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2019-10-25卢洁萍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复习课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加速学生的认知构建,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周密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 复习课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023-02

容量大、节奏快、时间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尤为明显。有效运用思维导图于复习之中,充分凸显思维导图的可视性、整体性等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增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使数学复习变得有趣、有味,从而更有利于认知的回忆与构建,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复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更是自主学习、创新探索的催化剂。用好思维导图,一方面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习精力的投放;另一方面利于学生观察,学会从图中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思考方法,积累数学学习经验,使数学复习变得有情境、有情趣。

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中,为激发学生“我知道”“我想说”“我会说”的欲望,帮助学生有序、自主地梳理三角形的知识点,教师可指导学生尝试绘制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把关于三角形那些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甚至是跳跃的知识点有机链接,形成有序的脉络,构建可靠的数学认知体系。

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如图1)科学合理地整理和加工三角形的知识,使一年级至五年级所有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得以较为完整地呈现,以达到唤醒学习记忆,帮助学生有效构建认知体系的目的。思维导图能够激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兴趣,使学生的复习热情更加高涨,也使得三角形的知识得以梳理,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关于三角形的科学分支图——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特征与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以及相关的应用等。

简要的思维导图,不仅有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图形结构,还要有较为全面的知识要点、知识结构图。绘制思维导图,既能帮助学生有效地串联多个零散的知识点,又能促使学生自觉、有序地归类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当学生在画图时,就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归纳整理,科学地再现三角形有关内容的特点,更科学地揭示三角形各部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各板块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格图。

复习课就是在唤醒,就是在重新构建,更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新的浓缩和整理,所以引导学生绘制三角形的思维导图,能够更直观、更细致地再现三角形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复习更加详实、更加高效。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绘制,不仅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指导学生有序述说思维导图,更能促使数学知识的内化和数学思维的优化,让数学复习信息倍增,复习效率倍增,更让我们的数学学习充满乐趣,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二、运用思维导图加速认知构建

数学教学的基本落脚点是发展学生的“四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实现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于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深化知识,进而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为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提供最坚实的基础保障。

运用思维导图,既能全面地呈现知识要点,又能让复习和练习呈现多姿的色彩,让复习课充满诱惑力。如《三角形的认识》复习整理中,在引导学生绘制三角形特征与三边关系的思维导图(见下图)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穿插相应的练习,一边让学生回顾知识点,一边诱发学习思考,并在问题的研究解决中实现学习的新突破,加速知识积累,促进认知构建。

同样,在指导学生复习整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点时,也可以把训练题融合在思维导图的编制之中,让学生在一种玩的心境下回忆知识点、理解知识点,从而有效地构建对应的认知,促进知识的积累。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变式练习根在最上面的知识点,能够在思考中完善对应的填空,并在后面的练习中熟练地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要点。练习不仅巩固了已有的知识点,而且还诱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样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感触中更深刻地把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本质。这样的复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不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从上述两个复习的例子不难看出,用好思维导图,能够精炼地再现知识要点,也能丰富复习的形式,让复习课变得有情趣,充满诱惑力。同时,还能把平常单调的练习有机地穿插在图画中,给学生以新的视觉冲击,让学习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从而使数学复习不再枯燥乏味,洋溢着快乐的氤氲。

三、运用思维导图促进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都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所在。笔者认为,其中最核心的要素还是在于不断发展的思维能力,也只有学生的思维素养提升了,其思维的灵活性、周密性等素养就会不断发展,同时,思维的创新性也会在不断生长。因此,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灵活地引入思维导图,通过说图、画图、完善图形等活动,一方面加速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思考更严密,更具逻辑性,凸显创新性。

如,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及应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绘制对应的思维导图,给学生自主回忆知识要点的机会,给学生动手整理的机会,给学生思考、酝酿的机会,也给学生创新学习的机会。

首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相互讨论三角形面积的意义,交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讲述三角形面积中的注意点,进一步解析为什么要除以2。其次,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尽可能把讨论的知识点全部呈现在自己的创作之中。同时,引导学生解说自己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达到“心能想、口能说”的理想境界。第三,组织评价,展示不同的思维导图,听取不同的解说。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丰厚学习积累;另一方面可以诱发学生新的思考,促使学生灵活借鉴他人的智慧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解。这一过程,不仅让复习课变成了研讨课,变成思维碰撞课,更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魅力,明白学习要勤于交流,学会汲取他人的智慧成果。

图4

这是某小组展示的思维导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基本能够罗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要点,也能够设计或寻找出相应的富有一定挑战性的习题。笔者认为,这样的实践活动,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逐步学会自我评价,也有利于教师精准地把握班级学生的学情状况。

在数学复习过程中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思维导图展示出来,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不同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进行思考和研究,能够不断地补充自己的见解,从而使思维导图在辨析中得到补充与深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不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辨析、争论等活动,通过集思广益,促使相关的知识要点得以最完整地再现,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并能够学会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笔者认为,这种争辩并不断补充完善思维导图的活动,能够更利于学生构建科学的认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当学生自己找出知识间的联系,把所有的思维导图编织成自己的知识网时,整个过程必定是其乐无穷的。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教师要审时度势,灵活地引入,科学地指导学生抓准关键词、把握关键词,并激发最有效的联想,进而帮助学生尝试编写、解说思维导图,促使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所要复习的知识要领,凸显最核心的知识要素,通过这样的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学会学习的目标。

作者简介:卢洁萍(1988— ),女,广西平南人,大学本科学历,教育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复习课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