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微企业创业模式评价及实证研究

2019-09-24余彦蓉

商业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小微企业

余彦蓉

[摘 要] 通过对包括创业、管理、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学术杂志上发表的创业模式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界定了创业模式概念,归纳总结了影响小微企业成长的内在关联关键要素。在收集二百多家小微企业问卷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创业动机等4个一级指标,管理能力等7个二级指标,公司治理结构等26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小微企业创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以典型新创企业--广州纵梦商贸有限公司为代表,通过邀请专家进行深度访谈的方式,采用多级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改公司进行创业模式评价,评价效果较好。对于小微企业掌握创业成长规律,调整创业关键构成要素适应企业成长,提高新创企业存活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小微企业;创业模式;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F270.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8-0089-04

一、引言

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截至2013年年底,小微企业5606.16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94.15%。小微企业在同样的资金投入下,可吸纳就业人员平均比大中型企业多4倍至5倍。中国70%的城镇居民和80%以上的农民工都在小型微型企业就业。可以说小微企业对促进就业,解决民生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报告》[1]调查中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型微型企业主曾经有过多次创业经历,且仅有12%的小微企业的营业额有30%以上的增长率。另据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15/2016)调查显示[2],中国早期创业(不超过42个月的企业)比率为12.84%,而已有企业(运营超过42个月的企业)比率为3.12%。这意味着小微企业存在创业存活率低,中国新创企业存活率低,发展困难等问题。

小微企业在42个月中,有的能够生存下来,持续经营并取得发展,但有的还没有收回投资就已经退出市场。那些能够成功生存下来的企业,很多都是在创业机会并不是很确定,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起步,究其原因,与其独特的创业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如果说商业模式是企业生命周期成熟阶段中着重研究的经营模式,那么创业模式就是新创企业生命周期成长阶段中需研究的经营模式。

因此,本文将以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创业模式的概念入手,通过文献回顾,关注创业活动的内在关联变量,将多种变量加以整理,识别创业模式中的关键要素,在对小微企业数据收集基础上,采用统计学中比较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创业模型中涉及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构建创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多级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案例研究方法,对小微企业的创业模式进行评价。

二、文献综述

(一)创业模式

目前理论界对创业模式并没有统一的界定。Gartner(1985)[3]率先描述了新企业创建的概念框架,提出个体、组织、过程和环境构成创业框架的四维度;Timmons(1999)[4]提出了关于创业机会、团队、资源三者动态平衡的模型,Robert Baum等(2001)[5]研究了新企业成长的多维模型,Greewood等(2006)[4]在假设组织场域是由特定组织社群构成的层级化结构的前提下,提出了网路视角下的制度创业过程模型。国内学者对创业模式的定义,经历了从未界定,到尝试界定,再到多种定义等阶段,张玉利等(2004)[6]将创业管理模式界定为经营管理模式,认为新的创业模式往往意味着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意味着整体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房路生等(2009)[7]界定创业模式就是指在既定的外部发展条件和行业基础上,通过企业家的能力将内部与外部的一系列资源重新整合,企业家依赖某一种特色资源为基础而创建企业,通过这种特有资源辐射和带动企业的新组织、新关系,并最终反映出一种特色资源的利用方式。张一力(2010)[8]认为创业模式,就是创业者在不同的创业环境下,对创业机会、资源、组织等创业要素所采取的不同的组合方式。

借鉴上述学者观点,本文认为创业是在识别并开发创业机会的前提下,具备一定创业技能的创业者整合、利用不同资源,并创造价值的新企业成长过程。与商业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企业为了自我维持,也就是赚取利润而经营商业不同(Rappa,2009)[9]。本文界定创业模式是指新创企业在创业活动过程中,与企业成长密切相关的内在关联要素组合后的表現形式。

(二)创业模式的分类及关键要素

学者们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视角给出创业模式的界定和解释,很难统一创业模式的概念,且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创业模式构成因素的描述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之间能够相互支持和补充,基本没有相互冲突。通过分析并归纳基于各类视角创业模式分类中涉及的关键要素,可以深入把握创业活动规律,对建立创业模式初始评价指标有重要作用。

Smith(1967)[4]基于创业者特征把创业分为工匠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设计关键要素包括创业者特质、创业机会;Bruyat和Julien(2001)[10]依据创业活动中不同的个体改变和价值改变之间的关系,分为复制型创业、模仿型创业、演进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涉及关键要素有创业特质、环境;RaphaelAmit(1994)[11]基于创业动机分为推动型创业和拉动型创业;GEM报告(2001)将创业分为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涉及创业动机、创业机会两个关键要素;Agarwal(2004)[12]基于创业能力、创业动机、创业机会等关键要素,分为推动创业;新型工艺创业;机会创业;管理创业;混合型创业;Speneer和Gomez(2003)的自我雇佣、企业,本地股票市场的新上市公司的分类涉及关键要素有创业者特质、组织;Bhide(2000)以“投资-不确定性-利润”关系图作为研究基点,将创业分为边缘型创业、有前途的创业、风险资本支持型创业、大公司的内部创业、革命性的创业,涉及关键要素有资源、组织[4];国内学者在基于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将创业模式进行了分类;杨冰兰等(2004)[13]有借鉴国际创业模式的区域创业模式及选择的分类;高建,钟秋月(2005)[14]基于特区经济创业模式特征归纳的分类;肖功为、李四聪(2008)[15]有湖南民营企业五种创业模式的分类,主要涉及关键要素包括竞争战略、环境等。

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分类视角,如根据创业是在新建组织、还是在原有组织的内部进行这一标准的划分,划分为新创企业和组织内创业。Davidsson和Wildund(2001)基于创业结果产出及盈利性质的不同,把创业活动分为英雄型事业活动、强盗型事业活动、催化剂型事业活动、失败型事业活动;Johnson、Cannon(2000)依据企业经营目的不同,将创业分为社会目的的创业,共同财富的创业,非盈利企业,慈善事业的创业,社会企业创业和公民创业[4]。刘健钧(2003)[16]通过构建企业制度三层次模型,从三个不同维度总结出创业的基本模式等。但依据本文创业模式是研究与企业成长密切相关的内在关联因素的定义。这些分类均涉及稳定运营模式的企业,而不是成长型的新创业组织,故笔者将本研究所涉及的创业模式关键要素锁定在创业特质、创业机会、创业动机、创业能力、组织、环境、资源、竞争战略。

三、创业模式初始评价指标选择

(一)评价指标构建目的及依据

鉴于创业活动与稳定经营的企业活动的区别是巨大的,本文试图围绕新创企业构建创业模式的评价指标,构建目的为:(1)为了新创企业能有效、准确掌握创业总体情况,为制定相应战略和战术提供决策依据;(2)为了新创企业能够准确定位创业状态,采取有效策略保持并提高竞争优势。根据以上目的结合新创企业特点进行指标选择和调整。

本文的创业模式评价指标选择依据为:(1)选择新创企业成长而不是其他的性能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因为创业模式描述的是新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特定表现形式,不是已经稳定运营的企业,与商业模式有明确不同。另外,创业研究者表明成长是创业成功的最关键的指标(Covin & Slevin,1997;Low & Mac Millan,1988)[4];(2)创业模式评价选取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有较强影响的指标。创业模式既然是各种因素组合表现形式,表现出变化性和复杂性。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动必然会带来创业绩效的改变,创业模式只是一种动态性稳定的表现;(3)创业模式评价更多关注企业内部关键要素的评价。通过对307家建筑工艺行业的企业验证,比起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的分析更能确切解释新企业成长(Baum,Locke,Smith,2001)。

(二)初始评价指标的选择

在前期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都认为创业特质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并且成功创业者的一些特征已经被识别,但是创业特质通常与企业绩效产生弱的相关(Begley & Boyd,1987;Low & Mac Millan,1988)。Herron and Robinson(1993)[4]发现个人特质对创业行为和绩效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间接地通过动机、能力或者创业技能来影响。Baum,Locke,Smith(2001)[17]通过对307家建筑工艺行业的企业验证,发现创业者的专业技能和动机对新企业成长有直接影响,而创业者特征、环境、一般技能仅仅有重要的间接影响。从研究中发现,比起外部因素(如创业者特征、一般能力、环境),内部因素(如专业技能、动机、竞争性战略)的分析更能确切解释新企业成长。新企业的生成过程伴随着组织的建立。Gartner(1992)[18]认为正在创立的组织和既有组织的区别是巨大的,从正在创立的组织向既有组织的转变过程不是连续的,而是相关变量的融合和全新组合。Mintzberg等(1995)指出组织架构在创业初期不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可能变量,从实践中也不难发现,因为创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有些企业在创业阶段组织架构不断变化,直到企业形成成熟的经营模式才稳定下来。

竞争战略属于战略管理范畴,如选用竞争战略为创业模式的关键因素,会低估企业资源和能力在形成竞争优势时发挥的作用(Morrowetal,2003)[19]。而资源基础论是从战略管理研究中借鉴过来的分析工具,Lowell,Busenitz(2001)[4]在《创业的资源基础论》中利用这个工具表明创业涉及的创业者对机会的独特感知、获取开发机会所必需的资源等都属于创业资源,并将个体创业者的认知能力也纳入到创業者拥有的个人专属资源中。该作者在开拓资源基础论的研究边界问题时,提出创业研究应界定自己的研究边界,并将资源纳入分析视角。本文认为,小微企业在创业的初期,除创业能力及创业机会外,较难形成其它独特的资源,因此,本文未选择竞争战略和资源这两个关键要素,而是选择了创业能力和创业机会这两个更能体现新企业成长的内在变量作为关键因素。

张晓玲、李东、赵毅(2012)[20]利用322家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企业数据论证了商业模式构成要素间的匹配程度与企业的相关经营绩效存在着正向的相关关系,即商业模式各构成要素内和要素间的紧密衔接能够促进企业成长。虽然该研究仅针对商业模式,但从其选取的样本数据来源来说,也可以借鉴到创业模式。因此笔者通过专家访谈,借鉴已有的成熟评价指标,识别创业模式初始评价指标26个,见表1:

表1 创业模式初始评价指标

在上述基础上,本文选择涉及变量较少,而得到的信息量较多的主成分分析法获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小微企业创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四、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问卷制作与调查

由于本研究的实证分析严重依赖于数据,因此数据的真实性是上述初始创业模式评估指标验证的前提,故问卷对象的选择有严格限制,除开企业要求为小微企业外,均选择各行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以及创业人员。本文在问卷星平台、微信、QQ群、创业企业办公现场、邮箱都有发放问卷,将表2的初始指标制作成调查问卷,采用5分制的方式,1代表非常不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

本文共发放240份问卷,回收218份,剔除明显不合格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07份,有效回收率86.2%。

(二)信度及效度分析及二级评价指标获取

将数据导入到spss18.0中,对26个题项做全部的信度分析,整个问卷的信度为0.904,信度较高,故保留全部26个题项,未进行删除。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因子及因子荷载,KMO为0.828,大于0.5;Sig为0.00,故适合用主成分分析法。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有7個,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1.755%,有较高的效度,可提取7个主成分因子,提取的因子分别命名为管理能力、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社会资本、行业机会、创业动机、创新能力。这7个因子的荷载、累计方差贡献率和KMO值如下:

管理能力=0.790*人才的技术培训比率+0.722*人才流入率+0.713*专职营销人员比重+0.706*公司治理结构(其中:KMO=0.741,累计方差贡献率=53.804%)

财务绩效=0.817*总资产周转率+0.721*全面成本控制+0.659*人均毛利率(其中:KMO=0.583,累计方差贡献率=53.804%)

非财务绩效=0.712*产品的市场占有率+0.684*客户的增长率及流失率+0.707*产品潜在顾客比重+0.723*销售增长率(其中:KMO=0.728,累计方差贡献率=50.972%)

社会资本=0.747*行业人脉数量+0.785*可提供帮助的相关政府单位的数量+0.785*可提供帮助的相关企业的数量(其中:KMO=0.612,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224%)

行业机会=0.752*所在行业的年成长率+0.721*竞争对手的强弱+0.773*进入行业的制度壁垒(其中:KMO=0.638,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6.121%)

创业动机=0.783*推行企业意愿+0.783*企业家精神+0.773*企业家的创新欲望+0.760*责任承揽程度+0.852*坚定执着程度(其中:KMO=0.645,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361%)

创新能力=0.747*科研投入占公司年运营总额的比率+0.797*年开发新项目数+0.697*新产品销售比重+0.708*网络化程度(其中:KMO=0.675,累计方差贡献率=54.519%)

各因子KMO值均大于0.5,Sig=0.00,累计方差假释率均大于50%,效度达到基本要求。

(三)一级评价指标获取

为确保一级指标的正确性,分别对社会资本和行业机会,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进行因子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命名为创业机会、创业能力、成长绩效,这3个因子的荷载、累计方差贡献率和KMO值如下:

创业机会=0.786*社会资本+0.786*行业机会(其中:累计方差贡献率=61.837%,KMO=0.5)

创业能力=0.898*创新能力+0.898*管理能力(其中:累计方差贡献率=80.523%,KMO=0.5)

成长绩效=0.878*财务绩效+0.878*非财务绩效(其中:累计方差贡献率=77.142%,KMO=0.5)

各因子模型评价参数:KMO=0.5,Sig=0.00,累计方差贡献率均大于60%,有较高的效度。

至此,本文已构建4个一级指标(创业机会、创业能力、成长绩效、创业动机),7个二级指标(管理能力、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社会资本、行业机会、创业动机、创新能力),26个三级指标(见表1)的小微企业创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五、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创业模式评价及实证

(一)评价指标权重的生成

鉴于创业活动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创业模式涵盖了创业过程的诸多要素,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微观表现形式,本文构建的小微企业创业模式评价指标有部分是定性指标,如二级指标创业动机下的企业家精神,推行企业意愿等,这些指标很难精确的进行计算。即使是那些定量指标也较难形成统一的衡量标准,如二级指标创新能力下的科研投入占公司年运营总额的比率,不同行业、不同性格的创业者的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采用多级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小微创业模式的评价。

为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本文邀请了分别来自电子信息业、商贸业、金融业的三位行业专家及两位从事创业活动的小微企业经营者共五位专家。

将每一级评价指标构建对比矩阵后。依据各专家的意见,使用YAAHP软件确定对比矩阵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出各级指标的最终权重,如表2。

(二)案例研究

本文选取从成立公司开始就一直跟进研究的广州纵梦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梦”)进行案例研究。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位于广州市区,属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员工人数16人,资产总额800万元,依据国统字〔2011〕75号文的划分方法,归为小型企业。

该公司立足高校,以web技术+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在每所高校建立自媒体,服务学生,并帮助企业进行校园推广。现纵梦拥有“纵梦广城”、“纵梦白云”、“纵梦涉外”的公众号60个,覆盖了全国80多所高校,每月新增覆盖高校20所。拥有用户100万人,每月新增用户10万。业务上,纵梦与中国移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腾讯,分期乐等知名企业长期合作。并基于自有推广渠道,开展针对大学生旅游的纵梦户外业务。

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邀请五位专家和企业的三位创始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专家对该企业的既定语气词进行赋值,将第三级评价指标分为“很好”、“好”、“较好”、“稍好”、“一般”五个评判等级,再由专家根据访谈及企业现场观察的结果,参照国内外行业标准,进行模糊评判,计算评判值时,采用乘加法得出评判结果。见表2。

(三)评判结果分析

分析软件根据“权重”及专家评判值计算纵梦创业模式的评价的最终评判值,标出最大值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显示出其对应的等级。纵梦最大的最终评判值为0.28,说明该企业创业模式评价等级是“好”(见表2)。而纵梦获得的一些成绩也可以从侧面验证这个结果是准确的。该企业2015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天使轮融资。企业主创人员获得2016年佛山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这些成绩都是奠定在行业人数或者专家认可其创业模式的基础上。

六、结论

虽然小微企业在企业总数占比较高,但存活率低,成长速度慢,运营模式不确定。通过对小微企业创业模式的研究,总结与小微企业成长相关的内在关键要素,构建了小微企业创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新创企业定量评价自己的创业模式有积极作用,并能帮助企业有的放矢,动态调整创业要素,开展针对性创业活动,进而提高企业存活率。

因为笔者阅读量的限制,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构建的指标可能有遗漏,对于创业模式的评价会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本文的问卷发放数量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摘要)[R].2014.

[2]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全球创业观察2015/2016中国报告[R].2016.

[3]William B. Gartner.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10(4):696-706

[4]张玉利,杨俊.创业研究经典文献述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Robert Baum,Edwin A Locke,Ken G Smith. A multi-dimensional model of venture growth[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2):292-303

[6]张玉利,李乾文,陈寒松.创业管理理论的最新评述及研究趋势[J].预测,2004,23(4):20-25.

[7]房路生,顾颖,张晓宁.区域中小企业创业模式的路径选择——基于陕西省经验的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2):269-271.

[8]张一力.海外温州商人创业模式研究——基于32个样本的观察[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3):13-21.

[9]Rappa,M. Business models on the web:Managing the digital enterprise[OL]. Retrieved December 2009 from digitalenterprise.org/models/models.html.

[10]Christian B, P A Julien. Defining the Field of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Business Review,2000,16(2),:165-180

[11]Raphael Amit, Eitan Muller. "push" and "pull"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 Entrepreneurship, 1995,12(4):64-80

[12]Agarwal, M.N., Type of entrepreneur,new venture strateg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oftware startups[OL].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Calcutta,2004 from iimcal.ac.in/sites/all/files/pdfs/madhushree2004.pdf

[13]杨冰兰,丁佳,张亚丹,赵曙东.创业模式比较与南京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04,24(11):74-80.

[14]高建,钟秋月.创业模式评述和对深圳的分析[J].特区经济,2005,(6):59-60.

[15]肖功为,李四聪.湖南民营企业创业模式及其政策引导[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37-39.

[16]刘健钧.企业制度三层次模型与创业模式[J].南开管理评论,2003,6(6):13-17.

[17]Baum J.R., Locke. E. A., Smith Ken G A multidimensional model of venture growt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2):292-303

[18]Gartner, W.B., Bird, B.J., & Starr, J.A. Acting as if Differentiating entrepreneurial from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2, 16(3):13-31

[19]蔡莉,柳青.新創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2):95-102.

[20]张晓玲,李东,赵毅.商业模式构成要素间的匹配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J].中大管理研究,2012,7(2):141-159.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小微企业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农村小微企业电商发展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