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探讨
2019-11-22肖金怀朱晓文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肖金怀,朱晓文(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常州 213000)
骨科创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手术是首选的一种治疗方法,虽然疗效确切,但是患者术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症状,若处理不及时,可诱发诸多并发症如骨髓炎、伤口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当前在治疗骨科创伤及下肢肿胀患者时,药物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不同药物的疗效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该文2017年5月—2018年5月为研究段,研究了理伤消肿口服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患者的临床价值,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该院收治的106例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8.1±9.3)岁,其中 23例为女性、30例为男性,骨折类型:12例为胫腓骨骨折、17例为髌骨骨折、24例为股骨骨折,肿胀部位:26例为右下肢、27例为左下肢;观察组年龄 23~66岁,平均年龄(38.3±9.5)岁,其中21例为女性、32例为男性,骨折类型:13例为胫腓骨骨折、18例为髌骨骨折、22例为股骨骨折,肿胀部位:25例为右下肢、28例为左下肢。两组的骨折部位、年龄等资料无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消肿止痛、预防感染以及补液等。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低分子肝素治疗,即术后12 h,运用0.3 mL低分子肝素钠(国药准字J20090095,规格 0.6 mL:6000AxaIU)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1次/d,连续治疗10 d。而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理伤消肿口服液联合治疗,即口服理伤消肿口服液 (国药准字Z20010082,规格10 mL),10 mL/次,1 次/d,10 d 为 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评价治疗效果:(1)显效。患肢肿胀基本消失,膝关节活动度为0°~110°,但是下蹲动作存在轻微限制;(2)有效。 膝关节活动度为 0°~90°,患肢肿胀改善明显,但是下蹲存在一定的疼痛感;(3)无效。屈膝<90°,膝关节无法完全伸直,且患肢肿胀改善不明显[2]。
1.3.2 下肢周径平均数值 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术后3、6 d以及10 d的下肢周径平均数值,并认真做好记录。
1.3.3 临床指标 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包括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等。
1.4 统计方法
该次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比较行 χ2检验,用[n(%)]表示,并且运用 t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10 d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下肢周径平均数值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6 d以及10 d的下肢周径平均数值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下肢周径平均数值比较[(±s),cm]
表2 两组下肢周径平均数值比较[(±s),cm]
组别 术后3 d 术后6 d 术后6 d对照组(n=53)观察组(n=53)t值P值43.5±6.142.1±5.45.209<0.0542.9±5.541.7±5.68.112<0.0542.5±6.041.1±4.39.534<0.05
2.3 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第1天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7 d,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Fib、血浆Hcy、CRP以及D-D水平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s)
组别Fib(g/L)术后1 d 术后7 d images/BZ_106_868_380_907_419.png血浆 Hcy(μmol/L)术后1 d 术后7 d images/BZ_106_1336_366_1375_405.pngCRP(ng/L)术后1 d 术后7 d images/BZ_106_1765_375_1804_414.pngD-D(μg/L)术后1 d 术后7 d对照组(n=53)观察组(n=53)t值P值4.46±0.734.45±0.660.634>0.053.62±0.663.12±0.578.275<0.0513.29±4.8812.56±4.211.198>0.0512.09±2.7810.56±2.449.053<0.0593.25±6.5591.07±6.450.253>0.0524.85±12.7715.23±10.656.398<0.059256.34±4810.228789.23±3511.450.928>0.054441.92±1356.243578.23±1081.4410.734<0.05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骨科创伤患者发病后,因为损伤肢体软组织,使局部小血管出血,增高循环压力,阻碍淋巴或静脉回流,诱发下肢肿胀,以剧烈疼痛、皮肤瘀紫以及血循环障碍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若治疗不及时,会延长伤口愈合,导致关节肌肉萎缩和骨质改变,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当前在治疗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时,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一种药物,其具有抗Xa活性,能够对体内、体外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抑制,但是不会对血小板结合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产生影响,并且在发挥抗栓作用时,出血的风险较低[4]。而理伤消肿口服液作为一种中药制剂,由三七、白茅根、生地、延胡索、赤芍、当归、红花、桃仁以及防风等多味中药材组成,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5]。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中含有大量的三七总皂苷(PNS)和三七素,具有增强免疫力、止血、抗纤维化、抗血栓、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组织以及止血等功效,尤其是PNS,能够使血小板表面活性降低,使内皮功能得到改善,对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进行抑制,使血液粘度降低,使微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发挥抗血栓目的[6]。同时,两种药物联合运用,能够对环氧化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将花生四烯酸代谢阻断,减少TXA2生成,使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活性降低,使静脉血管微循环速度加快,预防组织纤维化,并且还能使水肿部位组织通透性得到改善,使局部肿胀减轻,对炎症反应进行抑制,从而改善水肿症状[7]。
综上所述,在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运用低分子肝素和理伤消肿口服液,不仅可以改善血液状态,还能减轻水肿症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