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安医学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探源

2019-11-12程军万磊刘健谌曦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9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程军 万磊 刘健 谌曦

【摘 要】 新安医家在汲取前贤名家经验基础上对大偻诊治认识有独特见解。新安医学诊治时首重脾胃、调补气血,阴中求阳、扶阳为先,扶正固本、培补肝肾,善用药对、升降辅偏,专方论治、精穷奥蕴,针药并施、注重脉诊,对后人进一步治疗大偻,研究和开发治疗药物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大偻;新安医学;学术源流

新安医学发源于古徽州。古徽州地域长期经济繁荣,重文兴教,因此保存着中原文化的传统。新安医学有着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1]。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学“大偻”范畴,《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大偻由此得名。新安因山林多湿气重,并发大偻较多[2]。新安医学很早对大偻就有涉及,且新安医籍中关于大偻、痹病的立论较众,论著甚丰。新安医家对大偻的病因病机认识概括为“正虚邪侵”,正虚为气血不足、脏腑虚弱、产后体虚,邪侵为外感六淫、起居调摄失宜、季节气候变化失常。同时,素体禀赋的不同,决定发病的倾向。具体而言,大偻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外邪侵袭、气血亏虚、脾失健运、肝肾不足、痰瘀互结。此外,新安医家还认为,七情过用亦是导致大偻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安医家不仅在大偻病因病机认识上有所发展,而且在诊治方面有独特见解,现归纳如下。

1 首重脾胃,调补气血

新安医家认为,脾胃虚弱,气血运行不畅在大偻发病中占重要地位,疾病发展过程要明辨脾胃、气血与大偻的关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旺盛,则经络通畅,新安医家在治疗大偻时注重资脾醒胃[3],在治疗的方剂中加健脾益气之品以助药力运行。正如新安医家程杏轩曰:“脾弱而肾不虚者,以补脾为论。”同时,程杏轩根据大偻病情、外邪特点,灵活机动地应用健脾和胃之法,并指出:燥湿为主者以祛风散寒佐之,补脾之剂盖土旺则能胜湿,参以“气足自无顽麻”为寓,通用“蠲痹汤加减主之”。在治疗大偻的方剂中,新安医家徐春圃重用黄芪补气、健脾、扶正以祛邪,参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意。久病不愈正虚者,祛风药如羌活、防风、独活之类,慎用或不用为好,因其大燥,燥则耗气动血,可使邪不除而反伤正,应以养血调气为主,兼以通经达络,只有血脉流通,大偻痛才能缓解,取得疗效。

2 阴中求阳,扶阳为先

新安医家周慎斋强调:“人身以阳气为主,用药以扶阳为先。”“无阳则阴无所卫,无阴则阳无所附,阴阳之相需,如天地相交,不得相失也。但其间有轻重之别,盖阳能生阴,阴不能生阳。凡阴之病,皆阳动失其和而致之也,故扶阳为治病要诀。”在具体临证时,周慎斋对养阴治疗具有独特见解。新安医家吴澄认为大偻内伤虚阳亏损,其治主在肝肾,论曰:“虚劳之人,精不化气,气不化精,先天之真元不足则周身之道路不通,阻碍气血不能营养经络而为痛也。是故水不养木而胁痛,精血衰少而腰痛,真阴竭绝而骨痛,机关不利而颈痛,骨髓空虚而脊背痛,三阴亏损而腿膝痛。”新安医家在治疗大偻阳气衰微时擅长运用四逆汤、甘草干姜汤、白通汤、吴茱萸汤等。

3 扶正固本,培补肝肾

大偻累及肝肾致伤筋损骨之变。肾主骨、肝主筋,祛风湿药物易耗精累及肝肾。因肝木虚则肝中相火不能下达,故大偻出现四肢畏凉;因肝虚不能敷布,故大偻出现屈伸不利。因此,治疗可用大剂填精益髓药以补肝肾,另加血肉有情之品以扶正固本。大偻腰痛治则,应以补肾入督为主。新安医家张锡纯认为,腰脊为督脉主之,凡腰痛肾虚者,皆有督脉不足,治疗应在补肾的基础上,加用入督之品,并指出:“凡人之腰痛,皆脊梁处作痛,此实督脉主之。”“肾虚者,其督脉必虚,是以腰痛。用补肾之剂而引以入督之品。”周慎斋温补元阳以熟地黄、巴戟天、肉桂、紫河车、鹿角胶等,填补真阴以生地黄、枸杞子、猪脊髓、龟板、鳖甲等。既补助真元也宣通经络,气血流通则痹自愈。另新安医家在扶正固本时也注重考虑疾病的发展和转变。新安医家汪昂根据大偻的证候特点,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膝作痛、冷痹无力属肝肾虚热者。汪昂治疗大偻时,坚持扶正以“未病先防”的原则遣方用药,治以宣通佐以补肝肾。新安医家孙一奎以枸杞子、杜仲、龟板、大附子等补肾元壮肾阳,以晚蚕砂、薏苡仁等健脾化湿行气,以丹參、红花等活血行血(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4])。

4 善用药对,升降辅偏

药对是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体现了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优势[5]。新安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结合用药体会,形成治疗大偻的用药经验,配伍药对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孙一奎常配伍应用治疗大偻的各证型[6],如属血瘀者加用当归、红花,当归补血活血,红花养血活血,两药配伍补血、活血而不伤正气;大偻之肿胀、疼痛属肝肾亏虚者加用威灵仙、苍术,威灵仙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利水消肿,苍术健脾燥湿、祛风散寒,两药合用,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消肿的作用。孙一奎根据大偻证型选择适当的活血化瘀类药物配伍应用,属风湿热和阴虚者加用芍药、牡丹皮、丹参等,各药均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另新安医家在大偻治疗中着重酌盈济虚,以升降辅偏救弊。王仲奇认为:“阴阳五行,参伍错综,迭相为用。气有偏胜,故理有扶抑。”如遇大偻抑郁症患者,王仲奇诊为“清阳失旋,乾纲不振,精神为之萎靡,神恍善忘,清窍不宣,心常怦怦然,志意不乐,或呕痰吐酸”,故法当振其乾纲,使清阳复辟,药用灵磁石、旋覆花、石菖蒲、野茯苓、桂枝、淡干姜、益智仁等调节升降平衡。

5 专方论治,精穷奥蕴

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是中医学精髓。新安医家吴崑《医方考》指出:“弗明方之旨与方之证及诸药升降浮沉、寒热温平、良毒之性,与夫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反正类从之理。”吴崑博览约取,价释方义,注解病证,上奉中医经典,下参诸贤之说,每门病证首论总体病机及诸家之说,每首方剂后面附有论述,如阳明虚,宗筋失养,不能束骨而利机关,令人手足痿弱者,以四君子汤主之;肾虚腰痛者,青娥丸加黄柏知母方主之。新安医家孙文胤专病专方,用立安饮治肾虚腰痛;散痛饮治瘀血所滞,两肾作痛;调荣汤治闪挫腰痛;祛湿汤治腰痛重坠如带数千钱者,内有湿热也;奇妙丸治妇腰痛,血凝气滞经水不调,肾经虚极;煨肾丸治肾虚腰痛;肾着汤治腰痛体重,腰冷如冰;青蛾丸治一切腰痛,肾虚血少,痛时腰冷寒邪凝滞,气血不和等证;神功散治一切腰痛,不论肾虚,血滞闪挫立效。在脊痛治疗上也如此,桂附汤治脊痛筋挛急服;散湿饮治脊内酸痛;虎兔丸治骨髓冷痛,背脊酸痛。

6 针药并施,注重脉诊

新安医家徐春圃认为,针灸具有奇功伟绩,因此大偻治宜用针灸。程杏轩曰:“肘痛引肩,不可屈伸,寒热,颈项、肩背痛,臂痛,痹不仁,天井主之。”“臂不可举,头项痛,咽肿不可咽,前谷主之。”吴崑通过“以药明针”的方法,提出“针药二途,理无二致”的观点,并广泛应用到临床实践中[7]。孙文胤把脉分为6个部分,左右手之寸、关、尺,又分五行之性,每行之中又分为阴阳表里,如右手寸为肺属阴属里,其表为大肠属阳;关为脾属阳在里,其表為胃属阳;尺为命门属阴属里,其表为三焦属阳,半表里为心包络厥阴经;左手寸为心属阴在里,其表小肠属阳;关为肝属阴在里,其表为胆属阳;尺肾水属阴在里,表为膀胱属阳。在脉诊方面指出,腰痛之脉,多于沉弦,沉为气滞,弦为损肾,濡细伤湿,涩为瘀血,滑乃痰火,洪大肾虚,脉带沉滑易痊。吴谦在《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中提出:“脉尺相应,尺寒虚泻,尺热病温,阴虚寒热,风病尺滑,痹病尺涩,尺大丰盛,尺小亏竭。”说明在脉诊方面大偻脉涩,结合脉诊,可以辅助诊断大偻。

7 小 结

综上所述,新安医家在汲取名家关于大偻论述基础上,治疗方法也逐步多样化。新安医家既认识到大偻致病的“热、痰、瘀”等病理因素,又认识到阴阳气血不足、肝肾脾胃亏虚在大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后人进一步诊治具有深远的影响。

8 参考文献

[1] 刘健,万磊.新安医学对痹病辨证论治的创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7):2269-2271.

[2] 范为民,李艳,俞志超.新安医家治痹医案四则[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1):53-55.

[3] 俞志超,李艳.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治痹思想初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33(4):57-58,61.

[4] 刘柳青.新安医家孙一奎治痹医案四则[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9):64-65,68.

[5] 郭锦晨,刘健,汪元.刘健教授临证治痹常用药对举隅与学术渊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3):31-33.

[6] 肖书毓.孙一奎治痹证验案3则探析[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9(6):17-19.

[7] 陈悦,李静,吴子建.新安医家吴崑针灸治疗痹症的经验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7):949-951.

收稿日期:2019-05-29;修回日期:2019-06-29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
晨僵、腰痛须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核磁共振对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生育吗
芙蓉膏联合中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数据挖掘及关联规则研究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1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应力性骨折的护理
腰部持续晨僵,小心强直性脊柱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5例体会
解毒利湿化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机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