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学龄童书的创新与优化
2019-10-18郭丽娟
郭丽娟
摘 要 新媒体时代,学龄童书的发展表现出新的特征。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学龄童书的发展弊端,并尝试从改变同质化现象,精准定位、实行分级阅读,做好学龄童书个性化设计,提升学龄童书作家水平,加快学龄童书与新媒体融合五大方面,对学龄童书的创新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学龄童书;创新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7-0104-02
1 新媒体时代学龄童书概述
学龄童书是指专供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阅读的知识读本以及各种文艺作品的总称,它反映了学龄儿童生活的实际阅读需要,具有极高的价值。新媒体时代,数字化技术正凭借其极速的传播力、绚烂的表现形式逐步改变学龄儿童的阅读习惯,在新媒体时代的强力逼近下,传统学龄童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学龄童书承担着教化儿童,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任,出版社必须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做出一系列创新优化举措来面对新的挑战。
2 新媒体时代学龄童书发展的弊端
当前,除去几家传统的童书出版社外,我国绝大多数的出版社都在向童书出版市场迈进,这为广大家长、儿童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儿童图书市场的混乱不堪。一些出版社出版的优秀原创学龄儿童文学作品凤毛麟角,内容重复率高、整体设计千篇一律。我国知名童书作家、出版人谭旭东说:“原先做童书的仅有30来家出版社,而现在多达530余家,很容易带来童书的重复出版和版权纠纷等问题”。总之,进入新媒体时代,学龄童书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弊端。
2.1 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学龄童书内容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多家出版社盲目跟风和低水平重复,而家长和孩子的需求难以满足,造成同类产品严重过剩,难以销售,最终造成资源浪费。比如童话故事《小王子》版本多如牛毛。甚至同一出版社也会出现好几个版本,质量参差不齐。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常务秘书长郭晓莹在谈到学龄童书内容同质化现象时说道:“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书时眼花缭乱,一个儿童文学的内容有十多个版本,译者不同、包装不同、价格也不同,不知道哪个是最合适的。”
2.2 没有实行精准定位及分级阅读
许多出版社对学龄童书的定位是模糊的,其实学龄儿童群体是有年龄层次的,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思考能力和领悟能力,兴趣爱好也不同。比如6岁的孩子认知能力弱,就得看一些浅显易懂的内容,而12岁孩子的认知能力强,可看一些知识含量较大的图书。而且学龄儿童性别不同,在选择图书时也是不同的,男生喜欢军事、交通工具、科幻探险等方面的图书,女生喜欢阅读手工、拼贴、漂亮服饰搭配、校园故事等方面的图书。年龄、性别定位不准,学龄童书就很应对到市场的需求。比如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如科幻小说,校园故事等童书封面上鲜有标注适合的年龄范围,这给家长选择图书时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出版社在选题策划环节就应该做好市场细分[1]。
2.3 缺乏个性化的装帧设计
当前学龄童书的装帧设计已经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设计者将时尚夸张的艺术手法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极大地增强了视觉感,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学龄童书装帧设计缺乏个性化。许多设计师在进行封面设计、插图设计、色彩设计时没有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学龄儿童需求,使得他们在阅读书籍的时候,自身没有获得的良好的阅读体验,从而导致小读者购书时筛选困难,目标不明。
2.4 学龄童书的儿童文学作家水平欠佳
国内许多儿童出版社缺乏优秀的作家创作队伍,也不注重新人作家的培养。童书作家水平良莠不齐,导致童书质量差距较大。高洪波认为,“少儿出版门槛太低,水平参差不齐。”许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原创能力有限,每年产量有限,但新人的成长不够。
2.5 学龄童书缺乏与新媒体融合
当前的多数童书出版社仍以传统的出版形式为主,并没有认识到新媒体形式在学龄童书出版中的促进价值。在新媒体快速发展下,没有融合新媒体,就很难满足学龄儿童的阅读需要,造成市场占有率下降,甚至被淘汰。与新媒体融合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数字编辑力量薄弱。目前大多数出版社的编辑没有经过数字新媒体的岗前培训,也没有引入新的有数字传媒经验的编辑人才,这就导致出版的传统学龄童书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2)学龄童书与新媒体融合图书欠缺。很多出版社由于自身数字编辑力量的薄弱,也不主动学习,不和最前沿的科技公司合作,导致学龄数字新媒体图书还处于空白之地。
3 新媒体时代学龄童书创新与优化的路径
3.1 改变同质化现象
作为优秀童书出版的引路人,儿童出版社应充分把握读者实际需求,增加童书品种、分类、题材,打造精品图书、精品书系,挖掘童书主题出版,使之成为市场的长销和畅销图书。除了开发本土原创儿童作品,出版社还要引进一些国外优秀的图书,吸取国外之精髓,补己之短。比如,引进版的“小屁孩日记”系列和《窗边的小豆豆》。从选题策划、读者定位和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被称为引进版学龄童书的精品力作[2]。
3.2 精准定位,实行分级阅读
出版社在规划图书时,要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根据年龄、性别精准地找到一部分读者的需求,并为其量身定做图书。
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图书根据学龄儿童的年龄或需求分成不同等级,6~9岁为一级,9~12岁为更高一级。这种分级阅读制度遵循了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其提供了合理的阅读方式,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例如,由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发行的《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中有关学龄儿童小学低段的阅读材料选择的意见是:“1)选择具有现实性、体验性、思考性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童谣等,使儿童的情趣更加浓厚;2)选择内容丰富、形象具体、故事趣味性强、文字少的图画书(一年级加注拼音),逐步增加文字阅读量,让儿童在有趣的圖画和文字的结合中,感受阅读的乐趣;3)选择带有简单易懂的动植物知识的启蒙读物,激励儿童产生更多的科学兴趣。”
除了从年龄上分,出版社还要从性别上细分,比如,从儿童文学方面来看,出版社应专门出版为男生写的科幻故事或冒险小说,出版为女生写的校园故事。这样性别定位准确,有利于家长和孩子选择图书时一目了然。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教授指出,分级阅读旨在依据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不同特性,推荐、奉献符合其心智的好书。分级阅读应尽量保证科学合理,照顾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需求。
3.3 做好学龄童书个性化的装帧设计
学龄童书需要设计者要基于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认知,进行大胆的想象创新,让每个年龄段的学龄童书封面个性化十足。比如,对于低年龄阶段,封面设计应运用较为丰富、生动的图案和色彩,但主题应该简单、直白;对于高年龄阶段,可适当采用一些偏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封面设计可相对
复杂。
除了好的封面设计,学龄童书的内文插图在设计中也尤为关键。好的内文插图能够激发学龄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者应当从儿童本位出发设计精美的插画。比如,对于较小的孩子,不能运用太抽象的表现手法,以简单的点、线、面与简单的构图来表现;对于较大的孩子则应与他们较高的形象感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配合。此外,插图与文字还要和谐相生,以便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更好地理解书籍内容。
在学龄童书中,主体色彩也是极为重要的,由于不同色彩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儿童的视觉冲击力不同,所以在色彩的设计上也应追求个性化。比如,女生偏感性喜欢暖色调,那么整体色彩可用粉色;男生偏理性喜欢冷色调,整体色彩就可选用蓝色,色彩的有机结合、协调搭配都要从儿童的特征出发来进行设计。
3.4 挖掘抢占优秀学龄童书作家,培养有潜质的新人作家
出版社要挖掘一线儿童文学作家,一些知名作家本身不仅是创作者,还有影视、编剧等综合实力资源,挖掘优质儿童作家,与其强强合作,并将其优质资源价值扩大化,这样有利于学龄童书出版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如,为了抢占优秀作家队伍,出版社设立的“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沈石溪工作室”上海编辑中心,还有汤素兰、冰波等国内一线儿童文学作家均成立了工作室。以往作家与出版社之间的关系主要靠人情关系来维护,而成立工作室则以契约的方式给作家与出版社提供双向保障,这是出版社与作家尝试建立新关系的开始,也可以巩固作家资源,提升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出版社在挖掘优秀学龄童书作家的同时,还要不断培养有潜质的新作家。天天出版社副总编张昀韬说,“目前许多出版社通过评奖来挖掘新人新作,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新人新作进行打磨,帮助其成长,出版社要致力于发现和培养新生代作家。”
3.5 加快学龄童书与新媒体融合
1)注重童书编辑和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在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能够熟练掌握数字技术的综合型编辑人才严重匮乏,这阻碍了传统图书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这就要求,童书编辑除具备传统的编辑素养以外,还需要转换思维,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运用立体化思维,实现作者、媒体、渠道、读者等多方面的互动,以实现纸质图书、数字产品、动漫影视产品、周边产品的联动开发。出版单位应当引进综合型新媒体编辑,并不断优化编辑的知识结构,使新时代的童书编辑成为复合型人才[3]。
2)与传统纸质图书互为补充,探索童书的复合出版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学龄儿童的阅读需求不断提高,传统出版与多媒体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出版社出版的学龄童书也需要和新媒体融合,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集视听动手于一体、教育及趣味性并存的有声童书、多媒体童书、手工书等在市场上广受青睐。通过铺码、二维码、AR、VR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实现对儿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多重刺激,从而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例如,山东教育出版社推出了一套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图书——《恐龙大世界》,该书以虚拟现实(VR)技术与纸质图书相融合的全新阅读方式,带领广大读者穿越回远古的恐龙时代,体验到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这本书是纸质图书领域和新媒体融合的一大尝试,推动了出版行业与数字出版新技术融合发展。再比如,苏州梦想人研发的增强现实民用教育产品——“唯智魔方”,被广泛运用到教育数字出版领域。这些都在启示我们,出版社应紧跟科技发展潮流,不断探索学龄童书的复合出版模式,追求全媒体复合出版,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学龄儿童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新媒体时代,出版社要在永葆内容创新的同时,走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切实加强与家长及学龄儿童的联系,做好市场划分工作,拓宽学龄童书市场,还要结合数字化技术,给儿童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这样才能在新媒体时代中实现更好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克芳.传统少儿出版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7(12):112.
[2]李舜.新媒体时代儿童阅读和童书出版的研究[J].传媒论坛,2018(4):128.
[3]叶骏强.数字化时代儿童读物的特点分析及未来发展的建议[J].新闻研究导刊,2017(2):237.
[4]陳蓓.“出版+AR”:智媒时代儿童图书出版的优化策略[J].出版广角,201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