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简探
2019-10-23付予黔
付予黔
摘 要 不管是哪一学科的学习,“学困生”都是普遍存在的。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班级整体教学水平。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424.21,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0-0106-01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在课堂上有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并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一般称这种学生为“学困生”。特别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的存在更多。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教师要格外注重学困生群体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困生的转化。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事情的第一动力,是源自内心对某件事情的喜爱,当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将心理指向和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思维感知和敏锐力也都会增强,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反之亦然,很多学困生就是因为缺乏兴趣而导致的。
(二)学习方法不当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人各不同,面对学习所采用的方法自然也不同。善于观察便可以发现,很多学困生在学习的时候方法都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常用的归纳法、对比分析法、数形结合法,这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他们掌握的都不太好,缺乏灵活运用的思维,也不善于多思考,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习习惯较差
不难发现,大多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会提前预习,也会课后巩固,遇到问题也会自己动脑思考或者请教老师,但是学习成绩稍微差一些的学生则刚好相反,遇到问题要么盲目抄写其他同学答案,也不会虚心请教,没有弄清楚原理,这种学习习惯自然效率低下,久而久之,问题也就日积成山。
二、转化学困的策略分析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困生同样有探究学习的愿望,有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能否点燃这把“火”。对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法,唤醒学生的意识,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积极主动学习。
(二)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让学困生有方向可循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就会形成统一的教学目标。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统一下的教学目标不一定适合他们进行学习,因此就需要教师在立足整个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来为学困生制定一个相对可行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来对学困生展开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从而才能够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例如,教师在教授《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这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第一,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概念,并知道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知识;
第二,通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一定课程问题的探讨中,知道方程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第三,通过让学生对于方程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让学生能够养成探究问题和研究问题的习惯,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学困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因此,教师在进行这节课程教学的时候,就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困生重点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放慢对学生教学的脚步,一步一步的从基础讲解,从而促进学困生的转变。
(三)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困生学习技能
课堂就是学生发展能力和获取知识的窗口,但是很多学困生却没有认识到课堂的重要性,上课的时候学习方法也稍有不当,从而课堂几十分钟大多都是被浪费掉了,课上不努力,课后就算十年功也补不回来。所以要想转化学困生,我们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听课方式,掌握听课的方法:在老师教新课时要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听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当场问,或课后问,鼓励他们多问同学,多问老师。如此,学困生才能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并且有学习的欲望,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自信。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提问,多回答问题,答错了正确指导,答对了不吝啬表扬。给予学困生说解题思路,说思维方法的机会,经常引导他们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同时,更要引导学困生与其他优秀学生多交流,学习他人好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自己,形成优差互补的学习氛围,帮助学困生更好的理解和内化数学知识。
三、结语
总之,在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的整体出发,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群体的发展。其中学困生群体便是教师需要格外重视的群体,教师要从学困生群体形成的原因出发,结合学困生自身的需求,给他们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他们实际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育群.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青年与社会,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