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2016-10-15陈蓉蓉
陈蓉蓉?
摘 要: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的延伸”。今天,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则极大地解放了人的感官能力,这一点在明星与粉丝双向互动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媒体的发展多方面地丰富了粉丝文化的内涵。本文结合新媒体语境的传播模式,分析明星与粉丝的双向互动和相互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明星;粉丝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024-02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多媒体传播、信息量大等优势,这一点很好地体现在明星与粉丝互动上。戴尔在《明星》一书中指出“明星形象由媒体文本制造,它们能够将促销、宣传、影片、批评和评论集合在一起。”“明星”从出现伊始,媒介就从来不缺场。传统媒介对于明星形象的构建是中心化的,粉丝在有限的交流场域与话语空间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于明星形象的塑造与构建缺少能动的干预与影响。而今天,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明星与粉丝之间的能动性得到了发展,明星在不断的展现“真我”(真实的自己),而粉丝却在不断的构筑心中的偶像。
一、明星:真实自我的解放
之前,明星的相关信息主要是从报纸杂志等媒介流出,由媒介塑造,但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明星开始积极的进行“真实自我”的塑造。
微博具有的超高人气和活跃度吸引了明星开设自己的账号,随后粉丝迅速的跟进,一时间微博成为粉丝的根据地。在微博上明星通常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来分享自己的生活工作、心得。邓超多以成熟,帅气人物形象被大众熟知,但是微博成为他充分的发挥个人的搞笑天赋的重要领地,翻看他的微博多以家庭生活,自己的搞笑图片为主。可见,在微博平台上,明星不再局限于媒体的报道,而是自己向粉丝展示“真实的自我”并积极的与粉丝互动。
在线直播是通过视频的方式即时的与围观网友互动的一种社交方式,明星通过直播的方式向粉丝展示自己此时此刻的一举一动,让粉丝产生一种在同一时空同一地点的幻觉,弥补明星与粉丝之间的时间鸿沟,拉近明星与粉丝的距离。明星刘涛于2016年4月7日在映客直播平台上进行了首次直播,当天是其主演的电视剧《欢乐颂》的新闻发布会,因此她直播了本次发布的台前幕后,并与网友谈笑风生,分享自己补牙的糗事,与粉丝聊时尚、化妆的经验,短短四十分钟的直播,与粉丝频繁互动,吸引了七十万人的同时围观,展示了自己银幕之外的魅力。
现如今,明星已不再是由媒体单向输出,他们主动的向大众展示自己,解放自我的天性,力求凭借“真我”抓住粉丝的眼球,赢得大众的好感,吸引更多的粉丝。
二、粉丝:偶像的构建与自我实现
网络是狂欢的平台,粉丝是狂欢的主角。新媒体双向互动、快速的优势便利了粉丝追逐明星的步调,粉丝的话语权在其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粉丝积极的丰富偶像的形象,并从中获得自我实现的快感。
1.粉丝社群力量的强化
在如今社会生活中,“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曾经是某种程度上的粉丝”[1]根据新浪微博的数据显示,2015年,娱乐明星的粉丝中,40岁以上的人群占1.7%,20岁以下人群占36.7%[3]。年龄层的扩大则意味着粉丝数量的扩大。2013年出道的少年组合TFBOYS,粉丝里有三四岁的小孩子,如成员王源的头号粉丝甜馨(明星李小璐的女儿),也有被称为姐姐粉,妈妈粉的大龄粉丝,粉丝涉及到多个年龄段。
粉丝行动的纪律性增强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百度贴吧,微博通常是粉丝的聚集地。他们因为同一个偶像聚集,也因为同一个偶像而采取行动。“鹿晗吧_LuhanBar”是鹿晗百度贴吧的官方微博号,该微博号在鹿晗主演的电影《盗墓笔记》发布会当天发动了全国53个地方的贴吧粉丝一起为鹿晗应援造势,同时号召粉丝积极的贡献票房,为该部电影制造好的口碑,目前该部电影票房以达到8.3亿元,可见在新媒体下粉丝行动的纪律性更强,行动速度更快。
2.粉丝生产力的极大解放
粉丝是“过度的读者,这些狂热爱好者的文本是极度流行的。他们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2]。 “粉丝不但是‘盗猎者还是‘游牧民”,“不断向其他文本挺进,挪用新的材料,制造新的意义。[4]”在粉丝身上,无法分清楚读者和作者。粉丝不仅消费别人创作的明星文本,还自己生产新的文本,图片是他们原创的主要形式,并且积极的在社交媒体上扩散和使用,丰富了大众的社交生活和文化。图1为粉丝在微博上贴出的鹿晗歌曲《致爱》制作的海报,是由鹿晗各时期的图片合成的。
3.粉丝话语权的扩大
粉丝是明星消费的主力,粉丝一般至少每年有几次要购买明星相关的产品,由此可见数量巨大的粉丝蕴藏的消费潜力也是巨大的。这就使得粉丝的在明星的演绎事业中地位也显的越来越重要,话语权日益扩大,这一点在“小鲜肉”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由鹿晗、井柏然主演的电影《盗墓笔记》全国公映的前一天,“鹿晗吧_LuhanBar”发布了“专心专力仰鹿之名,尽心竭力护鹿荣光——#鹿晗盗墓笔记# 观影及影评引导”的长博文,指导众多粉丝帮助该电影树立口碑贡献票房。在上映四天后,该电影的票房就已经超过了五亿元。可见粉丝是明星演艺事业中的重要支持者。此外,粉丝还积极的为明星幕后的事业出谋划策。鹿晗的粉丝就曾因为不满意鹿晗的演绎资源,多次指责鹿晗经纪人“无能”。在电影《盗墓笔记》主演的番位问题上,粉丝更是与影片的制作方发生多次的摩擦,多次利用微博发起话题,历数片方的各种罪状等形式给主办方施加压力,甚至表示如果不解决番位的问题就不配合不支持片方的宣传和票房。粉丝是明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间接的宣传工具,如果得不到粉丝的支持,很显然片方的收益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片方就不得不做出妥协。
4.粉丝的极端化
全民狂欢的时代,也是众口难调的时代,相对于钟情于明星闪光点的真爱粉,还存在着一群长时间挖掘明星的瑕疵,甚至会编造事实和传播谣言,以此来抹黑明星形象的“黑粉”。在媒介发达的今天,人人都是自媒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偏好,因此,被黑的明星不在少数,而其中以 “袁姗姗滚出娱乐圈”事件最出名。袁姗姗因出演编剧于正的电视剧而走红,但是很多网友认为袁珊珊的表演颠覆了众多经典女神的形象。为了表达不满,网友列出了不喜欢袁姗姗的五大理由、恶搞她的头像、在她的微博底下做出恶意评论、甚至在微博上成立了反袁姗姗全国后援会,发动万人签名让袁姗姗退出娱乐圈。
真爱粉与黑粉之间也会相互转化,当然转化的原因有很多,成功的塑造的人物形象,微小的表情变换也可能成为“粉”与“黑”转换的原因。
网络时代,文化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粉丝现象也更加复杂。
三、“真我”与想象背后的现实
新媒体为明星与粉丝之间构建了新的桥梁,明星与粉丝都发生了变化,变化的背后是现实的推动。
1.自我无意识投射
“明星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世俗的神话:每个人都有机会经过努力成为明星。[5]”有别于神灵的虚妄,文化工业创造出来的新神——明星,满足了人们精神的寄托。现实生活的不易,粉丝往往会讲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明星身上,帮助明星成功从某种程度上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鹿晗的粉丝在被采访中就表示“帮他实现梦想,就好像我们自己的价值也实现了一样。[6]”明星的一举一动时常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孤独成长的80后、90后在追星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与自己同样喜好的一群人,追星成为他们社交的一种方式。而对于陷入“中年危机”的“妈妈粉”来说追星使得她们主动的融入粉丝生活中,通过网络与“同类”交流,在互动中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重新唤起对生活的激情。
2.商业力量的重塑
北岛曾这样解释粉丝文化:“‘粉丝文化基本是一种‘小邪教,充满鼓动和煽动性。……‘粉丝是一场商业化的阴谋。[7]”北岛的这番话虽然有失偏颇,但是不能否认,明星总是与商业保持紧密联系。明星的穿着打扮是粉丝效仿的对象,是商业重要的宣传方式。粉丝量的多少也就成为衡量明星商业价值的重要标准。因此,明星尽可能多的展现自己的魅力吸引粉丝,商业力量则不遗余力的为明星塑造光鲜亮丽的形象,刺激粉丝的消费欲望。
3.媒介的推动
流量是媒体生存下去的根本。明星的八卦从来都是粉丝乐此不疲的关注点,在新媒体时代明星的生活被置入了公众的审视之下,网络上关于明星的风吹草动最容易被无限放大,被关注,尤其是明星私生活。因此,媒体往往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入口会不遗余力的去报道明星的隐私,这样就形成了“报道—关注—再报道”循环。
四、总 结
如今,明星主动的展示真实的自我,粉丝积极的构建明星的形象,在双向的互动中,媒介“缩短”了明星与粉丝间的距离,但是明星与生俱来的商品属性,注定了明星需要通过粉丝来维护自身的价值,因此,明星的“真实”只是幻象,而粉丝对“偶像”的激情却在新媒体中得到了发挥。
参考文献:
[1] 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数据来自于《2016年中国粉丝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书》.
[3] (美)约翰·费斯克.王晓钰,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4] (美)亨利·詹金斯.杨玲译.大众文化:粉丝、盗猎者、游牧民——德塞都的大众文化审美[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5] 陈刚.技术迷信与明星神话—大众文化与宗教的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6] 何瑫.[智族GQ]每个帝国都有它的秘密——鹿晗的粉丝帝国[Z].http://www.jiemian.com/article/481994.html.
[7] 刘悠扬.北岛:“粉丝文化”是一种商业化阴谋[N].深圳商报,2011-7-22(C03).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