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文素养的叙事类课文教学策略
2019-10-25罗瑞红
【摘要】本文论述叙事类课文教学的策略,提出在梳理故事情节中培养整体感知能力、在分析人物形象中培养理解感悟能力、在鉴赏经典语段中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在展示创编活动中培养综合表达能力的教学建议,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叙事课文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115-02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叙事性文本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识,将语文素养的培养贯彻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听说读写思”等学习行为,笔者认为,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梳理文本情节、理解感悟人物形象、分析归纳经典文段、创编表演课本剧,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一、在梳理故事情节中培养整体感知能力
叙事性课文有丰富的故事情节,普遍受到学生欢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梳理阅读内容,让学生厘清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而厘清故事发展的脉络,对故事情节有所把握,对文本形成整体感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笔者整理出了“概述文本大意—归纳主题思想—理顺文本结构”的梳理流程,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例如,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叙事特点鲜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文本内容,然后完成阅读任务:陶罐和铁罐虽然面临同样境遇,但是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思想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它们的结局也截然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呢?请你找出事件的开端、發展、高潮、结局,运用简单的语言加以概括。这样,学生就能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尝试对情节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陶罐和铁罐本来是同样的地位,因为铁罐的傲慢和轻视,引发了争议。经过历史变迁之后,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变。陶罐成为价值连城的宝贝,铁罐则锈成一堆灰。”从学生归纳主题的情况来看,因为教师布置的任务明确,且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二者的命运,所以学生能够顺利地梳理课文,厘清文本结构,并在梳理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认知。
二、在分析人物形象中培养理解感悟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围绕人物性格设计阅读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言行、性格和思想,对人物形象形成一定的认识。一般而言,叙事类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教师要抓住人物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思考、鉴赏机会,让学生深入文本,对人物性格、思想和文本内涵进行理解、感悟和品鉴,最终形成系统性的阅读学习认知。
要强化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工作到位,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人物形象分析方法,进而开展下一步的阅读分析活动。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时,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童年中的趣事,以及感受课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笔者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我”这个人物进行分析:课文题目叫“剃头大师”,这样称呼自己有什么用意?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剃头的表现?课文的描写方法有哪些特点?这就促使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主动关注“我”这个人物形象,并且通过人物分析和学习探究,形成“‘我十分调皮但又很天真”的清晰认识,最终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在鉴赏经典语段中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语言鉴赏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叙事类文本中,教师要抓住一些经典的描写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其描写方法、语言特点、结构方法等,从而更好地感受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由于小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不高,很多学生只会找一找修辞方法,因而需要教师为学生找出经典语段中的鉴赏点,促使学生在鉴赏中关注语段中的词语运用、句式特点、语体色彩、写作方法等。
鉴赏经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选鉴赏内容、传授鉴赏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如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狮子和鹿》是一篇带有童话性质的叙事类文本,笔者让学生划出这句话——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并让学生思考:作为文本的最后一句话,它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认为这个结尾有什么深意?笔者设置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先主动鉴赏这句话,并且结合全文进行深入思考,以获得一些阅读启示。从学生的发言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会了归纳课文,如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是文本的点题之笔,给读者带来更多启示:好看不好看并重要,重要的是实用。也有学生这样分析和总结:小鹿因为好看的角差点丢了性命,却因为有难看的腿逃过一劫,它给我的启迪是“人不可貌相”。
当然,鉴赏语言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提供适合学生鉴赏的“点”,才能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学习和分析,最终提高相关的语文能力。
四、在展示创编活动中培养综合表达能力
叙事类文本不仅有人物,而且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如果教师以此开展课本剧创编活动,势必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触动。这是因为学生对课堂表演活动有特殊的兴趣,参与热情会很高,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本剧创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当然,学生在创编活动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塑造角色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启发或纠正。
创编课本剧是历练学生综合能力的绝佳机会。在创编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文本内容,分析和讨论人物角色,探讨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思考台词、动作和表情等。在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准备台词和展示台词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如教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围绕课文的故事情节创编课本剧,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表演活动。对此,学生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没能充分理解课文中涉及的性格截然相反的两个人物“慢性子的裁缝”和“急性子的顾客”的形象和言行。于是,笔者及时提供帮助,让学生结合关键词及标点的提示,读出裁缝和顾客的语气;结合神态、动作及标点符号的提示,体会人物性格,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塑造的鲜活人物形象。后来,学生在表演时,注意运用人物语速的变化具体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课堂反响很好。学生学会处理文本角色,不仅能使文本情境立体化,而且能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学生对叙事性文本有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兴趣,这是教师开展叙事类课文教学的有利因素,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学习心理,从不同维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鉴赏语言、创编表演中获得思考动力和学习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慧芬.小学叙事类深度对话的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
[2]郝洁.小学语文中高年段叙事类习作教学述要——例谈课文中隐含的叙事法则[J].语文教学通讯,2018(8)
[3]把握学习起点.触发学习“启点”[J].小学教学研究,2015(2)
作者简介:罗瑞红(1969—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