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019-10-14韩素清
韩素清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便始终要求初中数学教学需注重凸显学生于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板性与主动性。而情境教学法恰好能满足新课程改革所提之要求,故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做到多情境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以此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继而在促使学生将自身的全部精力均投放到学习上的同时确保理想的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积极性;兴趣
初中数学是一门知识点庞杂,抽象性强的逻辑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 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师生间缺乏互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持续处于课堂的被动地位,依靠机械的记 忆完成学习,数学教学很容易给学生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很难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 知到数学学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对数学学习燃起浓厚的兴趣,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一、利用多媒体构建数学教学情境,立体化数学教学模式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全面激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也促进了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极大地便利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中增加一些音频、录像、视频、图片等,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例如,轴对称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视频或者动态图片等方式来对轴对称的图形进行播放,通过观察每张图片的特征,找出共同点,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对轴对称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概括、归纳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使得学生对轴对称的知识有更加直观的了解,降低学习过程中的难度。不过,教师也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技术,在恰当的时机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发展。情境教学法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谓是一项板佳的策略。且在运用情景教学法的同时,教师亦可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即将学生划分为若千小组来共同攻克初中数学的重难点知识,还能为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让课堂教学氛围亦变得活跃。如针对“一次函数”的学习过程,教师可首先根据函数的基本知识来绘制相应的图像,如此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在学生学习兴趣受到调动之后,教师便可对学生予以分组,继而以小组的形式来合作解决问题。至于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亦可让每一小组自主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诸如部分学生创设之情境可能会较为严谨,而部分学生所创设之情境则可能充满趣味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发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通过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围绕问题积极的发散思维,在直观的情境中引入抽象的数学概念,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强理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这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前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假如给我一张足够大的纸,我通过将纸反复折疊就可以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你们觉得这是真的吗?在巧妙的悬念下学生激发起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积极进行交流讨论,在思维碰撞和动手操作中燃起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化被动为主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投入到本节知识内容的讲解上来,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是学习数学的源泉
由于数学作为一门抽象化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善于将这些理论知识合理地运用在实践操作中。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中。比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一节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调查校园里最受欢迎的食物有哪些,并调查其他学生对每一种食物喜欢的原因进行标注,同时将所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再利用扇形统计图表达出来。这种较为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统计图知识点的记忆,最终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比如学习“有理数”时,教师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为学生设计情景游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其中男生代表整数,女生代表分数,戴眼镜的女生代表正分数,戴眼镜的男生代表正整数,不戴眼镜的男生代表负整数,不戴眼镜的女生代表负分数,教师代表 0,所有的学生和教师一起就组成了有理数。当教师随意报出有理数的分类时对应的学生拍手。 通过充满趣味的数学游戏,学生轻松理解了有理数的分类和关系,同时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所以,结合初中生思维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只有结合实际,把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得学生的思维有了形象思维的依托,这样才能引发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可见,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是多么的重要啊。
四、创设操作实践情境
实践操作当是发展学生思维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而能让学生产生深刻记忆的亦莫过于经由学生太手自主获取的知识。因此,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可充分发挥创设操作实践情境教学法的优势,以此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如针对“ 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过程,教师便可创设如下操作实践情境。即一座漂亮的房于中被打破了一扇等腰三角形的玻璃,你们能为窗户配上合适的玻璃吗?基于操作实践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参与积板性亦大受调动,继而积板借助动手绘图的方式来设计相应的方案。这样既彰显了学生于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能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继而促使学生智慧的无限增长。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以掌握的知识来进行教育教学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和数学知识学习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思维。
五、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知识探究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杰英.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72-73.
[2] 黄菁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精确性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74.
[3] 苏建强.浅析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探索[J].学周刊,2020(1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