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涯教育素材的现状与反思

2019-11-23李明玉毕然李红菊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考改革

李明玉 毕然 李红菊

摘   要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生涯教育的重要作用得以凸显,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生涯规划素养,教材中的生涯教育素材亟待更新。本文将我国现行人教版、苏教版生物学教材与美国主流生物学教材中相关内容进行现状对比分析,并结合生涯教育经典理论,对生物学教材中生涯教育素材的编写进行反思,以期为其后续的编写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涯教育  高考改革  生物学教材

2014年我国启动新高考改革,改革方案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采用“3+3”学考加选考的考试模式,学生需要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在多个学考科目中选科进行考试[1]。这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也是对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考验[2]。我国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高中生,还不能建立系统的生涯规划素养,因此,通过学科教学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有效途径,而教材是生涯教育素材的有效载体。

生涯教育素材的编写,需要生涯理论的支撑与补充。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职业类型论,强调明确职业人格、厘清职业环境、实现“人职匹配”。他认为职业人士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并且职业也分为这六种。霍兰德认为两者匹配度较高情况下,会有效提升职业满意度[3]。因此,基于霍兰德理论和学生的需求,生物学教材中的生涯教育素材编写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增加生物学相关职业,丰富职业类型;多方式描述职业,增强学生职业带入感;丰富资源与平台,易于探索职业环境。

一、教材中生涯教育素材现状

在我国现行的人教版、苏教版、浙科版、北师大版等多个版本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涯教育素材呈现普遍不足,生涯教育内容相对缺乏。其中,人教版教材中设有“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栏目,共有8种职业,均采用图文结合的描述方式,但篇幅与风格上不尽相同,初步观察可发现职业所需素养较高[4]。苏教版教材中设有“走进职业”专栏,共含有13种职业,种类较为多样,每种职业都统一采用简短的图文结合描述方式,但文本内容还不够充实。总之,现行教材中生涯教育素材显现出的不足亟待深入反思,以增强生涯教育效果。

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职业生涯教育运动,目前有较为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学科教材编写中也体现了的生涯教育的理念和理论[5]。其中主流生物学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在此方面做法颇具影响力,该教材于2004年首次出版,在美一经面世,便被许多国家竞相选为教材或作为教学参考用书,最新一次修订后,中文版于2018年在我国出版[6]。现基于我国现行人教版、苏教版教材与2004年美国原版主流生物学教材中的生涯教育素材进行对比分析,从引入职业类型及数量、描述体例、资源链接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提炼,以综合考虑各版教材的优点与不足。

1.职业类型及数量方面的不足

人教版教材中“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栏目含有医学检验师、育种工作者、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化石标本制作人员、神经外科医生、植保员、林业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8种较为常规的职业;苏教版教材中“走进职业”栏目含有营养师、园景开发工作者、植物生理学研究工作者、肿瘤外科医生、遗传育种工作者、法医、古生物研究工作者、脑科学工作者、昆虫学工作者、系统生物学研究工作者、生态学工作者、人口管理工作者、国家森林公园和护林员等13种职业。

第一,两版本教材中的职业类型较局限,常规型、研究型的工作较多,而偏社会型、艺术型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人格特质差异,而判断自己不适合学习生物学或从事相应职业。实际上生物学类职业种类多样,如需要良好审美能力的医学美容师就较为适合艺术型学生。第二,两版教材中所含职业均已存在多年,随着生物科技的發展,一些新兴职业随之而来,如3D打印员等,因此教材应更新职业类型素材,保障学生的职业探索范围。第三,两版教材中引入的职业门槛较高,大多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根据我国国情,在走进高校之前学生面临初中、高中两次主要分流,面对教材中现有职业的要求,分流学生会对生物类职业产生畏惧心理,从而降低学习生物学科的动力或否定从事相关职业的可能[7]。因此教材所补充的职业应该对从业人员有不同的素质要求,供不同教育经历、不同就业起点的学生选择。

对比2004年版《生物:生命的动力》,可以发现其中“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共有18种职业,如自然保护宣传员、动物饲养员、农场主、伐木工人、除草技师、药剂师、注册护士、生物教师、显微外科医生、生化学家、海洋生物学家等,数量多且类型丰富。职业所需的素养也不相同,可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如农场主,伐木工等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毅力和冒险精神但不需要较多的学习经历,这类职业就较适合一些喜欢动手操作、积极乐观的实际型特质学生或者善于竞争、社交能力强的企业型学生。可见,我国现行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职业类型素材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选择需求,还需要补充其他类型的职业和新兴职业。

2.描述体例方面的不足

人教版教材采用体例间略有不同,其中检验师、育种工作者等多数职业,采用从“工作任务”“学历要求”“职业乐趣”等方面进行简要描述的形式,虽结构清晰但说明性较强,缺少趣味性和情景感;对于植保员则采用贴近生活的新闻报道形式,却缺乏关于学历、职业前景等方面的描述。文本呈现位置上,仅化石标本制作员位于整节课中的衔接部分,其余都位于章节末尾。苏教版教材在“走进职业”栏目中,描述风格与篇幅基本一致,采用200字左右的语言在章节末尾简要介绍各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学历要求。

第一,两版本教材中关于职业的描述方式都不够灵活,过于统一化,生涯教育素材不同于学科知识,应更具有灵活性与可读性。第二,两版本教材生涯教育内容多处于章节末尾,教师和学生会因为教材使用习惯忽略生涯教育素材。

对比2004年版《生物:生命的动力》,可发现其职业描述均采用同一体例,篇幅相近。开篇是职业价值观的唤醒,然后以第三人称描述职业的概念和要求,语言具有引导说明性,但缺乏职业代入感和时事热点融合性。此栏目位于相应知识附近,使学生在阅读正文时能及时补充相关的职业信息,易于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了教材中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见,生涯教育素材的描述体例会影响教育效果,应变通呈现且需贴近学生阅读习惯,可从增强带入感、创设体验情境、促进学生的深入认知等角度改进。生涯教育素材放置位置应更加醒目,以确保生涯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资源链接方面的不足

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直接的拓展资源,继续探索可发现每章后会补充一些网站信息,如蛋白质组研究分析中心网站。这些链接可作为生涯教育素材,直观展示职业工作环境。苏教版教材也没有直接的资源补充,但“知识海洋”“放眼社会”“拓展视野”等栏目内容同样能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对职业的敬佩之情。如在“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这章,“放眼社会”栏目描述了发酵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帮助学生了解这部分知识对应的职业和从业环境。

生涯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中及时进行,在课后更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链接素材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利于学生课后深度探索职业,但实际生活中能提供给学生职业探索的途径很少,新闻报道通常注重事件本身,对于涉及的职业不做全面描述,影视资料往往因为呈现效果而缺乏真实性。此时,亟需教材中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源链接,帮助学生直观体验感兴趣的职业,加强职业与学习、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动力并进一步落实生涯规划。

对比2004年版《生物:生命的动力》,其在职业描述后附有出版社官方网址,进入后可选择生物学类职业相关的链接,如研究机构、相关著作或期刊的链接,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真实案例或学术信息的途径。可见,我国现有教材缺乏生涯教育的资源链接素材,可补充相关机构、期刊文献的链接等。

二、教材中生涯教育素材编写的反思

1.增加职业介绍数量,根据国情丰富职业类型

我国现有教材涉及的职业类型及数量都不够丰富,且职业要求较高,为帮助学生全面认知自身特点,厘清学科与职业之间的联系,基于霍兰德职业类型论,可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融入不同类型的职业,如社会型特质的环保主义者、偏企业型的生物科技企业销售代表等;也应该补充新兴职业,如需要技术支持且偏实际型特质的3D打印员、野外动物摄像师等;还应该针对不再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补充伐木工、驯兽师等基础类职业。总之,丰富的职业类型有利于促进学生理性看待自身与职业,并根据学情在充足的范围内考虑兴趣与志向,设定适当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2.多样化描述职业,增强学生职业带入感

综合比较可以看出,三个版本教材中生涯教育素材的描述体例都有待优化。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习惯,可采用多种方式灵活描述,促进学生对职业的深入认知。如环境保护宣传员、营养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采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展现职业的工作内容;园艺技师、伐木工人、护林员、驯兽师等职业,可以采用人物纪实报道的方式,增加职业描述的刻画感;野外动物摄像师、生物3D打印员等交叉学科新兴职业,可从生涯人物的成长历程细节中,挖掘从业者的职业兴趣与职业未来发展;生命科学家,可采用人物传记、科学史的形式对人物的职业生涯进行描述,使学生感受人物的学术成长历程。此外,这部分内容的呈现位置应更加醒目,使素材内容与学科知识精准搭配。总之,生涯素材应根据具体职业采用特定描述体例,并通过提高该栏目位置的显著性增强生涯教育效果。

3.丰富课外资源,整合课内资源

我国现行的高中生物学教材在相关资源扩展方面不足,可以借鉴美国教材增加课外职业探索资源,也可以在教材其他栏目中融合生涯教育的相关内容。首先,如《生物:生命的动力》教材中的职业探索网站一样,我们也应尽快建立完善的配套网站,设置单独的职业链接,便于学生探索与教师备课,实现教材内外资源相结合;还可以列出国内常用的求职网站,如各省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求职网站等,通过了解招聘信息,学生可以根据招聘要求制定个人学业规划。其次,现有的人教版教材中设有“科学前沿”“科学家访谈”“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这些栏目也可用作生涯教育素材,例如可利用“科学家访谈”栏目具体描述科学家的成长细节,使科学家的形象生动鲜活。此外,《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还提出了“生物制药”等8个职业拓展选修模块,供教师自主选配相应素材实施教学[8]。总之,生涯教育素材的编写,应整合课内与课外多种资源,共同开拓学生职业探索路径。

三、生涯教育素材利用效果的展望

首先,美国教材虽在生涯教育素材利用方面有多种尝试,但仍具有局限性,我国教材在借鉴美国教材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实际的国情进行优化。新高考背景下,面对我国学生的实际需求,生涯教育需要理论的支撑。但在应用时,也要帮助学生理性对待自身变化与职业变化,人的人格特质会随着时间经验等发生变化,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也会改变,且随着生物学科的迅速发展,会随时出现新的职业,因此,不能以固定的角度看待自身与职业,理论只是提供了一种自我认知与职业探索的方法,生涯教育的实施需要灵活变通。其次,高考改革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不只关涉教材的升级,教师同样面临挑战。虽然有学校会定期组织班主任、学科教師进行生涯规划培训,但此情况并非普遍,教师参与度也较低,这都会影响教师对教材中生涯教育素材的利用质量,减弱生涯教育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主动学习、提升自身生涯教育素养。教师应广博利用、开发多种生涯教育素材,不局限于教材,精心策划教学活动、科学引领学生参与。最后,生涯教育还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中学等进一步多方联动、形成合力,使其在新高考改革中发挥好关键配套作用。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J].基础教育参考,2014(19).

[2] 聂洋溢.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基于国际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02).

[3] 沈洁.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及其应用述评[J].职业教育研究,2010(07).

[4] 吴银银.人教版生物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J].当代教育科学,2010(22).

[5] 王世伟.美国高中阶段生涯教育课程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35(09).

[6] 熊国勇.美国高中主流生物教材中的职业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4(03).

[7] 包春莹.中学生物学教科书中加强渗透生涯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0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高考改革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高考改革背景下职业高中
英语高考改革对英语教育学的影响探析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
学生情绪智力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生涯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