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探究
2019-11-12黄耿春
黄耿春
[摘 要]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开端。渗透思维品质培养的课堂导入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开阔学生的思维,为课堂活动开启思维的大门。基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高中英语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导入模式:基于思维启发,进行开门见山式导入;基于思维延伸,进行悬念设置式导入;基于思维碰撞,进行思辨养成式导入;基于思维发展,进行活动探究式导入。
[关键词]课堂导入;思维品质;高中英语
[中圖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5-0027-03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当中十分强调对包括思维品质在内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当中的渗透培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展以思维品质为核心的跨域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与学习创新能力。实际上,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渗透对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育,是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从一节课的最开始,笔者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结合自己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辨析各种语言与文化现象,构建新的认知,学会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富有创意的表达。
一、课堂导入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意义
很多教师和学者都明确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他们探究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进行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原因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决定着他们今后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而课堂导入环节是最直接,也最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课堂教学环节之一。
1.提升思维活跃度
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一些简单的常识测验、话题探究、情景交际、语言游戏等活动都可以作为课堂导入,这些活动的特点就是需要学生之间进行交际,师生之间进行沟通。进行语言交际的时候需要学生思维灵活,所以只要课堂导入环节的活动能够基于教学目标设定得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就可以在导入活动中提升思维活跃度,为后续的课堂活动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2.开阔思维
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就要引导学生在用英语描述某个问题或者分析问题的时候改变和拓展思维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堂的短视频形式也成为导课的一大助力,这样的导入形式可以把文化、生活、语言浓缩在一个短视频中,从不同的视角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辨析各种现象,借助这种小天地大容量的导入形式,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一开始就开阔了思维。
3.提升思维品质
语言是依托于特定情境的,所以在导课的环节中,笔者设定具体的情境来让学生运用语言,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进行意义和意图的表达,合情合理地评判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并且在运用语言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思考与解决一定的问题,其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提升,最后解决问题的效率就是其思维品质的体现。
二、基于思维品质培养,探寻特色化课堂导入模式
既然思维品质对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就必须注重在课堂的一开始,通过导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的主题、语篇,不同的学生,决定了课堂导入方法的千变万化。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导课形式。
1.基于思维启发,进行开门见山式导入
开门见山式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其特点就是能够很好地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主题等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手段呈现出来,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直入主题。另外,复习、检测等以旧知唤起新知的手段,也是开门见山式的导课形式,它有利于体现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促使学生直接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究。
【案例一】在选修七第三单元Under the Sea引入新课时,可以在课前放一段《海底总动员》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剧中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直接引入:“Lets go with Nemo to explore the beautiful world under the sea.” 顺利地将学生的思维牵引到单元的主题中来。
【案例二】在开始教学必修一第四单元“定语从句”这一语法项目之前,笔者设计了这样两个谜语:
①It is a tool which is used to awake people usually in the early morning.
②It is a tool that people use to calculate in ancient China.
把谜语投影出来,答案用图片来表示。通过谜语的形式,直接导入定语从句,借以唤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也为定语从句的使用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用实例,自然地过渡到本课主题的学习。
可以说,开门见山式的课堂导入方式是引导学生思维方向的路标,通过启发思维,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活动开启思维的大门。
2.基于思维延伸,进行悬念设置式导入
悬念设置式的课堂导入是一种带着问题导入的导课类型。因其导入方式的独特性,还有问题答案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这种带有悬念的问题在英语课堂中更能吸引学生把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活动主题中来。进行导课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具体的学情,把握好问题的深度,设置具有探索性和研究性的任务,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探寻新知的欲望,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问题的更深层次。
【案例一】必修一第三单元Travel Journal的话题是“旅游交通”,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时候,笔者通过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悬念的设置。首先,幻灯呈现几张《湄公河行动》的电影海报,但是去掉相关文字信息,引导学生初步讨论。接下来播放一段介绍湄公河地理知识的英文短视频(隐去“湄公河”的名称,但又要能突出湄公河景色的主要特征),然后组织小组探讨:“Today, we will travel to this river. How can we make the plan before we explore the source of the river? Some friends in the text will help us.” 然后快速地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开始阅读。
【案例二】选修八第四单元的课文是电影《窈窕淑女》的剧本,笔者在课前热身部分通过三幅图片引出有关皮格马利翁的希腊神话故事,先让学生打开思路,讨论这个故事,接着提出三个问题:Have you ever seen the film My Fair Lady? Does the lady Eliza Doolittle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Pygmalion? What is Pygmalion Effect? 让学生带着悬念进行剧本的阅读,并引导学生通过初步阅读,探讨卖花女与皮格马利翁两者之间的关联,引出对Pygmalion Effect现象的讨论。
通过这种带着神秘感的悬念设置,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引发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面延伸,让学生带着问题顺利地进入到课堂的主题活动中来。
3.基于思维碰撞,进行思辨养成式导入
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得益于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和现象的不断怀疑、思考。英语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和提升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批判。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一开始就能进入一种批判性思维的状态,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后续的课堂活动中勇于审视不同的观点,自信地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因此,在导课环节中,可以向学生呈现鲜明对立的观点,通过演讲或辩论的方式开展课堂活动,引发思维的碰撞,让学生产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案例一】选修七第五单元的主题涉及“出国留学”,笔者在课堂导入中,根据这个话题,先呈现几幅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se famous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Which university will you choose after you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Home or abroad?”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发表了不同看法。接着,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组织辩论活动,围绕辩题“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in a foreign country?”来开展活动。学生通过这种开放式互动,产生强烈的思想冲突,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案例二】“克隆”这个话题,无疑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在选修八第二单元Cloning的阅读课导课中,笔者先让学生观看电影《侏罗纪公园》的一个片段,引入单元主题,然后把学生分成8组,引导学生讨论问题:“What is cloned? What problems may arise when humans are cloned?”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出相关的理由,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简单的报告,陈述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地产生碰撞,通过一定的思辨过程,最终形成对这个话题的个人见解,自然而然地引出课文“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
笔者充分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的理性思考,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学会用批判性的态度去处理问题,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在课堂的一开始就能得到落实。
4.基于思维发展,进行活动探究式导入
探究式活动就是把要学习的核心内容或主题通过活动设计的形式展现在课堂上。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都是“演员”,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因此,在导入新课时,笔者通过新课的背景知识或与之相关的主题材料,设置一定的语言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行活动探究,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互助等方式积极参与并融入语境活动中去。
【案例一】在执教选修六第三单元A Healthy Life时,笔者采用了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导入。先呈现与吸烟危害性有关的6幅图片,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展开头脑风暴,进行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每表达一个与吸烟危害性有关的句子得一分,最后评选出获胜小组并颁发小奖品。竞赛中学生表现非常积极,踊跃为小组争分。竞赛结束后,笔者进行总结:Im very glad that you know so many bad effects of smoking. But have you ever smoked? And where could you get good advice on stopping smoking? 然后开始本单元话题的学习和交流。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导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问题的探究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
【案例二】必修三第三单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的單元主题是“财富与人生”,在课堂的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一段彩票开奖的视频,设置情境:“Suppose you get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by buying lottery tickets and become a millionaire. 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 money?”通过头脑风暴,让学生讨论如何花钱,这无疑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辨别现象,表达观点,提高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充分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为后续的课堂活动作了良好的思维状态方面的准备。
对于高中生而言,英语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简单的语言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英语学习当中学科思维品质的优化以及提升。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笔者注重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来抓,从课堂导课环节开始,活用、巧用各种方式方法,切实有效地保证学生思维品质的培育和发展,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梅德明. 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3] 曾美灵.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探究[J]. 英语教师, 2015(19):30-31.
[4] 陈春林. 高中英语探究式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 英语教师, 2009(12):61-62.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