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农业强省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2019-11-12曹月玲朱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8期

曹月玲 朱平

摘 要:自2018年1月2日起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当前正处于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关键时期。在分析河北省农业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当前在农业发展上存在的問题,基于科技协同创新与产业链融合理论,寻找河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科技协同创新;产业链融合;农业强省战略;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8-0009-04

河北是农业大省,但还不是农业强省。自2017年以来,河北省三农事业扎实推进,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目标迈出坚实步伐,正处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关键时期。

一、河北省农业情况分析

(一)农业耕地状况①

2009年末河北省耕地面积656.14万公顷(9 842.03万亩),到2016年耕地面积为652.05万公顷(9 780.75万亩),在这期间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受国家耕地红线政策影响,河北省的耕地面积基本会维持在这个水平。

河北省灌溉耕地面积2009年末为401.37万公顷(6 020.4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1.17%;2016年末为412.91万公顷(6 193.6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3.33%。在2009—2016年间,灌溉耕地比例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略有上升。这说明,在河北省还有大概36%的耕地缺少水利设施,会受到干旱的影响。

河北省2009年人均耕地1.4亩,2016年人均耕地为1.31亩,河北省的人均耕地面积在近十年内一直在下降。

综上所述,河北省总耕地面积基本稳定,但人均耕地面积有所下降,并将维持下降的趋势。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农业灌溉设施和农业排水设施不断完善,有利于农业生产,但仍有1/3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而且近年来,乡村户数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在耕地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每户平均耕种面积减少,小户经营阻碍了大型的农业机械化设施的实施,阻碍了产业化经营,使得规模效益下降。

(二)农业产出状况

河北省粮食产量总体呈现出在波动中增长的趋势。2016年河北省全省粮食产量达到了3 460.2万吨,位居全国第7位,其中谷子、小麦等优势粮食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1位、第3位。

在农业经济总量上,河北省农业总产值及增加值不断增加,与2010年相比,到2016年两项指标平均每年增长5.92%和6.05%。2016年,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71%,蔬菜产量达到8 193.4万吨,占当年全国蔬菜总产量的10%,稳居全国第2位,棉花、禽蛋、牛奶产量稳居全国第3位,肉类总产量稳居全国第5位,为保障大宗农产品基本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2016年粮食产量、农业产值情况(如下页表1和表2所示)。

二、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自2018年1月2日起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河北作为农业大省,近几年来现代农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凸显出来。

(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依然偏低

完善、先进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现代化装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然而目前河北省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依然偏低。

1.农田水利设施不足,旱涝保收地块比重不大。至2016年末,河北省旱涝保收田为359.76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55%,而且这一数据从2009年开始就基本稳定。这说明,仍有45%的耕地面积还要受到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影响。至2016年末,喷灌、滴灌、渗灌设施的耕地面积仅为60.19万公顷(902.88万亩)。

2.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河北省是水资源匮乏的省份,河北省亩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67,远低于发达国家农田灌溉水利用率0.8的水平;灌溉用水主要水源中,使用地下水的农户和农业生产单位占88.32%,地下水超采严重。

3.农业设施的现代化不足,防灾减灾能力较弱。2016年,实际机耕面积547.3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62.8%;机械播种面积666.9万公顷,占76.5%;机械收获面积539.7万公顷,占61.9%。农业生产机械是提升农业生产率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河北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明显不足,机械投入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甚至部分地区的农业设施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使用。

(二)农业生产方式仍为粗放式生产

1.粮食作物整体单产水平不高。河北省作为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之一,长期以来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整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2016 年每亩粮食产量比全国平均多17公斤,但仍远低于我国东部、中部和东北区域的粮食亩产水平。

2.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大、利用率低。2015年全省农用化肥、农业农药和地膜年用量分别达到335.49万吨、4.14万吨和 6.5万吨,投入持续高位;同时,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均不足35%,当季地膜回收率不足40%。农业废弃物量大且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低。病死畜禽采用化制、发酵、碳化法无害化集中处理的不足30%。①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传统的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式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亟待转型升级。

(三)农业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河北省农业结构不断走向优化,但是农业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较突出。

1.农业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不完全匹配。不能充分利用河北省的资源优势进行农业生产,导致产业结构和资源不匹配。例如,河北省水资源贫乏,但高耗水的冬小麦等作物大面积种植,低耗水的饲草料种植面积偏少,造成水资源过度消耗。

2.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存在脱节,农业全产业链尚未形成。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1.5∶1,低于全国2.2∶1的水平。农产品产后处理发展不足,蔬菜产品分等定级比重不足30%,果品商品化处理率仅30%。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不高。各地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同质化严重,产业区域集中度不高,优势产业带尚未真正形成。

3.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亟待加强,农业规模化发展滞后。土地流转发展较快,但土地流转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流转不规范、扶持政策落地难、流转管理和服务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河北省人均耕地面积一直在下降,每户的人口数也在降低,以农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很难形成规模效益。2016年,河北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有1 982.63万人,但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仅有45.37万人。

(四)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平均受教育水平偏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农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依然偏低。截至2016年末,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4.55%,②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为22.09%,55.1%的农业从业人员是初中水平。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农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人工智能的出现,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甚至是智能农业转变,而较低的受教育程度会制约农业从业人员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制约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制约农业产业的整体提升和发展。2015年河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53.6%,比上年降低1.6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农业经营主体多以家庭为单位,种植知识多以经验的代代相传为主,因此农业从业人员并不重视文化程度的提升。

三、河北省农业强省战略实施路径

在中国实施乡村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背景下,河北省如何抓住政策利好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化,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按照《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 2020 年,全省现代农业建设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三个突破、两个提前、一个基本形成”的总体目标。

(一)加强产业链融合,推动“第六产业”的发展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产业”即以农业为主体,将农业向二、三产业深入延伸,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产业,从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因为“1+2+3”等于6,“1×2×3”也等于6,因此称为第六产业。

在河北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提升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强产业链融合,推动“第六产业”的发展。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在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时,应在政府规划的总体框架下进行,充分利用河北省农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引导各地区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明确地区产业的发展定位与方向。另外,政府要对“第六产业”的经营主体给予资金支持,对其实行信贷优惠、税收减免以及加工设备的购置补贴。

2.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2017年6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的实施意见》,出台一系列政策来鼓励支持为农产品营销提供互联网销售平台。信息时代,互联网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传递,要学会利用先进的技术为销售服务,拓宽销售渠道,通过销售的增加調整生产、刺激生产。

3.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河北省虽是农业大省,但是缺少强有力的农业产品大品牌,农业产业缺少龙头企业的引领,市场占有率不高。以消费者为中心,根据地域差异、自然禀赋、人文和工艺传承,以差异化竞争为导向,创建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以优质农产品品牌来求得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提高,从而加快提升全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二)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绿色农业

《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河北省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大、利用率低。”同时,农业废弃物量大且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低。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构建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机制,开展以农业绿色生产为重点的科技联合攻关。在农业投入品减量高效利用、种业主要作物联合攻关、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地环境修复和农产品绿色加工贮藏等领域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

1.应强化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在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前提下,扩大机械播种收的面积,扩大旱涝保收地块的面积。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培育优良品种。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到田率、普及率和应用率,促使农业各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从而稳定提升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应强化科技对农产品加工及销售的支撑作用。利用科技,积极研究改进农产品加工工艺设备和水平,大力开发各类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要利用先进的销售网络,利用电子商务、订单直供、中央厨房配送等新业态和新销售手段,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3.应强化科技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大科技投入,研究和应用节水灌溉,研究和应用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技术,减少有害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消耗,提高生物绿色防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

1.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优化粮食结构。要根据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安排粮食生产。例如,河北省水资源贫乏,但高耗水的冬小麦等作物大面积种植,低耗水的饲草料种植面积偏少,造成水资源过度消耗。因此,要根据自然禀赋进行生产。

2.加强种养业的结合。当前,河北省种养业结合不紧密、循环不畅。粮经饲结构不合理,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饲草料生产严重不足;耕地地力下降与养殖业粪污未能有效利用并存。因此,要调整种植结构,建设优质规模化牧草种植基地,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

3.进行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规模化经营(张歆越,2016),是指根据区域的耕地资源、社会经济、物质技术装备及政治历史等条件的状况,确定适度的农业经营规模,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式。

随着人均耕地越来越少,以农户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生产规模化越来越小,也使得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几乎没有。因此,要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功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四)培育新型农民,强化现代农业人才支撑

现在是信息时代、技术时代,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新型农业从业人员,因此亟待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素质,造就和壮大具有现代农业经营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以强化人才对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1.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稳步推进高中教育和高职教育。另外,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以普遍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促使农业从业人员由传统的农民向高素质、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兴职业农业从业人员转变。

2.培养农业发展带头人。农业进行规模化经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具有前沿意识、科技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来引领。一方面在现有的农业从业人员中大力培养现代农业经营人员,另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退伍军人、外出农民工等各类人才在农村进行创新创业。

四、结语

河北省正处于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重要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依旧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粗放式生产、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河北省应依托科技,加快产业链融合,优化农业结构,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发展可持续的绿色农业。

参考文献:

[1]  刁广付,张悦玲,王健.河北省主要农业生产条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0).

[2]  冯雪芹,李梦影,陈薇.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政策着力点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8,(4).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

[4]  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2016-09-01.

[5]  徐宁,张丽云,邸明慧.以“第六产业”推动河北农业现代化途径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43).

[6]  陈曦,欧晓明,韩江波.农业产业融合形态与生态治理———日韩案例及其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18,(6).

[7]  迟姗姗.推进黑龙江省“第六产业”发展的建议[J].商业经济,2018,(1).

[8]  中共中央办公厅國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2017-09-30.

[9]  徐晓敏,李志娴.河北农村“双创双扶”促进机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

[10]  吴海峰.现代农业强省的内涵特征及建设路径探索[J].农村经济,2017,(11).

[11]  张歆越,任丽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北省农业经营现状及问题研究[J].绿色科技,2016,(24).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