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案研究
2019-10-21平措占堆
平措占堆
摘 要:计算是数学的基本要求,初中时期学生已经夯实了数学的计算基础,此时应在计算的基础上,展开数学的题意思考,对数学进行逻辑分析,尝试举一反三,初中数学阶段,学生的计算能力仍旧参差不齐,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通过更为有效多变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计算问题,填补自己的计算空缺,通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引言
初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养成,但在相应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下,仍旧有力不从心之时,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巩固学生的基础,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教师可构建丰富的课堂情境,创建出有趣轻松的互动空间,允许学生表述自己的计算技巧,互相分享计算的经验,在相对问题中摸索计算的规律和窍门,帮助学生提高计算准确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的计算首先就是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部分学生比较依赖教师,在遇到数学的问题时,虽然能够自主的理解题意,但还是需要教师来解说,这些问题与哪些概念公式有关联,思路应如何搭建,还有的学生自信不足,还没有独立思考,就先去看看其他学生的答案,学习上比较有依赖性,自主积极性也不够,为了在初中时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先纠正学生的怀习惯,帮助学生在数学的疑问下举一反三,提醒学生在正确计算后,反推自己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尝试去化解问题,将有关的计算问题都整合起来,摸索其中的规律,了解问题的形成过程,对计算更具信心。例如,在1、2、3、…、20的平方计算教学中,教师将具体的计算方式教给学生后,向学生抛出问题:计算1、2、3、…、20的立方,教师只抛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其将平方的计算规律应用到立方计算上的,积极寻找规律。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解出问题答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其课堂积极性。
2.提高学生计算兴趣
计算在数学的互动中,相对比较枯燥,计算的过程也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很容易就失去了耐心,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应在计算环境插入情境想象,或让计算的内容与生活中有趣的现象结合起来,引起学生计算的重视,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计算教学的模式,尊重学生在数学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在主动探索过程中逐步提升其计算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并对数学题目进行自主计算,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营造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小组学习法、探究教学法等模式,开展计算教学,促使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看计算题目,并从自我认识层面尝试多种计算方法,逐步提升其计算能力。数学教师在题目讲解中,避免直接告诉学生讲解方法,可以先为学生列出一个题目,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题目进行解答。比如教师可以列出题目:在x+y=1的时候,x2+y2+2xy=?学生看到这一题目大多会通过公式(x+y)2这一公式进行代入计算,在学生用这一方法计算出结果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此时就会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计算兴趣,积极思考题目计算的多种方法,在学生有不同计算方法的时候,让其将解题思路和过程写到黑板上,其他学生也会受到鼓舞和启发,促使学生逐步提升计算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提升计算能力。
3.通过实践提升计算水平
计算训练是将计算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初中数学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训练,促使学生通过具体计算习题训练,更有效地掌握计算技巧和方法,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能力。为了加强计算训练,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将教学渠道扩宽,带领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计算训练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解答以及探究中,提升计算能力。在计算训练期间,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关注习题计算和解答的思路、方法,在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基础上,突破更多计算难关。初中数学教学会涉及到因式分解、不等式计算、方程计算、乘方开方以及有理数等运算复杂且难度相对较大的知识,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先让学生掌握数学题目具体解题方法和思路,进而促使其在实践训练中对有关方法实现灵活运用,逐步提升计算能力。比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教师列出题目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已知18(x-2)2=72,求x值。因为学生只学习了x2的计算方法,所以在对该题目进行解答的时候,很多学生直接对方程右边的72开方,这种方法显然是错误的,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和思想的引导,带领学生一步步解析题目,找到这种类型题目的具体计算方法,进而掌握其中的计算技巧,从而有效提升计算能力。
4.注重学生差异化教学
学生自身思维逻辑具有差异性,相应的学习能力不同,自身对教学内容理解程度也就不同。考虑到学生差异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计算内容,对于一些记忆的内容也要针对学生差异性合理布置。例如,在常用勾股数的记忆学习中,勾股数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计算一些规律性数学内容,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将(3、4、5;5、12、13;8、15、17)等简单勾股数记忆任务传达给该类学生,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6、8、10;12、16、20;15、20、25)勾股数,将常用勾股数构成广义勾股数(2.5、6、6.5;3.5、8.4、9.1),教給学生化简勾股数方式,以(3.5、8.4、9.1;)转化为(35、84、91),让学生深入了解勾股数的不同形式,提高自身计算能力。
结束语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应在了解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具体的教学措施,以具体的教学措施为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4):160.
[2]徐贵洪.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0):37.
[3]刘云.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0):188.
[4]彭春花.提高初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