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认同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9-10-21李韫嘉

锦绣·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文化认同文化背景

李韫嘉

摘 要:认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学习者的文化背景非常重要,因为民族、种族、语言、社会、宗教或经济差异会导致文化脱节,导致学习动机的缺乏。同時,语言教学也涉及到许多文化背景。语言包括中西方在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上的一些差异。如人生观、世界观、人际关系、道德规范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如果能使学生在社会价值观、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获得文化认同,就能更好地实现语言教学的目标。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往往忽视了语言中文化因素的存在。有时,文化交流的失败是由于双方在交流过程中缺乏文化认同。本文旨在通过文化认同的概念为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建议,使学生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找到文化认同,从而更顺利的学习英语。

关键词:文化认同;英语教学;文化背景;多元文化主义;跨文化交流

1.文化认同

1.1引言

所谓文化认同,实际上是个体所处的社会共同体对文化的一种归属感、一种依恋感。文化认同包括社会价值规范、宗教信仰、文化观念、思维方式、语言等多方面的认同。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密切各民族在发展和创新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我们应该努力寻找中西文化的共同点,抛弃本民族的某些观念和习俗,以达到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同点。另一方面,要增强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存在感,在跨文化交际中保持本土文化的基础。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跨文化途径。

2.文化认同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对比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重要的独特传统、价值观和信仰,有助于我们了解我们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历史、遗产、社区、家庭和文化,以及我们所属的其他群体。反思一下你生命中所珍视的东西,以及我们庆祝它们的方式。调查我们自己的文化习惯,与具有相同文化特征的人交流,列出我们自己的文化特征。语言教学不仅是词汇,语法和意义等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文化认同与教学的统一。教师应加强学生语言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可以把这些差异作为语言交际的关键因素。

2.2构建包容性环境

教师经常可以分享来自西方国家的故事,并给每个学生机会讲述或报告他们的生活。让学生分享他们自己文化的故事。教师可以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观察学生的状态,看看谁是沉默的,谁是参与的。在了解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模式后,你可以利用有关西方文化背景和经验和学生交流,促使学生分享自己的背景和传统。老师可以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并将讲故事融入你的课程。同时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触目的语和民族文化的机会,引导学习者理解、接受、适应和尊重目的语及其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要使学习者认识到学习目的语和民族文化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有助于他们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思维广度从而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结论

文化差异有时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有时产生负面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分享经验和信仰的场合,以及他们可能持有非常不同观点的其他场合。学习者可能是有动机的或无动机的,动机可能是内在或者外在的,"个体具有外在动机的行为是其为了获得某种内在的奖励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进行的行为,而内在动机的行为是自主的"(Dornyei,1994;275)。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根据学生问题的不同情况,对英语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减少负面影响。此外,我们应该让学习者加深对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增强对外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宽容和理解,从而使外语学习者更多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多元文化主义作为文化认同的价值取向。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通过文化教学进行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应有的认识和尊重,以平等、包容、开放的心态尊重外国的民族文化观念。

参考文献

[1]Arzu S.A.(2015)The Effect of Cultural Identity on Learning.Science Direct.190,455–458.

[2]Sapir,E.(1970).Culture,language and personalit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3]Eleuterio,S.(1997).Folk culture inspires writ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C.A.R.T.S.Newsletter,4.

[4]Hoelscher,K.J.(1999).Cultural watersheds:Diagramming ones own experience of culture.Social Studies & the Young Learner,12(2),12-14.

[5]Giroux,H.(1992).Border crossings:Cultural workers and the politics of education.New York:Routledge Press.

[6]Malinowski,B.(1923).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 London:Routledge Press.

[7]Jaworski and N.Coupland(eds)(1999),The Discourse Reader.London:Routledge Press.

[8]常晓梅、赵玉珊.(2012)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J].外语界.2,27-34

[9]戴曼纯.(2005).二语习得的“显性”与“隐性”问题探讨 [J].外国语言文学.2.

[10]高一虹.(2000).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

[11]刘乃美、张建青.(2016).高校外语教师学习共同体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 [J].外语教学.4.

[12]王珊,马玉红.(2018).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教育及教育模式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流文化认同文化背景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哈哈镜
哈哈镜
新目标英语中考总复习文化背景知识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