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9-10-21申小芬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高中历史培养

申小芬

摘 要: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人文精神、内在涵养、品质素养等。高中历史教学中,可借助历史的典故、历史线路等,凸显出历史的人文底蕴,期间教师应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熏陶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历史的情境中,面对当今的人与事物,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基于现实中各种复杂的人文问题进行思考,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对当代高中生的思维、认知等予以积极的指导,让高中生消除心理的不安因素,促进学生的历史与人文素质同步升华。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引言:

高中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然而现代高中生都集中精力准备高考,他们的情绪逐渐变得不安、暴躁,在高考的压力下,学习也十分紧张,此时应注意对学生展开人文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状态,避免人文素养的培养成为课堂上的陪衬,关注历史对学生的德育渲染,我国民族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国家文化,历史学习中,渗透人文素养,让学生具备应有的品格与情操,是历史教育中应关注的重点。

一、通过历史教学培养高中生人文素养的要求

1.注重精神熏陶

人文素养是精神上的互动,是夯实基础后,基于知识的讨论而展开的内涵深思,人文素养不仅是一种理性的知识要点,同时也是感性的情感意识表达,人文素养的培育中,教师应本身具备高尚的品格,带给学生良好的品质熏陶,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地感受历史的内涵,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借助历史的知识与学生展开心灵上的交流,让学生与教师的精神得到契合,与历史的文化知识相契合,同时教师应注意建立人文氛围,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历史的联想,创新历史思路,从不同的视角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2.注重主体活动

教师应通过课堂上自然的角色转化,让学生更加主动,帮助学生树立主体地位。期间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主体活动的布置,围绕学生的学习喜好等展开历史思考,就是学生不能仅仅把自己当作一个知识的接纳者,而是要主动用自己的身心去体验古代的人文知识,与之产生心灵的契合和同化,把其中所隐含的人文特质化作为自己的精神品格,融入到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1.加强高中历史经典文化教育

精彩的物质文明和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极易引起人们的急躁情绪和心理失衡,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心理失衡的现象,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文化大地上,特别是年轻一代人的脑袋中,有点空荡荡,雾蒙蒙。于是乎,商业文化以它扎实的后盾和通俗的形式,漂洋过海,乘虚而入,大有雷霆万钧、无坚不摧的架势,闹得不少人心荡神迷。部分高中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他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是肯德鸡、麦当劳,最喜欢过的节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和圣诞节等洋节,嘴上以夹杂几句洋文为时髦,在哲学方面有些人能够大谈特谈亚里士多德,却不知老子哲学……

2.设置历史为必修课.增设人文类选修课程

笔者以为,无论文科理科,都应该把历史作为必修课,使高中生对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学遗产有更多的掌握和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同时开设多门人文课程,将它们列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修,规定每个学生必须至少选修七门人文类课程且成绩合格才准予畢业。这样,就既照顾到学生的个人兴趣,又有一定的要求和压力。

3.加强高中教师师德教育

师德包括许多方面,我们认为,历史教师的善良、公正与责任感是其师德的核心构成要素。教师的善良表现为对其教育对象的关心和爱。历史教师在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班级的领导者、纪律的维护者等角色的同时,往往还扮演着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历史教师的善良是其完成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在教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通过多媒体播放《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影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通过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视频,重温香港回归祖国那一令人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情感;通过学生自由讨论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洗雪国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通过了解党和政府对台工作的基本政策,激发了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情感。

4.组织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历史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历史事件,许多学生都觉得它很遥远,感悟不深刻。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动手、动脚、动脑亲自体验生活,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去磨练、去获取知识信息,并积累、丰富实践经验。比如,我在教学中,亲自带领学生参观我们当地的历史古迹和革命教育基地。通过这些活动,从而培养自主、自立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结束语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进行基础的历史知识教育,更要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人文精神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与学生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只有不断更新历史教学的观念、途径、方法、手段等各个方面,活化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内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红玉.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232-232.

[2]黄毅平. 论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7(85):123-123.

[3]张孝珍.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之我见[J]. 成功中下,2017:153.

[4]马军武. 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2016,45(7):554 - 556.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高中历史培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