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地方工科院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

2019-11-12于淼于晨颖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创新创业

于淼 于晨颖

摘 要:系统构建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教育体系,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创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方工科院校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存在创业意识薄弱,创业认知存在偏差;创业经验欠缺,创业适应能力较弱;创业意志缺乏,创业行为难以坚持等现实困境。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应改进教学理念,确立工科学生创业合理认知;健全培养体系,完善创业心理素质养成路径;营造浓郁氛围,搭建工科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关键词: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创业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8-0177-02

对工科学生进行创业心理素质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既有利于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缓解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是地方工科院校参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的有效实现路径。

一、创业心理素质的内涵

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成功创业的基础。创业素质最早由英国教育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于1912年提出。林磊认为创业心理素质是与个体创业活动密切相关,对个体创业活动成败构成直接影响的也理素质,是个体创业素质的基础[1]。Li yue认为,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创业者的心理素质的评估,对人的心理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情感、认知、记忆、言语、意志、性格、气质等构成要素[2]。笔者认为,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在遗传、社会、家庭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体现个体心理特点、品质、行为等的创业动机和行为。虽然创业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后天的环境教育尤其是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才是影响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至关重要的因素。

二、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现实困境及成因分析

(一)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创业重视程度的日益增加,地方工科院校逐渐始重视并实施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心创业心理素质呈现以下特征。

1.创业意识薄弱,创业认知存在偏差。一项对400名工科学生的调查发现,只有15.84%的学生表示毕业后有创业打算,而真正付诸实践的学生屈指可数,创业意识薄弱[3]。很多学生就是为了掌握一门技术,毕业后能够从事技术性工作才选择的工科专业。所谓的“铁饭碗”工作,在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依旧受到追捧,热度不减反增。此外,部分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围绕创业竞赛开展,建立竞赛团队、参观地方创业园等,这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参加比赛。也有学生认为创业就要像开大公司,自己在经济实力以及個人能力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创业敬而远之。

2.创业经验欠缺,创业适应能力较弱。多数工科学生学业繁重,虽然有部分学生有过创业想法,志向远大,但是未做好创业心理准备,抗挫折、抗打击能力比较弱。创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创业初期,学业、经济、创业事宜等诸多事务均需兼顾,一旦遇到挫折,多数工科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退缩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3.创业意志缺乏,创业行为难以坚持。多数工科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很少有学生可以独立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选择放弃。真正能做到顶住压力、继续坚持下去的学生少之又少,缺乏支创业毅力。另外,部分学生比较浮躁,频繁跟风更换所谓的热门创业项目。

(二)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成因分析

目前,地方工科院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不容客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社会层面而言,地方工科院校跟综合性高校相比,竞争中整体上处于劣势,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此外,社会对大学生创业认可度不高,对职业和创业会产生道德评价,片面地认为创业就是“不务正业”。

2.就学校层面而言,虽然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在探索中前进,但是出发点也多是仅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3.就创业大学生层面而言,工科学生最典型的气质特征是谦虚、认真、谨慎、保守,而创业恰恰需要创新和突破,因此,工科学生的人格特质在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其创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多数学生没有进行过明确的职业规划,未形成清晰的职业目标,因而抱着“得过且过”的职业态度,严重制约了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升工科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几点思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已然成为工科学生择业选择之一,而优良的创业心理素质是成功创业的基础条件。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也就成为高校创业课程的重要内容。创业心理素质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发挥高校主导作用外,创业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容忽视。

第一,改进教学理念,确立工科学生创业合理认知。当前工科学校单维度、被动式纯输入式的工作理念已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业内驱力。地方工科院校是培养工程的摇篮,其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工科学生的就业趋向。工科院校应根据工科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克服工科学生毕业后找一个“铁饭碗”工作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为将来创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纠正学生对工科领域创业的偏见,使学生认识到对所在行业有新的理念,并付诸实践也是一种创业。其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科学生创业和心理健康类课程,引导学生们树立合理的创业观。通过课堂讲授,将知识内化为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品质,进而缓解创业压力。最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和语言表达技巧。

第二,健全培养体系,完善创业心理素质养成路径。健全工科学校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科院校的教师应该既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又具有自然科学知识素养,既有授课能力又具实操经验。高校应组织创业教师积极进修、调研,累积创业经验,除了引进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师,重视包括学生辅导员在内的党政教育力量外,聘请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导师,充分发挥他们在工科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工作中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优势。二是加快校内外资源整合。学校应设计符合工科学生特征的方案,调动一切有利于促进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和提升的校内外资源,通过整合实现利用效益最大化。高校要充分利用毕业校友和企业的资源,提供更多创业心理素质实践平台和岗位,在实践提升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三是建立创业心理素质教育平台。学校应积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创业课题,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心理素质教育平台,培养学生良好创业心理素质。

第三,营造浓郁氛围,搭建工科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创业氛围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隐形教育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和理念。在工科院校建立良好的创业舆论氛围,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和艺术修养,对于培养良好的创业精神和心理素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发挥新媒体范围广、影响力强的优势。工科院校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贴吧和论坛等新媒体,宣传、报道工科学生创业的真实案例,不断激发工科学生生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信心和创业热情。其次,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交流活动。除了举办交流会、报告会和专家讲座外,开展酒会、参观、素质拓展、体验式培训等学生喜闻可见的交流形式更容易被工科学生接受。这些交流活动,一方面拓展了他们的创业视野,在实践中启迪学生的创业兴趣,另一方面在交流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交流能力、社会交往以及创新等能力等。最后,设立创业基金。通过设立创业奖励基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工科学生将创业热情转化为创业实践提供资金和平台支持。

参考文献:

[1]  林磊.中美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7):70-74.

[2]  Li yue,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quality[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7):644-650.

[3]  汪佳.地方工科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责任编辑 陈 鹤]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创新创业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培养方式探讨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科发展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