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蒸疗法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11-22尹艳飞费县大田庄乡卫生院山东临沂273400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熏蒸骨科下肢

尹艳飞(费县大田庄乡卫生院,山东临沂 273400)

下肢静脉血栓为骨科疾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当骨科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抑制措施的情况下,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临床研究表明,下肢静脉血栓发病和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1-2]。并且,下肢静脉血栓与心肌梗死症状相似,具有易误诊及易漏诊等鲜明特点。从中医角度来看,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血淤”及“脉痹”等症范畴,以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怒张及肢体肿胀为典型临床症状,好发于上下肢体,并且患者普遍气血不畅[3-4]。鉴于此,该课题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该时段中药熏蒸疗法在其中的使用价值进行重点分析评价,涉及的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一共纳入该院收治的57例骨科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进入该院骨科实行中药熏蒸疗法的57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 38:19,平均年龄为(45.6±3.2)岁;观察组 5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9:18,平均年龄为(45.7±3.3)岁。结合以上具体资料发现,所有纳入对比的患者各项基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的意义。

1.2 治疗方法

该次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医治方法,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该次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中药熏蒸疗法进行医治,具体医治方案如下。

(1)以中医辨证为依据,使用中药熏蒸方,方药成分包括:自然铜50 g,没药、乳香、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怀牛膝、川芎、桂枝、制草乌、制川乌,各 30 g,红花、制马钱子各20 g;然后采取恒温熏蒸橡木桶,将功率设置为220 V/50 Hz,并支持工频网电源,将输入总功率设置为≤600 VA,电压安全使用范围设置为200~240V,其温度高低可调;(2)护理人员提前检查所有仪器设备各个零部件是否完整,做好智能熏蒸仪的消毒、清洁处理,然后对桶内外排气及排水管道进行仔细观察,看是否保持通畅;针对中药熏蒸药剂,在打粉处理后按每100 g加水2000 mL比例持续浸泡12 h且开机预热10 min直至药液完全沸腾后进行熏蒸;(3)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再接通电源,利用控制面板设置熏蒸仪器的温度且不得超过125℃,控制熏蒸时间不得过长以30 min为最佳,尽可能将患者患侧肢体膝关节及下肢完全暴露于蒸桶内,结合具体季节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不得于药箱内无药液情况下进行二次加热。

1.3 判定标准

分别统计2组患者中彩超阳性、D-二聚体测定阳性、疼痛值主诉低于3分、Homans征阳性及下肢周径超过3 cm的例数,并且观察2组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计算其总体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该次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次涉及的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此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在彩超阳性率、D-二聚体测定阳性率、疼痛值主诉低于3分率、Homans征阳性率、下肢周径超过3 cm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n(%)]

2.2 两组在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的对比

在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5.26%(3/57),与对照组的 21.05%(12/57)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如果患者绝对卧床时间过长,易导致患者患侧肢体活动受限,进而导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过于缓慢,一旦手术期间损伤其静脉血管则可能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与此同时,临床研究表明,尤其是踝部骨折、胫腓骨折患者,或采取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医护不当的情况下,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颇高。从上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角度考虑,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方案。

基于中医学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属“血淤”“脉痹”等范畴,该类患者往往淤血内生且气血虚亏,出现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怒张及肢体肿胀等临床症状。[5-6]中药熏蒸疗法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用方法,主要经药物药效的发挥,同时在物理热力条件作用下,达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并使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使血液淤滞情况得到有效解除,有助于实现药物快速渗透的目标。并且,中药熏蒸在静脉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关节炎及面神经炎等疾病中应用广泛,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基于中药熏蒸药方中,马钱子、制草乌及制川乌能温经散寒、消炎镇痛及祛风除湿,桂枝、透骨草、伸筋草及海桐皮能祛风抗寒、消肿止痛及通经活络,怀牛膝、红花及川芎能通络止痛及活血化瘀。

综上所述可知:在临床中,针对骨科疾病患者实施下中药熏蒸疗法医治,具备明显的疗效,能够使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因此,值得采纳及使用。

猜你喜欢

熏蒸骨科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