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抑郁状况及其因素分析研究
2019-11-27郭铁王婷婷雷励詹小井
郭铁,王婷婷,雷励,詹小井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北碚中医院脑病中心,重庆 40070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是我国医学生毕业后再教育的重点途径,培训过程中不仅会对医师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培训,还注重对医德的培养,提升住院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质[1]。中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医疗学科,其历史悠久、相关理论内容丰富,中医学相关知识的广泛性与复杂性使中医学习的难度较大。另外,尽管现阶段人们对于中医的认知与重视有所提升,但中医住院医师在就业和工作中的难度仍较大,其工作与心理压力很大[2]。中医住培是对医师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这一阶段对影响学员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培训契机进行心理调节,对于中医住院医师和医疗卫生行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对220 学员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测试,并对比分析抑郁与非抑郁学员的相关信息,研究中医住培学员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医住培学员心理健康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北碚中医院,进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20 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出现抑郁的情况。入组学员中男120 例,女100 例,年龄范围为23岁~28 岁,平均年龄(25.45±2.21)岁;学员的学历主要以本科学历为主,共计168 例,占总人数的76.36%。学员的入组标准为:(1)对研究实验知情并同意;(2)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无精神疾病史。排除标准:(1)因故中途退出培训者;(2)无法配合调查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采集入组学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并使用SCL-90 量表和PHQ-9 量表对学员的心理健康和抑郁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判定抑郁情况后对抑郁学员的相关信息统计分析。
1.3 观察指标 使用SCL-90 量表对入组学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量表包含90 个条目,评分在160 分以上表明学员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另外使用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对学员的抑郁状况进行评分,量表包含9 个条目,总分为27 分,4 分以下没有抑郁症,5 分~9 分为轻度抑郁症,10 分~14 分为中度抑郁症,15 分~19 分为中重度抑郁症,20 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入组学员的心理健康和抑郁状况分析 220 名入组学员中经SCL-90 检测为阳性者140 例,阳性率为63.64%,处于较高的水平;抑郁学员人数为80 例,抑郁发生率为36.36%。心理健康和抑郁状况,见表1。
表1 入组学员的心理健康和抑郁状况分析(n =220)Table1 Analysis of mental health and depression in college(n =220)
2.2 学员抑郁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对比分析抑郁学员的性别、执业医师资格证、婚姻状况、每周工作时间、收入满意程度、工作成就感、上级教师指导情况、人际关系以及医患关系发现,每周工作时间不合理、对收入满意程度较差、工作成就感较低以及医患关系较差是影响学员抑郁情况的风险因素(P <0.05),见表2。
表2 学员抑郁情况的单因素分析Table2 Univariate analysis of depression in students
2.3 学员抑郁情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学员的每周工作时间、收入满意程度、工作成就感和医患关系情况属于独立风险因素(P <0.05),见表3。
表3 学员抑郁情况的多因素回归分析Table3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depression in students
3 讨 论
3.1 中医住培学员的心理健康和抑郁状况分析 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医理论和中医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中医住院医师在学习上面临较大的压力[3-4]。中医住培学员既是临床医师,又是接受培训的学员,需要在1 ~3年的培训过程中完成中医相关理论和技能学习,并应对不同阶段与科目的考核,同时还要完成其相对应的工作内容[5-6]。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对其他科目来说更长,且学习的专业性较高,学习的压力较大。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于医疗领域相关人员的学历与技能要求不断提升,医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更高[7-8]。在这种背景下,中医住培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本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20 名入组学员中经SCL-90 检测为阳性者140 例,阳性率为63.64%,处于较高的水平;抑郁学员人数为80 例,抑郁发生率为36.36%,入组学员的心理健康和抑郁状况均处于较差的水平,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人们医疗卫生意识的觉醒,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发展与繁荣,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医护人员工作量的显著增加[9-10]。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半数以上的医务人员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由于工作压力以及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运动,且精神长期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其精神状态以及对工作的学习能力和期待值显著下降,极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11-12]。中医住培学员由于兼具学员和医师的双重身份,不仅要承受工作带来的压力,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应对学习与相关考核,其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差。
3.2 中医住培学员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研究中对出现抑郁状况的培训学员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每周工作时间不合理、对收入满意程度较差、工作成就感较低以及医患关系较差,是影响学员抑郁情况的风险因素(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学员的每周工作时间、收入满意程度、工作成就感和医患关系情况属于独立风险因素(P <0.05)。住培是医学生在毕业后成为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接受大量的知识技能培训以及实践,同时还需要完成医院的部分临床工作内容[13-14]。中医住培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思想政治、专业理论知识、临床实践、医古文和外语、计算机等内容,培训学习的内容较多,且理论结合实际的培训方法需要学员在岗位实践训练中开展实践学习。培训中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技能需要学员花费大量的精力,在此背景下所在医院对于学员的工作安排对于学员身心状态的影响十分巨大。当学员每周临床工作时间超出一定的范围,学员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开展学习,其学习、工作的成效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且使其心理压力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工作收入以及工作成就感也是影响学员抑郁状况的重要因素,学员在校学习结束后不可避免地承受独立生活的压力,经济收入对其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长期承受大量的工作和学习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经济水平带来的压力会使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愈加恶化。工作成就感是影响学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工作成就感是学员自我价值实现、获得认可的表现,能够有助于学员建立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以更加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应对工作与学习[15-16]。医患关系也是影响学员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住培学员大部分属于社会人士和外单位医师,其对于所在医院的归属感和融入感相对较差,无法合理的建立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并且由于住院医师还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临床医师,其对于自身身份的界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感,在工作中容易产生困惑以及自卑等负面情绪,从而导致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成效较差,无法获得患者的认可,从而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下降。
3.3 改善中医住培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策略 随着中医领域认知与应用的逐渐扩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参与的人员数量也在逐渐上升,对学员的心理健康进行关注与分析,并制定相对应的调控策略,对于提升规范化培训效果以及促进我国中医领域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医住培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节,需要对学员的个人情况以及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调研,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调节措施。
在住院医师经济压力的缓解方面,国家与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关的生活补贴发放制度,对住院医师进行补助,相关医院也需要在此基础上,对住院医师进行合理补助,对其基础生活进行保障。当下住培重专业培训、轻人文教育的状况较为严重,也是影响学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培训中需要将专业技能培训和人文教育相融合,医院和培训教师需要在培训中对学员的人文素质以及自我效能感进行关注,通过专题讲座、针对性课程设置等方式,强化对学员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同时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加大对学员的人文关怀力度,为学员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与工作环境。带教教师是了解学员思想状态和保证培训工作质量的关键部分,医院应合理地采取双导师制度,保证培训指导和轮转科室指导工作均能够有效落实。同时,教师需要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与设备强化与学员的沟通,增强对学员的了解,及时关注和调节其心理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