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分析
2019-10-23王兴发
王兴发
摘 要 在新课改越发完善,国内教育系统渐渐成熟的今天,素质教育成为了主流话题,获得了全方位推广。传统教育存在很多的狭隘性问题,新课改能够很好的改善其中的漏洞,是提高学生素质水平,实现学生全方位成长的重要途径。当然从实践效果来看,其本身也有一定问题。为了最大化发挥新课改作用,本文将以初中数学为对象,分析初中数学教改、创新的有效思路,希望能够提高教育有效性,发挥现代教育应有作用。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0-0005-01
新课改指出,现代教育必须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与要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只有在满足如上要求以后,学生的成长才会足够顺利。初中数学作为数学教育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一步,初中数学教育需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素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门以自然规律为切入点的学科,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有着较高的思维能力要求。正因如此数学学科才会让学生出现很大的学习能力差异。假设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学生将很难主动参与到学习。众所周知数学抽象内容多,这种问题在初中阶段尤为明显。假设学生缺少足够兴趣,不知道如何正确解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得不到任何的保障。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站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發上。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形成我要学的想法。教师需要参照学生实际、学习兴趣,用生活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知识实用性、有效性。
二、多媒体教学
信息技术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在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身份。数学教育的创新大可利用信息技术。比如搭建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教学,为学生提供针对性、1对1指导与帮助。种种工作能够很好的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枷锁,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开放、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
三、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技能、数学知识,同时也要理解与掌握数学思想。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具备能够解答生活问题的数学技能,同时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探索生活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距离。数学教育包括情感、态度、问题解决、问题思考总共四个教育目标。这些目标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着重思考这四点要求,利用合适的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见解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善用教学情境。情景能够很好的拉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教师要用情景的方式锻炼学生的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能力。当然教师也要重视学生自学意识、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与使用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以致用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合作、交流中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要积极利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思考,补充他人的想法与建议。教师不应该在课堂中一味的灌输数学公式与理论概念。如讲解到《有理数的加减法》一课的时候,在讲解这节知识时,过去很多教师选择的方法是直接讲解公式,随后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完成知识点教学。这种方法很容易限制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被固化在他人的想法当中。为此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先行引出注意事项,随后引出教学情境:某汽车行驶在一条公路上,这条公路为东西驶向……用这样的问题与实验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之后带领学生一同合作交流完成思考,总结结论。该过程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问题发现、操作、观察能力。学生会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很好的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品质。
五、营造良好氛围与环境
初中数学教育需要重视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营造良好和谐的教育气氛。这些要素全都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拉近师生情感距离的常用作法。日常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深入实际,以学生良师益友的身份帮助学生排除成长问题。教师要主动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当中,参照学生的年龄特性、性格特性调整教学方法。在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后,有目的性的调节教学思路,这样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效果将得到充分的保障。
结合本文的叙述可以看出,新课改的要求实际上是具有良好指向性、指导意义的,但因为缺少前人的实践,所以其本身有着一定的实践问题。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就必须做好教学方法的调整与完善。学生需要在学校教育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引导者与风向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着手点,动用可用的一切教学资源,合力开展课堂教学。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知识引导与应用,提高教学创新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的新生元素与活力,提高教育实效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隽.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学周刊,2019(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