耿晓北徐凌霄方向明刘怡
陈韶华,张文欣,陈艳,余美月,耿晓北,徐凌霄,方向明,刘怡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学部,浙江 杭州 310003;2.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医学教育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58;3.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处,浙江 杭州 310006)
ADDIE 模型是一套系统的研究教育、教学、培训的模型,包括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 发(Development)、 实 施(Implementation)和评估(Evaluation)5 个要素。分析与设计是基础,开发与实施是核心,评估是保障,三者互为联系,密不可分。ADDIE 模型是一种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具备简单、明晰等特点,已广泛运用于国内外各领域的教学培训[1-3]。本文以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高级师资培训为例,分析了如何应用ADDIE 模型,有效设计培训过程、实施培训方案以达成培训目标。
1 ADDIE 模型应用的实例分析
1.1 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作为整个培训过程的首要环节,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基础,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
本案例的学习者是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师资,他们存在教学能力薄弱、管理水平欠缺、同质化水平较低等实际问题。师资是培养合格住院医师的基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带教能力和水平,对提升住培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原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十二五”期间推出的普及化师资培训,以理论“灌输”为主,形式单一,难以满足住培内涵发展建设的需要。因此,浙江省的住培师资培训工作亟须遵循师资成长规律,以住培需求为导向,通过系统性的培训,规范师资的临床教学方法,提高师资的临床教学技能,以带教师资同质化推动培训工作同质化[4]。
1.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以前期分析为基础,明确培训理念,制订培训方案。对于培训课程的设计,主要考虑7 大要素:谁(Who)、为什么(Why)、何 时(When)、 何 地(Where)、 目 标(What for)、内容(What)、方式(How)。第一个问题是“谁”(Who),谁是学习者,已参加浙江省住培师资普及化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带教师资或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经历并获得师资免培的正高级职称的带教师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Why),以解决住培基地日常管理问题和临床实际带教需求为导向,通过以实践为主的培训,组建一支规范化、同质化的师资队伍,实现住培师资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升,这也回答了培训目标(What for)这一问题。何时(When)和何地(Where),这两个问题主要是基于把参训者视为决策者和学习主体而提出的,选择几天进行脱产培训,让师资全身心投入培训非常重要。地点的选择也很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各个专业基地。课程内容是“什么”(What),通过分析阶段的需求评估,了解参培师资的需求,然后决定培训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聚焦短板、紧绕需求,激发了参培师资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主动思考、寻求答案。采取怎样的方式组织(How),本次培训主要采用理论课、工作坊、临床实践教学等方式。
经过调研、讨论、推敲、修改,最终确定了以“递进式、模块化、小组化、专业化、重实践”为特色的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级师资培训系列课程。第一模块为管理和教学的基础提升,以教学框架筑根基;第二模块为管理和教学的技巧提升,以教考反馈促技巧[5];第三模块为管理和教学的内涵提升,以教学研究提内涵,具体培训方案,见表1。
表1 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级师资培训方案Table1 An advanced program of faculty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standardized residency training
1.3 开发阶段 在上述分析、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参培师资特点和培训内容要求,浙江大学医学院教学团队在毕业后医学教育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周密协调、细致落实:每个模块开班前多次组织理论授课和工作坊的导师备课、试讲、修改、定稿;从附属医院中甄选教学经验丰富、热衷于住培工作的百名优秀师资作为临床实践教学导师,并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师资导师覆盖23 个专业(浙江省住培设为23 个专业),每个专业基地至少有1 名师资导师参加开班前的集体备课和实战演练;要求每个培训基地推荐数个优秀的专业基地,组织专家验收,并要求所有接受临床教学实践任务的专业基地导师参加,验收过程发现亮点、指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整改后形成优秀专业基地-即针对如何规范地进行住培管理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包括学员的入科教育、过程管理、出科考核、台账管理、教学活动等,并要求推广辐射应用到该基地其他所有轮转科室[6]。此外,编制培训评估问卷,在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总结性评估,对培训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进行调查。
1.4 实施阶段 基于前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实施过程如下:师资在报名参加每个模块的培训时都要递交相关作业:第一模块要递交教学查房(教学活动)的教案、针对各自专业基地如何开展教学查房(教学活动)的PPT、教学查房(教学活动)的视频、指导学员修改(并保留修改痕迹)的病历;第二模块要递交床旁带教的视频、与床旁带教相符的教学说明、医学考试命题;第三模块具体方案尚在设计中。每个模块安排16 个学时理论和工作坊教学,提出基本教学方法的规范和技巧,然后安排16 个学时的临床教学实践,把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临床教学实践采用专业对口、深入临床的“小组化”方式,每位师资与导师都能得到充分的沟通与实践互动。实践过程中开展自我反思、同行互评、导师评价与反馈[7]。每个模块的临床教学实践环节结束后,每位参培师资要参与并完成近10 份实践作业和个人反思总结。3 大模块递进循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突出相关理论知识在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5 评估阶段 评估阶段贯穿培训过程始终,教学评估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阶段内及各阶段之间开展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在培训实施阶段完成后进行[8],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师资作业完成情况等确定本次培训是否有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训方案,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及方法,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整个模型的构建。
该项目通过问卷调查、作业批阅、心得体会撰写等方式进行持续跟踪。每次培训课程结束发放调查问卷,尤其关注参培师资不够满意的地方和具体的建议、意见,及时沟通和调整;评选优秀导师和参培师资,要求其撰写不少于1 500 字的心得体会,并邀请医学教育管理专家逐一点评,汇编成册,发给下一期参培师资供学习和反思。3 大模块依次培训、依次考核,前一模块培训结束并且通过考核后方可进入下一模块培训,完成3 大模块培训且考核全部合格者,颁发《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级师资证书》。通过运用各种评估方式,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设计。
2 讨 论
ADDIE 模型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参培师资成为学习的决策者。师资通过课前作业的准备,带着问题或任务参与,更能激发其学习热情[9-10];通过临床教学实践环节的参与和课后作业的反思和总结,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加深理解,并逐步运用于日常的带教中,提高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
ADDIE 的5 个步骤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彼此提供反馈并进行调整,可使整个师资培训不断改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基于ADDIE 模型的师资培训设计,系统分析住培师资的现状和迫切需求,设计相应培训课程,评估贯穿项目始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
培训采取电子签到、问卷星调查等信息化手段,有效地促进了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录制上课视频传至网络,师资能反复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内化。培训采用讲授法、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工作坊、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师资通过3 个模块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方法,如教学查房、小讲课、病历修改等的规范和技巧,在日常的带教过程中重视并合理利用评价和反馈,同时关注医患沟通、团队合作、教学研究能力等的提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针对该创新的师资培训模式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目前,高级师资培训项目已推出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第一模块已完成5 期,培养师资1 400 余人;第二模块已完成4 期,培养师资800 多人;第三模块正在积极准备中,计划今年下半年推出。该项目实施至今,导师团队经过多次的备课和讲课,教学水平愈发提高,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住培会议上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先进经验和举措;参培师资教学更规范,教学技巧运用更娴熟,接触到更多且具有不同特色的优秀专业基地,也在各自的专业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附属医院承担实践带教任务的专业基地教学更规范化和、标准化,也促进了其他专业基地同质化水平的提升。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基于ADDIE 模型增强创新型师资培训效果已初步显现,我们将继续探索并推进该培训向更深的方向发展,促进住培师资向更高的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