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性肛瘘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9-10-23彭柳花李崇彪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结扎术瘘管肛瘘

彭柳花,贾 雄,李崇彪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肛肠科,深圳 518055

复杂性肛瘘是指患者同时存在两个及以上的瘘管或其瘘管较长并且弯曲的一种肛瘘。根据病变位置不同分为低位复杂性肛瘘和高位复杂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内口位于机体齿状线处,有两个及以上的瘘管和瘘道;高位复杂性肛瘘拥有多个支管腔或瘘管,拥有至少一个内口,并且位于直肠环上[1-2]。复杂性肛瘘是公认的医学难题,若治疗不当会导致患者出现肛门功能受损、肛门失禁。本研究选取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对象,旨在对比分析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9年3月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收治的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实施传统切开挂线术的为对照组,实施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31~45岁,平均(36.51±2.79)岁,病程5~25个月,平均(13.62±3.35)个月。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33~46岁,平均(36.68±2.81)岁,病程4~26个月,平均(13.82±3.76)个月。纳入标准:符合2004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通过的《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试行草案)》,通过肛镜检查确诊患者,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糖尿病与高血压者;结核性肛瘘;患有精神疾病障碍,无法沟通者。本次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认可。

1.2 手术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需做好术前准备。具体准备方式为:术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手术当日凌晨进行清洁灌肠,通过肛镜检查明确瘘管具体位置。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具体措施为: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指导其取侧卧位,根据常规进行消毒与铺管,于患者瘘管外口做一放射状切口,长度约为2.5 cm,以患者肛门外括约肌外侧为切口起点,并向外部延伸。使用丝线将内口双侧黏膜进行结扎,清理患者的感染部位。于瘘道主管走向使用探针引入橡皮筋,将橡皮筋挂线于内口括约肌处,使用弯钳将瘘管的主管与支管分离,切除外口处周围组织,清除瘢痕。对内外括约肌进行切割挂线,将切口剪成V形,做对口引流,术后进行加压包扎创面。观察组实施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具体措施为: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指导其取侧卧位,进行常规消毒,先通过球头探针明确内口位置,在内外括约肌间做一道弧形切口,长度为3.5 cm,使用电刀与剪刀对括约肌间隙进行分离,游离括约肌间瘘管,操作时尽量靠向外括约肌,避免造成内括约肌与肛管黏膜的损伤。然后使用3.0可吸收线对靠近内括约肌部分的瘘管进行缝合,切除远端瘘管。刮除位于外侧瘘道内部的坏死组织,使用3.0可吸收线对外括约肌处的缺损进行缝合,并在创口填入凡士林纱条做开放引流,术后进行加压包扎创面。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均禁止进食并卧床休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生素,控制其术后排便。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创口面积、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肛门功能评分参照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共分为5类,分数为1~4分,分值越高,证明肛门功能越差。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疼痛、便秘。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术后随访3~6个月后对比发现,观察组治愈人数为38例(95.00%),对照组治愈人数为36例(90.00%),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39)。

2.2 两组复杂性肛瘘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创口面积、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切口感染、疼痛、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见表2。

表1 复杂性肛瘘患者两种手术情况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condi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omplex anal fistula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Tab.2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n(%)]

2.4 两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对比

通过术前评估与术后1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评估,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对比Tab.3 Comparison of anal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复杂性肛瘘是指患者肛管直肠与肛周皮肤通道存在异常,常见诱因为肛腺慢性炎症、肛隐窝感染等引发肛周脓肿并破损流脓[3-4]。临床常见症状为瘘管外口流脓,因脓液对肛周皮肤造成刺激,患者会感到肛周瘙痒,如果患者瘘管外口出现暂时性堵塞封闭,会导致脓液积存,造成局部疼痛红肿,待其封闭外口破裂,又会造成新口,不断反复就会造成多个外口[5]。目前治疗复杂性肛瘘常用方式为手术治疗,但因肛瘘结构较为复杂,手术中若出现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患者肛功能失禁,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传统切开挂线术虽能有效避免术中括约肌依次切开造成断裂、收缩时产生的术后肛门失禁,引流较为通畅,在术后换药时可完全清拭切口,不会留下死腔。但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长,患者疼痛时间较久[6]。因此,本研究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并与传统切开挂线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创口面积、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提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小创口面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无需切断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在术前已确认肛瘘具体位置,通过结扎并切断靠近内括约肌间瘘管,有效减少了手术对括约肌的损伤以及创面面积,术中尽量向外括约肌靠近,以减少对内括约肌与肛管黏膜造成损伤,因此出血量较少,损伤部分也较少,对于减少损伤,加快伤口愈合具有积极意义[7]。本研究中,观察组切口感染、疼痛、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同时通过术前评估与术后1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评估,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将瘘管内口下部分组织进行缝合,刮除残余瘘管内的感染组织,避免了粪便进入肛瘘内部,导致病情加重,引发术后并发症。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还能通过缝合外括约肌侧漏管,修补外括约肌的缺损,避免了括约肌因直接缝合导致局部缺血坏死的情况发生[8]。

综上所述,在复杂性肛瘘的治疗过程中,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比传统切开挂线术的手术效果更佳,缩短了患者临床症状痊愈的时间,临床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结扎术瘘管肛瘘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肛瘘微创手术治疗进展分析
“耳仓”是福还是祸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的护理
脾脏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结扎夹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