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对留守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调适策略
2019-10-21周权
周权
摘要:音乐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儿童心理健康的方式,促使情绪情感朝积极方向正面发展,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陪伴与参与教育的过程,致使幼儿内心幸福感降低,人格发展不完善。因此,应积极关注留守儿童情绪情感变化,借助音乐活动对其情感情绪合理调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音乐活动;情绪情感;调适
引言:音乐作为一种情绪化艺术体现,不仅可以唤醒人的情绪情感,同时也能对情绪起到某种抑制效果,音乐能反映人的心理特征,人的很多情绪都能通过音乐调适,不少研究者表明,通过音乐调试,可以缓解人的心理疾病,对心理治疗有积极效果。而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关爱缺失,造成留守儿童出现问题心理倾向,这时便可结合音乐活动来调试留守儿童的情绪情感。
一、音乐与情绪
音乐通过歌词、节奏、曲调、旋律以及声音等,来反映一种生活艺术。
情绪情感则是指人在客观环境中,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上的反映,它是基于个体情感需要而产生的心理活动,
音乐的产生,也是人们内心活动的一种态度体验,音乐能够有效传达人的思想与感情,也能慰藉与安抚心灵,所以千千万万音乐都具有和人的情感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的每个节奏,节拍就如人的情绪情感起起伏伏,音乐的存在对人能起到無法用言语表达的影响,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促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的过程。
二、音乐活动对留守儿童社会性情绪的调适
声音是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不同的音乐对人的听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的音乐可以缓解人内心情感的焦躁、孤独等不稳定情绪,但有的音乐也会激怒人的心理,产生负面的情绪效果。因此,可以采取如下方式来达到对留守儿童情绪情感的调试效果。
(一)兴趣导入,塑造留守儿童情感
音乐治疗方式对于促进儿童正向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开展儿童教学活动时,音乐兴趣的导入方式有利于激发学习效果,更能达到对留守儿童情绪情感调试的意义。音乐教学不仅是对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更是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比如基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出发,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符合音乐情境的动画及视频,促使学生能进入到音乐的教学中,受到心灵的启迪与启发,从而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情感的塑造。
(二)音乐促进师生心灵互动
音乐是共通的,音乐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桥梁,通过音乐能够促进师生之间交流沟通,促使儿童心灵健康成长,学会调节自身情绪,理智对待个人情感,进而提升个人感悟。教师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情绪情感调试时,应依据当时儿童的情绪状态选择合适的音乐,这样才能使得音乐与情感建立关联,直击内心,引发共鸣,让负面情绪得以宣泄,从而使心态渐渐平缓,在这过程中,教师充当辅导者的角色,引导留守儿童积极表达自己,找到情绪激发的根本原因,通过交流互动,内心想法的传达,帮助学生心情得到舒缓,当学生情绪情感出现过渡,有明显好转倾向时,可以转为播放活力、轻松愉悦的歌曲,产生问题解决的动力。
(三)注重音乐活动中人文情怀的塑造
音乐不仅具有艺术属性,同时还有文化价值,在音乐活动中,应当注重对儿童人文情感的塑造与关怀,使留守儿童感到温暖与爱,这样才能有效慰藉留守儿童的心灵,促使留守儿童信心重塑,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教师在音乐活动中,透过音乐教育,来表征儿童的心理活动,针对不同的情绪状态,给予不同的音乐刺激,如下两种情绪调节方法,不仅将音乐的多元化文化素养,文化知识发挥作用,还能促使儿童的个人素养及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1、喜乐法
在利用音乐来达到留守儿童情绪调节作用时,可以为其创设节奏轻快、音乐优美、旋律轻缓的氛围,激发留守儿童喜悦的情感。例如,留守儿童在被负面情绪包裹时,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宣泄,那么通过喜悦的,有流行感的音乐达到情感转移的目的,使留守儿童的身心都能被调动起来,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适当的反应。让肢体先愉悦,然后再愉悦心灵,恢复情绪的平衡。
2.激怒法
留守儿童有时极易表现出不稳定的情绪状态,从而呈现愤怒、低层等消极情绪,这时在利用音乐调适情绪时,可以结合乐器等的使用,为留守儿童创设激昂、悲壮、节奏高亢的音乐氛围,以达到通过怒而引发思考的目的,比如爱国曲《义勇军进行曲》,还有文学音乐《离骚》等,让留守儿童沉浸在音乐忧思中,从而唤醒留守儿童的激情,达到抑制愤怒的效果,将自身忧愁、悲伤情绪转化为正面的力量。
结束语:
综上,音乐活动对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的,在实践音乐活动中,能够有效调动留守儿童的情绪,刺激思考,并结合音乐本身的兴趣属性,促进师生交流,形成更为有效的沟通方式,再结合音乐人文情怀的塑造,借助不同音乐调试方法与作用,更是完善了学生的人格发展,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参考文献:
[1]韦春妮 . 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情绪的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J]. 中华少年, 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