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2016-11-07易齐涛
易齐涛
摘 要: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环境保护相关通识课教育在我国高校普遍开展。本文结合一般工科院校实际a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从环境问题一般认知、环境问题原因认知、解决问题途径认知等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一般工科院校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总体认知情况,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包括通识课课程设置相关建议和改善方案。
关键词: 工科院校 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 教育现状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面临较为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从1994年的《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到201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已深入人心,环境保护事业稳步向前推进。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最迫切需要的是所有公民的觉醒和一致行动,尤其是青年一代,他们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的意识、伦理、知识、信念,都极大程度地决定世界的未来。目前,环境通识课教育在我国高校中已经得到普遍开展,在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社会实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3]。特别在理工科院校,各专业领域和环境保护相关性较大,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十分重要。本研究以安徽理工大学本科生为对象,对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环境保护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强化相关课程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一、安徽理工大学环境保护通识课教育开展情况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全国最早开展矿业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随着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学校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医、管、文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采矿、能源、安全、地质及相关专业是其特色专业,同时和环境保护关联性较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近5年均设置成全校公选课,主要针对非环境科学及未设置相关基础课的相关工程专业的学生,每年选修课人数800人,占在校本科生生人数的1/30。
二、问卷调查方法
本问卷于2016年3月在安徽理工大学随机发放,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6份,有效问卷186份。问卷共设置4个部分,分别为:(1)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及家庭职业背景等方面;(2)对环境问题的一般认知,包括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公众环保意识、主要环境热点及了解途径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3)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判别认知,涉及政府、公众及企业三个主要层面;(4)解决问题途径的认知及相关预期。
调查学生中理学、工学及其他学科(经管人文等)学科学生人数所占总人数比率分别为14.84%、75.27%和9.89%,男女生比率分别为84.07%和15.93%,体现了工科学校的主要学科特点,四个年级的学生百分比率分别为15.38%、32.97%、23.08%和28.57%,分布比较均衡。
三、调查结果分析
在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般工科院校学生对我国环境问题的总体认知情况。
(一)环境问题的一般认知。在对环境问题的一般认知部分,大部分学生对环境问题十分关心,其中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百分比率为65.38%,关心的占35.16%,而不关心的只为1.10%,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及自身生活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认为我国环境质量很好或逐渐改善的比率为24.18%,而认为一般或较为稳定的占53.85%,不好或恶化的占到30%以上,表明我国环境质量离较理想状态还有不少差距。
在对不同环境问题感知中,大气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及固体废物(垃圾等)被认为存在主要问题,认为大气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占51.10%,而认为水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占24.47%,其次分别为土壤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及生态环境问题,各占10%左右,即学生对日常生活、个人健康的相关的环境问题关注度最高。
在了解环境信息和认知途径方面,新闻媒体所占比率最高,为78.57%,其次是政府宣传,占11.54%,其他途径如相互交流、实际调研等方式所占比率极少。尽管我国政府机构在环保宣传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其关注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使人感同身受且表现方式单一,这两个原因得到了71.43%的调查学生的认同。
问卷还考察了学生对我国一般环境政策及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对世界环境日的判断中,只有36.81%的学生能够作出正确选择。而对热点环境词汇“生态文明建设”、“新型能源”等,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听说过但了解较少,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56.59%和73.63%。相对比较专业的政策如“水污染防治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计划”,选择不知道的学生占了58.24%和65.38%,选择听说过但不了解的学生比率分别为26.92%和25.82%。而认为和环境问题最相关的专业中,65.93%的学生选择了“化工”,23.08%的学生选择了农牧渔业,其次是制造业,为17.03%。由此可见,一般工科院校学生对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及国家相关的环保政策缺乏了解。
(二)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认知。关于对环境问题的原因认知方面,主要设置了人们环保意识、政府责任及法律制度、企业利益、人口与资源、经济发展模式、环保技术及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选项,79.67%学生将环境问题原因归结于“人们环保意识差“,其次认为“企业主要重视自身利益而忽视环保”的学生占63.19%,而认为“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及“法律制度不完善或执法不严”两项的选择比率分别为48.21%、48.90%,涉及我国国情的人口、资源、产业结构与环保技术的相关原因只占到20%左右。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将问题归结于管理和意识层面,而对我国实际情况认识不够深入。
认为政府对当前污染的监管力度一般或不够的占42.86%和52.20%,有趣的是,在最主要责任认定方面,政府、企业和公众意识分别占12.09%、12.64%和73.63%,即大部分学生充分认知到环境保护涉及每一个公民的切身责任问题。关于经济发展济和环境的关系认知中,选择“环保优先”、“经济优先”、“二者并行”和“二者矛盾、不可调和”的人数分别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0.88%、10.44%、64.29%和7.14%,可见大部分人对经济发展和环境可协调发展或实现环境友好是认可的。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认知与预期
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配合、社会的监督、公民的参与、完善的管理均被认为同等重要。在有效防治环境污染措施方面(多选),81.32%选项是政府加大宣传和监管、治理力度,78.57%是工厂排污治理,其他的措施分别为环保意识提高、媒体宣传,这两个选项的选择比率为64.84%和60.99%。在投资机制方面,77.47%的认为应当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适当支持、投资方式多样的多元投入机制。
问卷同时设计了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意识地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资源问题,42.86%的人选择了“经常”,42.86%选择了“偶尔”。对于“如果生活必需品因为提高环保要求而价格上涨您是否愿意,如果愿意,您能接受价格上涨的范围是多少”的问题,愿意接受5%上涨幅度的人占40.11%,5%~10%的占34.62%,在超过了10%的幅度后,90%以上的人不愿意接受。同时,如果学校组织开展有关环保活动和参加的兴趣活动发生时间冲突,37.36%的学生选择参加环保活动,其他的人则选择参加兴趣活动或下次有兴趣再参加。
在日常生活环保意愿中,63.74%的人愿用环保袋替代塑料袋,87.91%愿意使用节能灯,82.97%愿意节约用水,做到循环使用,76.37%的愿意将带到教室的早餐或用完的废纸随时带走,但只有44.51%的人能拒绝一次性的生活用品,76.37%的可以做到约束自身行为,注意保护环境。
在实际行动方面,当受到周边生活环境困扰时,45.05%的人选择行动起来做点什么去改变现状,其他则选择适应和离开环境。而对于“如果所有其他条件允许,您是否会考虑移民到环境更好的国家”这样的问题,33.52%选择“会”,其余则不确定。关于环境预期,设置了“您认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还需多少年能达到一个您期待的状态”这样一个问题,选择5年的学生仅仅占1.65%,10年、20年内的分别占17.58%和35.16%,50年及以上占26.92%和18.68%,表明一般院校的工科学生中,尽管大部分学生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信心充分,但认为需要较长的时间。
四、结论
针对一般工科院校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问题认知情况,得出了以下几方面的重要结论:
(一)绝大部分大学生对环境问题十分关心,最为关心的是和实际生活环境及自身健康息息相关的主要问题,其中对大气环境问题最为关注。学生主要通过新闻媒体来了解相关环境知识,但总体上对国家的重要环保政策、环境热点问题了解较少,部分仅限于听说。
(二)在对我国环境环境问题原因认知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政府、企业、公众意识等方面同等重要,但对涉及我国国情的人口、资源、产业结构与环保技术方面认知较为缺乏。即大部分学生将能将问题归结于管理和意识层面,而对我国实际情况认识不够深入。
(三)对问题解决办法与预期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配合、社会的监督、公民的参与、完善的管理同等重要,认同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适当支持、投资方式多样的多元投入机制。在个人行为方面,大部分人愿意选择较为环保的生活方式,但在环保活动和个人兴趣活动、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仅有1/3左右的人会选择以环保利益为重,即大部分人以生活的便利为优先考虑。在环境质量预期方面,大部分学生学生有信心,但认为需要时间较长,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
综上分析可知,目前一般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关注和关心我国的环境问题,对环境问题的原因认识也较为深刻,但总体上相关环保知识缺乏,对国家重要的环保政策及相关战略认知不足。因此,工科高校结合专业或行业特点,积极开展环保意识和素质教育有良好的基础,但在促使教育切实转化为学生理念并付诸实践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对相关课程在教学方向、内容设置和教学效果方面应予以重点加强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彭赵旭,闫怡新,李金荣.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兼议强化公选课教学效果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5(12).
[2]王洁.高校环境教育公选课建设研究——以三峡大学《环境保护》公选课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2015(S2).
[3]赵本良,章家恩,秦钟.高校公选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实践及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