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学习投入 提升语文教学效能

2019-11-12王文玉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效能学习投入深度学习

王文玉

[摘   要]学生学习投入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投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从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认知投入、行为投入入手,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零散记忆到系统关联,从叙述模仿到灵活迁移。

[关键词] 学习投入;深度学习;学习效能;教学效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5-0011-02

我们的时代正从“知识中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以素养为导向的高中生学习效能实践研究”要求改变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型课堂。课堂学习不仅指向知识的获得,更强调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后天的习得能力,提升学习效能,让学生成为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自主学习者。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习指向核心素养学习,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是听说读写的升级,学习行为本身就指向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语文技能的获得。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要想尽办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能。

学习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顺利完成学业任务的行为能力的信念,是自我效能在学业领域中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学生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以及对自身学习效果的客观表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投入,将会给学生的学习效能带来质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只有实现师生的共同投入,才能使效能最大化。学习投入指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努力程度、坚持性以及伴随着的积极情感,它可从认知投入、情感投入、行为投入等维度来考量。本文仅以语文新课设计为例,来谈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投入,提升教学效能。

一、情感投入——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情感投入是指学生在完成与学习相关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积极情感表现为对学习充满兴趣,愿意投入自己的精力、注意力、意志力、坚持力等,对学习充满信心,主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不能满足于知识传授,而应该思考如何将文本和学生情感、经验等结合起来,因为文本和生活经验本就有一定的关联,在解读文本时,学生会代入自己的生活经验,而文本内容也会影响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而唯有将文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文本越是投入情感,对任务的思考就会越多,就越能高效完成任务,从而提升学习效能。

例如面对杜甫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很多学生固然敬佩他的爱国精神,但却很难从情感上亲近杜甫,因为在学习时仅仅通过文字对杜甫以及他的作品进行了了解,并没有与杜甫产生情感共鸣。在进行《兵车行》《登高》《旅夜书怀》等杜甫诗歌的教学设计时,笔者设置了如下情境和任务:

1. 2012年恰逢诗圣杜甫诞生1300周年,网络上出现主题为“杜甫很忙”的系列涂鸦。课本上的杜甫配图被高中生们涂鸦成各种形象。这类轻慢文化名人的现象引发社会热议,请评价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和利弊;2.从这些诗歌中,你如何理解“杜甫很忙”这个标题,结合诗歌描述杜甫的形象;3.深入了解杜甫的风格后,创作精彩的表情包。

从学生熟悉的漫画、网红入手,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兴趣,从情感上拉近了他们和诗人的距离。同时,表情包的话题贴近学生的文化生活,容易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活动之中。

激发情感投入,就是指激活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让学生在感情上亲近文本,从体验世界到认识世界,再到发现世界,最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当教师把知识看作是由概念、范畴、事实所构成的静态、客观和绝对的真理时,教学的任务便是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便是记忆和掌握;当把知识看成是情境性的、价值性的并不断被反驳和证伪的相对真理时,教学必将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批判意识和探究精神。学习是一连串内化的行动,语文教师若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就应在课堂上创建有意义的多样化的真实情景,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同时,形成新的思维结构。

二、认知投入——从零散记忆到系统关联

认知投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进行学习观察,发挥想象,进行高阶思维,运用认知策略,集中注意力,进而科学完成学习任务。 激发认知投入强调遵循认知秩序,以提升学习思维。例如,在教学《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时,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把它背诵下来即可。笔者认为,这篇千古美文仅作为背诵篇目太可惜了,如果只是单纯地背,学生会十分容易忘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看到华丽辞藻背后严谨有序的思维逻辑,体会那一片热闹喧哗的情境下,那看似客套吹嘘的话语中作者愤然不平的内心世界,而这些都是要学生充分观察、仔细研读、发挥想象后才能做到的。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

1.第一、二段中有很多对偶句,让学生将它们组合成一副对联来概括其基本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骈文中的对偶句并掌握对联的知识);2.用简洁的图画点明第二段中作者的游踪(目的是提炼王勃观察描绘景物的视角变化);3.用简洁的图画展示第三段至结尾语段中作者的感情变化(目的是捕捉王勃情感变化的内涵)。

在完成这三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体验、思考、剖析了文本,能很好地将语言转换成图画。例如,学生用船、水、山峦及行车的曲线,较准确地表达了“俨骖騑于上路”中“上”字的意思。在面对图画进行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把背诵转化为讲解,非常艰难。有好多学生背书时十分熟练,可是一旦对着图画讲解,就会产生思维中断、表述不连贯等现象。其原因就是背诵知识靠的是反复的机械记忆,在大脑里不产生情景图像,是零散的记忆,而讲解实质是要把生动的图景转化成文字,在讲解前,要将这些图景完整地呈现在大脑里,才可能顺畅地表达,而这样的表达,才是真正的自我知识体系建构完成后的输出。在语文学习中,要想理解语言文字是需要通过一些可操作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的,但部分教师认为让学生快速阅读一两遍文章,理解了一些基本内容,就是完成教学了,这种认知导致他们拼命地赶进度讲课文,认为讲得多就管用,其实这种不能转化为学生认知的学习,再多也无用,是浅表的、零散的。因此,在教學中,唯有激发学生认知投入,才能促使学生的思维由低阶转向高阶。

三、行为投入——从叙述模仿到灵活运用

行为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能力、经验等,从叙述模仿到灵活运用。没有学生的行为投入,学习不能算真正地完成。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脂砚斋全评石头记》的批注,如“说话间,已摆上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场捧果”这一处《脂砚斋全评石头记》的批注为:“总为黛玉眼中写出,写其机巧。”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这些批注总结出了做批注的方法:1.从内容(人物、情节等)、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入手,点出作者苦心经营的妙处;2.批注的语言要简练、富有文采(修辞等)。 接着让学生重新审视预习作业(宝黛相见)中他们所做的批注,对照要求修改。修改好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要求每位学生先分享自己的批注,然后评选出本组最佳的批注,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这堂课就是让学生从叙述模仿到灵活运用,通过学习做批注的方法,深入研究黛玉、宝玉、熙凤等人物的语言、心理、行为,品读曹雪芹苦心经营的妙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之后再回到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迁移能力,形成语文课堂的内在吸引力。实施新课改的最大目的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操控者身份,让教师变为一个沟通教材和学生的中间人,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做适当的评点和引导,尊重学生的意愿,研究学生的想法,从而真正做到为学生考虑,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习投入应包含三个有序的维度,情感投入是基礎,认知投入是保证,行为投入是核心,三个维度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没有情感投入,学生就没有学习的兴趣;没有认知投入,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意识;没有行为投入,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收获。深度学习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状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中语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投入,关注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从而实现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语文学科深度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  玛丽安娜·沃尔夫.普鲁斯特与乌贼:阅读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黄伟.课堂教学活动化:特征、意义及偏误矫正[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1):48-52.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教学效能学习投入深度学习
追求效率还需紧扣“要素”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
紧扣学教“四性”加强数学习题教学探研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建立中职课堂规则,提高学习投入效率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