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参培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

2017-03-30吕旺姝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参培培训者自主性

吕旺姝,苑 莉

提高参培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

吕旺姝,苑 莉

本文基于自主学习理论探讨如何提高参培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在培训中应贴近参培教师实际,提出针对性问题,唤起学习兴趣;以参培教师为本,尊重教师,使其成为培训的主导;形成合约,使参培教师努力完成培训目标;培养参培教师自我反思、评价、自省能力;通过作业、任务等方式促进参培教师自主学习;创造融洽的师生交流氛围,多与参培教师互动;善用激励,提高参培教师自主学习动力和效果。

自主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教师培训;实效性

教师培训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大,培训内容不断创新,培训的实效性也越来越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所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正不断思考如何针对当前的培训形式和参培教师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在探寻教学内容、方法的同时,培训者应意识到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把握参培教师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培训内容才能被他们更好地接受和吸收,进而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一、自主学习能力

最早开始自主学习研究的Holec从学习者角度对自主学习能力加以界定,他认为具备自主性学习能力意味着获得了确定学习的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进行评估的能力。Dickinson认为,学习者的自主性,广义上指能导致个人自我思维能力发展的教育过程,狭义上指学习者能够独立地做出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决策和成功地实施这些决策的能力。多年来,自主学习能力被众多研究者所研究、探讨,综合他们的不同视角,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被阐释为学习者的学习完全依靠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学到或用到的一整套技能;一种与生俱来的、却被单调而重复的教育方式所抑制的能力;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所行使的责任;学习者确定自己学习目标的权力。学习者应负责并愿意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决策;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意识应被唤醒,如参与意识、活动意识等;要针对学习者自主性程度的差异,在不同教学环境中采取不同方式。学习者自主性具有多维的范围和作用,有个人和社会价值方面的,有心理和政治方面的等等。

在教师培训中,培训者也应该基于自主学习理论来引导参培教师开展自主学习,使教师培训更有效果。开展自主学习要倾向以下几方面:

第一,注重参培教师的个性化。学习者的自主性在个人层面上强调个人的学习需要、学习模式、学习风格等取舍。但个性化不是绝对的,个性和共性应达到有机统一,从而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才能。

第二,注重参培教师的社会化。学习者的自主性在社会层面上强调有效的学习活动,既包括学习者个体的思考和尝试,也包括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群体学习活动。课堂群体活动提供了学习者自主性的生长点和激励机制。

第三,注重参培教师的心理。学习者自主性的心理层面侧重学习者内在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认知能力、创造能力等。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培训者应给参培教师一些自主学习的激励和自由选择的余地,使其学习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第四,注重参培教师的能动性、自主权。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参培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应赋予他们更多的权利,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应支持学习者发展对整个问题或学习任务的自主权,要做到学习责任从教师到学习者的转移。

二、提高参培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Bailey、Curtis和Nunan提出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具备四大特征:需要教育和培训;有一套自己的实践标准;依赖于某一学科的存在;通常有自己的专业组织。“需要教育和培训”被置于首位,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家对教师教育、培训越来越重视,加大力度开展相关培训。然而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激励机制等客观原因,以及职业倦怠、职业发展瓶颈等主观原因,众多教师不主动参与培训,培训中表现不积极,出人不出力、注意力不集中、应付了事等问题层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未被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使得教师培训未能完全达到理想的效果。

罗杰斯认为,要教会他人如何去教、去学,这种企图是“徒劳的”,只有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挖掘实现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我们必须关注已有经验对人的影响,强调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决定作用。学习动机是促使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保持自觉积极主动心态的动力,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不断前进的必要的内在心理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因素。学习动机往往也是学习活动有效与否的前提和关键。不了解学习者的需求、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这样的教学很难有效。所以,培训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参培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三、提高参培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贴近参培教师实际,提出针对性问题,唤起学习兴趣。培训内容应针对参培教师的需求,避免大而空的培训。培训者应抓住参培教师的兴趣点,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培训之中,自主学习。培训者应在培训前多与参培教师接触、多做调研、多看书,了解参培教师的生活工作状况、教学状况,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听课等方式了解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足之处、困惑等。同时还应了解参培教师在自身发展方面遇到的问题,如个人规划、专业知识、发展方向等。在培训中,培训者要善于利用收集到的问题引导课堂,这些问题符合教师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是他们较为感兴趣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其参培积极性。带着这些问题来进行培训,在培训中解决这些问题还可提高培训的效果,提高教师参培的成就感、满足感。知人所需、解人所惑、供人所用是培训者在培训中要始终贯彻的原则。

2.以参培教师为本,尊重教师,使其成为培训的主导。培训中要发挥参培教师的自主性,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行为源于学习者本身,兴趣、爱好、求知欲都包含在内,是自身为了获得知识、提升个人内涵等。个体的满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学习活动本身就是学习者所追求的目的。教学活动不应是灌输式的、外在的、强迫的,而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习建立在自我需要的基础上。除提出并解决参培教师的困惑之外,培训者还应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授课内容等调动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参与课堂。培训中可让参培教师共同准备并提供学习资料,交流教学经验和个人教学感受,交流专业知识和个人所掌握的前沿教学知识、方法等。每一位参培者都是教师,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可发挥其特长,提高其教学成就感,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参培教师真正成为培训的主导,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培训效果也会更好。

3.形成合约,使参培教师努力完成培训目标。培训中使用合约,与每个参培者就他在课程学习中承诺达到的目标,从数量和质量上达成协议。合约的形式有助于强化参培教师的学习动机,明确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参培教师不仅要成为培训的主导者,还要成为自己的管理者。帮他们制定合理的、贴近自身发展、对其有帮助的培训目标,在培训中不断督促他们,遵循目标自主学习,力争培训结束时每位参培教师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带着目标学习,会更有方向和前进的动力,也会有参培的满足感,培训的实效性也会有所提高。

4.培养参培教师自我反思、评价、自省能力。“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成为一个好教师,与他在具体教学中的个体体验,师生互动中重新建构自己的教育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要让参培教师学会反思,自我评价。可以让他们对平时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评价,也可以对自己的参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评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自我反思、评价,自我提高。这也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关键。反思型教师应具备三大特点:开放的心态、负责的态度和全身心的投入。培训者可通过研修日志、课堂报告、调查问卷、教学观摩、行动研究、微型课堂教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等多种方式培养和提高参培教师的自我反思、评价能力,促使其多多自省,自主学习,从而增强培训效果。同时,培训者本身也要善于自省、反思、自我评价,以完善培训课堂。

5.通过作业、任务等方式促进参培教师自主学习。培训者可设计多种多样的作业、探索研究任务,调动参培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培训。作业和任务的布置应贴近参培教师的工作实际、个人发展或专业知识等,既要引起他们完成作业、任务的兴趣,使其自主完成;又要难易适中,符合其客观条件,便于完成。使他们在完成作业、任务的过程中能有所学、有所得、有所巩固、有所提高。最好能布置一些对教师有帮助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可以有这样的任务流程,如培训者或参培教师提出问题——参培教师共同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参培教师利用这些策略方法实践(在培训之中或之外)——总结反馈实践结果——再次研讨,提出问题和改进措施——在实践中进行修改,解决问题——总结,形成体系和结论。这样可使参培教师主动参与到任务的完成之中,自主地思考策略方法、自主实践、自主创新、自主总结经验,使所学内容、所完成的任务真正成为自己的成果,更好地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之中。参培教师学到更多,培训效果更好。

6.营造融洽的师生交流氛围,多与参培教师互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心理距离的缩短一般要经历以下发展阶段:接近——减少生疏感;亲近——感到师生关系的和睦,主动地接近教师;共鸣——与教师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信赖——向教师敞开心扉,建立情感。培训者要遵循这一心理发展规律,转变知识权威化身的形象,以人为本,努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训者要尊重参培教师,接受其优、缺点,帮助其扬长避短;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要合理设计课堂互动,鼓励并监督参培教师参与课堂,使他们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与教师互动,增强培训效果。

7.善用激励,提高参培教师自主学习动力和效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中,教师应注意因人因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参培教师学习知识和培养深入探究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评价,将参培教师教学的优缺点和课堂表现等及时传递给他们,使其内在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可,自尊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增强,更乐于主动学习,同时也使其知道自身不足之处,努力改进,自我提高。教育管理部门也要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激励模式,可评优秀学员、给予奖励等,促进参培教师更主动地参加培训,努力学习,完善自身。

[1]王茂金.中学英语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

[2]王松美,李宝荣.英语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赵国忠.英语教学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贺春健

G451

A

1671-6531(2017)10-0014-03

吕旺姝/长春教育学院外语系讲师(吉林长春130061);苑莉/长春教育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61)。

猜你喜欢

参培培训者自主性
教研能力自主生成:基于知识建构的中职教师培训新模式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骨干教师“习明纳”培训模式新解新用
教师培训者:从专业性到实践性
提升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者专业能力的研究
教师培训要有“场”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